開盤即破發,小米港股上市首日遇冷

“米粉”成就了小米。很可惜,港股市場的投資者們不是“米粉”。

开盘即破发,小米港股上市首日遇冷

雷軍在港交所那面銅鑼前伸出的大拇指,看起來有些尷尬。

7月9日週一,小米集團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與業界普遍預期相同,開盤後,小米即跌破17港元發行價,一小時不到,股價跌至16.00港元最低位。經過了一整天的盤整,小米的股價一直沒有重回發行價,最終以16.80港元收盤。

开盘即破发,小米港股上市首日遇冷

小米上市首日股價分時圖

上週五,小米在港交所公佈IPO發行價及認購結果。根據發行價核算,小米的對應市值為3803.94億港元(約合484.73億美元)。這一估值與2014年底小米第五輪融資時450億美元的估值相距不遠。

手機始終是主營業務

從小米的估值結構來看,其主要業務分為三部分: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智能硬件、互聯網服務以及IoT(物聯網)業務。有投資機構此前指出,在小米的三大業務組成中,智能硬件依然是其核心。

开盘即破发,小米港股上市首日遇冷

小米創始人雷軍

在小米港股招股書中,雷軍公開稱,小米的鐵人三項分別是硬件、新零售和互聯網服務。核心硬件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電視、人工智能音箱和智能路由器。在新零售領域,線上的小米商城和線下的小米之家共同打造了新零售分銷平臺,也是小米增長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在互聯網服務領域,小米基於自由操作系統MIUI積累了大量活躍用戶,同時MIUI和安卓系統全兼容。

招股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2017年,智能手機在營收中的佔比從八成下降到七成,但仍佔據絕對優勢,是最重要的營收來源。IoT與生活消費產品的佔比從13%穩步上升到20.5%。互聯網服務在總營收中的佔比,自2016年達到9.6%後小幅下降到8.6%。

由於小米三項業務的權重不同,不少投行對小米做出估值也是基於其手機業務。

行業疲軟成制約

小米港股上市的主承銷商之一摩根士丹利,在近期的一份研報中表示,由於小米的市場份額增長快,且成長軌跡明顯快於其它公司,因此小米應該以高於其它全球手機品牌的價格來交易。並認為,小米的公允價值約為650-850億美元,大約是其2019年調整後收益(預測)的27-34倍。

另一承銷商高盛,對小米的估值範圍為700-860億美元。美國風險投資界的“互聯網女皇”Mary Meeker在最新的2018年互聯網公司估值中,將小米排在全球第14位,認為其市值為750億美元。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2018年一季度,全球和中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都出現了下降。

權威機構IDC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361億部,與去年一季度的3.444億部相比,下降2.4%。中國市場出貨量的大幅下跌,是導致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國內一季度出貨量低於1億部,自2013年以來還是首次。

开盘即破发,小米港股上市首日遇冷

小米低端機型紅米5A

在國內手機市場顯露疲態之際,小米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投入。截至目前,低端機型紅米5A在印度的銷量幾乎佔其在印度市場總銷量的40%。另外,小米成為繼三星之後,第二家承諾在印度進行PCB組裝的供應商。

對硬件高度依賴

經歷了激烈的定價博弈、暫緩CDR發行之後,小米終於出現在二級市場。然而,上市前對小米定位和估值的討論,依舊左右著其在證券市場的表現。

由於硬件製造商的市盈率低於互聯網公司,出於估值考慮,小米對自身的定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過,由於手機硬件銷售佔小米營收的七成以上,市場依然將小米定義為一家硬件公司。

見智公司表示,市場對小米估值的分歧,主要來自於對其互聯網業務價值的分歧。見智認為,小米的互聯網業務目前缺乏獨立性與護城河,其核心應用同華為、OPPO、VIVO等手機品牌沒有明顯差別,從用戶數據的角度來看,也落後於華為。

互聯網公司涉足的視頻、音樂、閱讀等領域需要較高的門檻,同時也需要更多的後續投入,小米目前尚不具備同騰訊等巨頭在這些領域競爭的能力。

此外,小米的硬件銷量持續增長,但是MIUI用戶增速並不及硬件銷量。由此可以推斷,小米諸多用戶只是更換了新機,並沒有更多新用戶的增長。

研發短板與新零售桎梏

在保持硬件市場增速的同時,真正實現互聯網的定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

小米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研發人員共有5515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與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三個月,研發開支分別為人民幣15億元、21億元、32億元及11億元。2017年研發投入在營收的佔比為3.2%。

开盘即破发,小米港股上市首日遇冷

小米先後發佈澎湃S1、澎湃S2兩款芯片

在研發費用上,小米也遠遠不及競爭對手。華為的研發費用為897億元,聯想的研發投入為12.73億美元(約合81億元),小米的研發甚至不足聯想的一半。

對此,小米在招股書中指出,二級市場募集資金中的大約30%將會用來投入研發。主要包括:一是系統芯片、相機及其他智能手機核心部件,二是智能手機及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三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主要研發項目。

不少投資者認為,考慮到小米在新零售的佈局,其未來的發展不應該是硬件公司或互聯網公司,而是一個類似亞馬遜的在線商城。事實上,依靠新零售起家的小米,雖然初期銷售高度依賴互聯網,但後期,已轉變為擴展線下渠道,以小米之家的形式吸引顧客。

开盘即破发,小米港股上市首日遇冷

小米線下渠道——小米之家

從小米招股書中不難發現,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小米對分銷商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2015年,分銷商的分銷佔比僅為30.5%。2017年,這一比例攀升至67.7%。到2018年一季度,基本形成了線上分銷商、線下分銷商和小米直營(包含線上和線下)三分天下的局面。

這意味著,小米的新零售並沒有跳出傳統分銷商零售的模式,桎梏依舊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