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震荡上行 非美货币多数承压 中国外汇储备止跌回升

美元指数震荡上行 非美货币多数承压 中国外汇储备止跌回升

文 | 文欣(Vicky)

一、上周(7月9日至13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走势

美元指数呈现回升。上周美元指数震荡上行,周五收于94.7016,较前周上涨0.73%;非美货币多数承压,其中欧元兑美元贬值0.49%,收于1.1686;日元贬值1.73%,收于112.35;英镑兑美元贬值0.38%,收于1.3236;澳元兑美元贬值0.11%,收于0.7422。

人民币汇率继续下行:上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续下行,由6.6336下调至6.6727,累计贬值391bp。在岸与离岸市场方面,在岸即期汇率收盘价由6.6480下调至6.6905,累计贬值425bp;离岸即期汇率收盘价由6.6622下调至6.7118,累计贬值496bp。篮子货币方面,在6月29日至7月6日期间,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均有所回调。其中,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5.66降至95.07;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9.00降至98.42;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5.89降至95.21。

美元指数震荡上行 非美货币多数承压 中国外汇储备止跌回升

二、美元指数震荡上行,非美货币多数承压

上周美国公布PPI、CPI等多项经济数据,整体而言表现较为强劲,助推美元指数重启升势,当周最高触及95.25水平,但因美联储半年度货币政策报告仍坚持渐进式加息立场,并未传达出超预期的鹰派信息,周五美元有所震荡回调并最终收于94.7016,较前周上涨0.73%。

具体来看,上周公布的美国6月PPI同比增长3.4%,受益于汽油价格上扬增速显著高于预期和前值,录得六年半以来最高水平;6月CPI同比增长2.9%,创2012年2月以来最大增幅,紧缩的劳动力市场和上升的原材料成本是通胀上行的主因,短期内美国通胀压力或将持续抬升并对美联储加息形成有力支撑,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的预期大幅升至82%。

此外,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再度升温,导致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代表的境外美元大量回流美国本土,也进一步提振了美元汇率。

美元指数震荡上行 非美货币多数承压 中国外汇储备止跌回升

三、我国外汇储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波动暂未冲击跨境资金流动

6月份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1121.29亿美元,较前月增加15.06亿美元,官方外汇储备结束连续两个月的回落;SDR口径外汇储备22125.62亿SDR,较前月增加168.04亿SDR。我们认为估值因素对外储规模的影响偏负面,跨境资本流动仍较为平稳。

就估值因素而言,从主要汇率变动来看,6月美元指数小幅上涨0.57%至94.52,与此同时,欧元、英镑和日元兑美元分别贬0.08%、0.63%和1.74%,汇率变动产生的估值效应偏负面但规模相对有限;从主要国债收益率来看,6月海外主要国债收益率变动幅度较上月有所收窄,美国国债和日本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2bp和0.1bp,欧元区公债收益率下降2.34bp,由于6月全球贸易摩擦升温提振避险情绪,非美国债收益率多数走低,债券资产价格变动对外储规模影响偏多,综合汇率和国债收益率来看,估值因素影响偏中性。

就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跨境资本流动而言,6月份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相对较大,特别是端午节后呈现加速贬值态势,月内人民币汇率由6.4169下调2077bp至6.6246,市场一度对跨境资金流动较为担忧,6月外汇储备呈现出稳中有升,恰表明人民币贬值并未导致显著的交易性流出,跨境资金流动仍较为稳定。

此轮人民币贬值的直接原因是美元走强,而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发酵及中美货币政策的边际分化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贬值预期,考虑到6月市场情绪已得到一定的消化,叠加7月初以来密集的官方表态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人民币汇率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并呈现双向波动态势,但也不排除因美元强势上行或贸易摩擦升级而导致人民币再度承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