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的养殖技术与前景怎样?

爱我所爱148653838


石蛙学名棘胸蛙,是一种生长在深山水涧的野生蛙类。石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随着野生资源的逐渐减少,石蛙人工驯养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人工养殖石蛙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蛙场建设:蛙场建设最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少花钱多办事。养殖场要求水源充足,因石蛙是两栖动物,必须要有优质的水源供应,且排灌方便。设置障碍及遮荫,防止石蛙逃逸,同时也能防止天敌侵害。建养殖池,大小以2米×3米×1.2米为好,上面加盖防逃并防天敌入侵。



二、放养密度:放养幼蛙30克以上每平米120只左右,50克以上每平米100只左右,100克以上的每平米60只左右。在投放时,根据个体大小进行分级并分池饲养。同一级的石蛙养殖30天后,再根据个体大小进行调整,直到上市销售。



三、投料技巧:石蛙对动物性饲料的需求量较大,为降低饲养成本,可人工养殖动物性饵料如黄粉虫、蚯蚓、蛆等,以弥补天然饵料的不足。投饵台要求设在养殖池中间,面积约占池面50%左右。投饵量以体重的5%~10%,以当日能吃完为准。投喂时,要求定时、定位、定量、定质。



四、水位控制:夏季气温高时,水位控制在10~15厘米,每日换水或用流水,池内保持清洁。秋冬季水位保持在18厘米左右即可安全越冬。

以上就是石蛙养殖的一些重点。关注本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帮助。


五只小蚂蚁


养殖石蛙留到冬天值吗?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288, "neardup_id": 10244195334479916970, "vname": "\\u517b\\u6b96\\u77f3\\u86d9\\u7559\\u5230\\u51ac\\u5929\\u503c\\u5417\\uff1f.mp4\

蓝风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1、石蛙饵料的准备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2、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①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②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 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蝌蚪池:面积 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 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 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3、蝌蚪的养殖技术

蝌蚪生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期(1-10日龄):蝌蚪破膜后头3天靠卵粒中能量逐渐长大,开始觅食后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为主要饵料。

②生长前期(10—20日龄):小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大,但消化功能较弱,应投入高蛋白流汁饵料,如蛋黄、豆浆等。每日定时投饵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投喂1只蛋黄,以后逐渐增加。

③生长中期(20—55日龄):随着蝌蚪消化功能的不断增强,为促进消化器官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学特性,20日龄后,要逐渐减少或停止高蛋白流汁饲料量,逐步改投煮熟的植物性、藻类性饲料,如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和鲜嫩水草等,并应每天清除池内饲料残渣,确保池水不受污染。

④生长后期(55—75日龄):也叫变态期。蝌蚪55日龄后进入变态期,分别长出后肢、前肢、缩尾。这个时期在管理上要特别细心、周到,必须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以造就适应于蝌蚪变态所需的生态环境。

4、幼蛙的养殖技术

刚变态的幼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应投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动性饲料。每天傍晚投料,投量视采食情况而 定,随着幼蛙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投饲量,做到略有剩余。投食台每天早上要清洗干净,经常消毒,以免剩余食物变质污染池水。在以后的时间里,要视幼蛙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蛙池上口加纱盖,防止逃逸和鼠害。


呱呱三农


个人认为石蛙养殖的前景非常好。

石蛙一般生活在没有污染的小溪沟里,以前我们这边山上的小沟沟里很多,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见了,不是我们这边污染了,而是被抓完了,现在夏天的时候野生石蛙七八十一斤,冬天的时候一百多一斤。



很多人都看到野生石蛙是越来越少了,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人肯定越来越多。但是野生的已经没有了怎么办,那就只有人工养殖了。石蛙的价格目前不会掉下去,因为现在人工养殖的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我们这边养殖的成功的基本上没有,年出货很少有上千斤的。很少有养殖成功的。

再说说养殖石蛙的问题。

首先就是环境水质,石蛙对于环境水质的要求很高,其一不能有污染,其二要山上的山泉水,河里的水也不行,河里的还要消毒之后才可以。其三水温,山上下来的水基本上水温不会很高,水温高了容易得病,水温低了就冬眠。我们这边养石蛙的水都是从一些山洞里面出来的山泉水。一年四季的水温差不多,而且没有一点污染。山里的人也就喝的这些水。石蛙最容易得的就是皮肤病,皮肤溃烂,就和水质有很大的关系。水好的话基本上不会得什么病的。



其次就是场地建设,现在养殖石蛙基本上有两种模式,第一种就是野生养殖,在山上把一些小溪沟围起来,在里面养殖。这样养殖最好的就是很少出问题,很容易成功,但是这样的问题也很多,场地很大,难以管理。还有就是产量低。第二种就是仿野生的养殖,目前这种比较多,在家里建池子,池子里仿野生的,石板,水草,山泉水等等。模仿的和野外的差不多,这样养殖容易管理,而且产量很大。但是建设成本不低。


然后就是食物,石蛙目前来说基本上是吃活食的,不像青蛙,现在青蛙都是吃饲料养殖的了。石蛙不知道有没有人喂饲料,我们这边我知道的还没有喂饲料的。石蛙只吃活食,蚯蚓,黄粉虫这一类的虫子,而且还要活的。这些虫子价格都不低,所以成本很大。

最后要解决的就是销路了,石蛙的价格毕竟有点偏高了,所以一定要找到中高端消费市场。有了销路才敢大规模养殖。

最后说一下养殖石蛙一般都是在深山老林里,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没有污染,而且才有比较好的水源,所以要经得住寂寞啊😄!


张家界小伍


石蛙,我们这叫“抱手鸡”、“抱手”,相关科技人员鉴定过,主要是双团棘胸蛙。我们云南这边河流山涧众多,石蛙就喜欢生活在这些地方。

我就结合当地养殖情况简单说说吧。

一、养殖前景

1、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这不用说,我们小时候经常去捉来,用开水烫去表皮,把上面粗糙的一层全部抹去,然后稍微炖煮,那味道那个鲜呐。

2、石蛙养殖一般都是仿生态养殖的,这也是因为其生长特性。仿生态养殖出的石蛙也就更接近野生环境生长状态,味道、肉质也就有了保证。

3、环境变化以及过度捕捉使石蛙资源量减少,人工养殖是填补市场空缺的主要途径。

二、养殖技术

1、池塘建造。以水泥池按仿野生环境建造。比如水草、石头、流水等。

2、设置防逃网。

3、苗种。主要是野外捕捉亲本或者市场购买成蛙培养亲本产卵。

4、石蛙的饲养要经过蝌蚪和蛙两个阶段。蝌蚪属杂食性,可喂杂鱼肉、螺蛳等,也可以喂麦麸、米糠、豆粕等。到了蛙的阶段,主要吃活的饵料,比如蚯蚓、蚂蚱、黄粉虫等。

5、可以设置灯光诱虫装置,增加天然活饵料。

6、过冬。石蛙有冬眠的习性,入冬前要设置人工巢穴,比如稻草、瓦块等。

7、平时要注意注意保持水质清新以及安静的生长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石蛙养殖的饵料、苗种和养殖环境一直是个问题,这也限制了石蛙养殖的发展。所以,没有做好准备,还是谨慎入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