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手,抖音被罚

国家出手,抖音被罚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7月1日下午,“网信北京”发布,抖音因在广告投放中出现侮辱英烈内容问题,被约谈并自行暂停广告业务。

而事件源自6月6日,人民日报微博发文,批评抖音广告现对英烈不敬内容,现已被立案查处。

国家出手,抖音被罚

显然这不是抖音的第一次致歉。4月18日,“抖音”涉嫌发布售假视频的舆情报道,北京市工商局也对该平台进行约谈。事后,平台第一时间将涉嫌违规内容采取删除、封禁措施。

认错态度极好,坚决改正,改后再犯,成了抖音的一贯操作。怪不得人民日报评论:犯这种错,抖音让人发抖。犯了改,改了再犯,这样的道歉未免太廉价!

国家出手,抖音被罚

其实,每次犯错道歉然后再犯的,远不止抖音一家。

前段时间,抖音的东家今日头条也涉及到侮辱英烈。5月16日媒体报道:5月8日,自媒体“暴走漫画”于“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了一段时长58秒,包含戏谑、调侃、侮辱革命先烈的短视频。同日,该平台已第一时间下架了相关视频,并对涉事账号“暴走漫画”进行了封禁处理。

6月1日,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美拍“相关负责人被国家网信办等相关部门联合约谈、严肃批评,并责令全面整改。此次涉及的问题是传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破坏网络生态,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4月份以来,如火如荼的短视频行业遭遇了一场监管风暴。今日头条、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内涵段子等一个个流量巨大的直播短视频平台被相关部门约谈整改、甚至关停。

而这些直播短视频平台被相关部门约谈,都躲不过行业几点乱象:

 1、娱乐至死

相信你的朋友圈重,有很多人中了抖音的毒,一刷抖音三小时。其实,像抖音这种涉及到流量、算法推荐的软件,都在利用大数据掏空你的时间。长期沉迷于这种“娱乐至死”的产物,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2、炫富拜金夺人眼球

打开抖音,有骄傲地晒自己的法拉利跑车的;有自信地拍自己一屋子名牌跑鞋的;有“看似低调”炫耀自己成堆的口红及化妆品的;还有就是女生往沙发扔一个个香奈儿包包的!

这些视频获得了成千上万的赞和评论,而那些想尽办法苦苦思考拍出来的视频的关注却平平无奇。这类炫富视频对孩子的价值观养成极为不利,怪不得有众多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声称崇拜网红。

 3、变身假货市场

人多的地方,假货就会多。抖音快手成为假冒化妆品、山寨奢侈品的橱窗,部分视频甚至还获得了平台推荐。不少网红博主还自制产品出售牟利。

 4、效仿违法行为

抖音等网红博主,利用观众猎奇窥探心理,采用偷拍等方式将他人隐私作为“卖点”。

此外,还有一大波低俗化倾向的视频内容在平台中大肆传播。拿禁忌当笑料、拿无聊当有趣、拿危险开玩笑的智肤行为,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激情,在一大波95后、00后中如疟疾般传播开来。

短视频的用户数正以一种现象级的速度飙涨。据《QuestMobile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去年短视频独立行业用户已突破4.1亿人,同比增长率达116.5%。

根据抖音方面公布的最新数据,抖音在国内日活用户数已经超过1.5亿,月活超过3亿。其中,85%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主力达人和用户基本是95后、甚至00后。

也就是说将近1.28亿人次小孩在刷抖音。怪不得朋友圈、媒体圈中都在呼吁“抖音,请放过孩子”!

“到家就开始刷抖音,我怎么说都不听!”“孩子连饭都不好好吃,就知道玩游戏,该怎么办啊?”类似的抱怨,在家长圈中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孩子沉迷于抖音等视频软件已经成了家长的心病。

玩抖音们,不仅破坏学习力和专注力,一些负能量和恶趣味,正在悄无声息地毒害着孩子,刺激着他们感官,危害着他们的身体,扭曲着他们的价值观。

孩子价值观会影响着未来的发展。在网络发达的现在,父母已经很难凭一己之力去保护孩子。思想的毒瘤可能隐藏在网络的某个角落,侵蚀着孩子们的思想,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

  如今,国家已经出手,一场监管风暴已然掀起,流量型互联网企业面临新一轮的监管。

  需要明确是,互联网企业寻求流量变现,本无可厚非的。但应守住法律的底线,不仅自己不能越过红线,也应该加强对于自身平台的监管,防止他人利用平台非法谋取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