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都在说无人驾驶会比想象的来得更快,事实上,考虑到政策、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等诸多现实因素,无人驾驶汽车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无法真正落地进入寻常百姓家。(Mobileye无人驾驶测试车近日在耶路撒冷的媒体试乘中竟然“堂而皇之”闯了红灯……)

目前来看,智能辅助驾驶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才是当下最“接地气”、可以率先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呼吁:“要重视自动驾驶对汽车产品性能和汽车使用的影响,慎谈无人驾驶。”他强调,应更多专注于L1、L2的技术价值,尽快把可实用化的技术应用到汽车上。比如降低甚至避免碰撞风险的主动刹车。

目前国外零部件供应商成熟的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在国内的使用效果往往“水土不服”。首先中国的路况更复杂,具有特殊性:独特的交通标识、狭窄的乡村道路、三轮车助动车、摆摊的小商贩……其次中国司机的驾驶习惯也不同于外国,比较喜欢变道插车超车。

此前有合资车企的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因为功能不好用而关闭L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车碰撞预警)功能的人数占比,超过了90%。

在安智汽车董事长兼CEO郭健看来,这恰恰是本土智能驾驶系统开发者的机会。郭健曾任德国博世雷达系统中国区功能负责人,在为中国本土车企提供相应解决方案时,他开始意识到这一点。

根据高盛全球投资研究部门研究,全球ADAS渗透率普遍不高,欧美日渗透率只有8%-12%,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测算,中国ADAS的渗透率在2%~5%区间,尚处于由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未来成长空间很大。

这也意味着当下国内ADAS市场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时,出于成本考虑国外供应商暂时不会为中国市场进行深度的本土定制化开发。

“不同于诸如ABS、ESP等汽车传统主动安全系统,ADAS系统需要进行深度的本地化适应开发,才能在感知-决策-执行等环节更为贴近中国路况”,郭健表示,“ADAS驾驶辅助系统应该是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弯道超车的最佳机会。”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成立于2015年1月的安智汽车是国内智能驾驶系统开发的先行者,依托团队国际化开发经验与强大的工程设计能力,2017年初即自主开发完成了具有全面知识产权的77GHz毫米波雷达与多功能视觉系统,成为国内唯一提供 77GHz 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产品,国内唯一ADAS 产品通过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测试认证的企业。

安智汽车主要提供的是智能汽车的“眼睛”和“大脑”,其产品矩阵覆盖前视中距 77GHz毫米波雷达系统、前视多功能单目摄像头系统,以及短距环视 79GHz 毫米波雷达系统等国际高技术门槛产品,并与多家国内主流整车厂协同,提供具备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力的、可前装量产的汽车智能化系统功能。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目前,搭载了安智 ADAS 系统的车型可以实现走停型ACC(自适应巡航控制)、FCW(前方防碰撞预警)、EBA(紧急刹车辅助)、AEB(自动紧急刹车等功能)等。

所谓“走停型 ACC”就是安智专门基于本土拥堵路况开发的模仿熟练驾驶员行为的操作,让车辆在自适应巡航时启停不会太急,比如跟停前车时会缓慢接近,安智为此特别开发了“走停型控制算法”。

近日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记者就试乘体验了搭载安智 77GHz 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的WEY VV5,包括车速为40km/h时的AEB功能以及ACC智能巡航功能。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随着博世、大陆、德尔福这些零部件巨头对于ADAS本土化的研发力度也在逐渐加大,郭健也意识到“市场留给我们整个成长时间是有窗口的,或许到2020年,市场车型完全要求标配的时候,整个中国市场爆发以后,他们会真正为中国市场做深度化的开发,到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任何的市场机会”。

郭健认为,当下安智汽车的优势就是要牢牢抓住属于自主品牌的市场窗口,为中国本土化企业开发深度定制化的智能驾驶系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巨头没有转身的时候,我们冲上前去,做得更懂中国”。同时要做得更开放,赢得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过,安智汽车进入的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除了国外零部件巨头,国内也有四五十家同类企业在做ADAS雷达的研发。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安智汽车CTO吕威表示,雷达的设计、射频信号的处理以及对整车的理解和控制都很关键,也就是说要掌握从产品本身到系统、从感知到控制都要有核心技术。不过有些企业专注于前端射频,但是不太懂汽车;有些没有自己硬件的平台,做一些融合算法,包括整车控制算法,但是不了解底层、不了解探测、不了解基本原始信号,相当于空中楼阁一样,做好的潜力有限。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安智汽车研发的短距环视79GHz 毫米波雷达产品,基于 79GHz 毫米波射频技术,采用快速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对车辆周边短距范围内物体、行人、车辆的静止与运行状态的有效探测、跟踪,实现车辆对周边环境的快速有效感知,并通过主控算法的实时处理,完成包括自动泊车、低速自动紧急智能制动、全盲点覆盖监测、路口交通情况探测、车门开启预警等一系列汽车智能化功能实现。

短距环视79GHz 毫米波雷达系统除具有安全、性能稳定、探测精度高、误报率更低、体积更加小巧的特点外,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支持多任务,既可独立操作又可成组工作,是目前车用射频雷达最具竞争潜力的最新一代产品。

在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下设的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WIDC)上,安智汽车参赛车队——安睿智驾在挑战赛智能辅助组中斩获领先奖。安智汽车是该组别中唯一一个完全用自主研发的传感器系统出征的赛队。

从目前的量产车型看,ADAS主要搭载于中高端车型或高配版本,普及率相对较低。要实现更大规模的量产商业化,也意味着要降低成本。

“在产品性能上,安智汽车的产品能保证基本与国外同类产品持平,部分国内特有工况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且价格上还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郭健告诉汽车新声记者。

此外,5月17日,安智汽车与台湾汽车电子领域领先企业台湾光宝科技(LITE-ON Technology Corp.)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在自主化ADA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生产、制造等领域展开合作。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涉及智能汽车雷达、摄像头系统的开发、生产制造以及质量管理等。苏州安智将借助光宝科技长期以来累积的制造、供应链管理经验,加上车规前装质量管理系统的优势(如通过 IATF-16949 汽车业质量管理系统),进一步结合自身 ADAS 产品设计、研发、整车测试匹配的实力,开拓中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前装市场。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产业链互补优势,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ADAS产品产线,面向整车企业,搭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共同进行车型产品的批量化适配。同时,双方加强客户资源的对接与共享,共同开拓市场,加快产品的市场份额抢占。

这也为安智ADAS 产品尽快实现量产化奠定了基础。

无人驾驶还在路上,看这家初创企业如何助力ADAS量产落地

按照安智的规划, 77GHz 中距离毫米波雷达将会在今年年底进行量产,2019 年年中量产后向 77GHz 毫米波雷达,2020 年年初完成77GHz长距离毫米波雷达,2020 年年底量产中距离 79GHz 毫米波雷达。

同时,“安智汽车”在车用芯片领域积极布局,是台湾MTK联发科布局国际车用芯片领域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为ADAS专用芯片的前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威告诉汽车新声,安智的产品已经获得多家车企的意向订单,仍有不少车企有意向与安智汽车合作,“我们不希望一开始接很多的客户,这样没有精力。我们希望找一些前期基础比较好,合作比较密切的厂家做深度合作、深度测试和匹配,把我们的产品打磨好”。

在安智汽车看来,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功能以L1、L2为基础,先把基础做好,将来结合市场发展和客户需要,有可能尝试做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

正如郭健所言,留给本土初创企业的窗口期并不长,特别是强制安装ADAS相关功能的政策也在陆续推出,很多很多自主品牌车企也已经开始将更多注意力集中于开发和配备主动安全系统,对于安智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尽快与车企合作实现前装量产走向市场化才是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