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歸墟」真的存在嗎,有何依據?

路南海


歸墟,應該是存在的。

歸墟是傳說中的海中無底之深谷,所有的水都會匯聚到這裡。在《鬼吹燈·南海歸墟》中,歸墟也被形象的塑造了出來。

那麼歸墟是不是存在?其實分析一下歸墟的記載就能推測出來。

《山海經·大荒東經》中記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

這裡提到的就是歸墟,說是東海之外有一處深不見底的溝壑,是少昊建國的地方,帝顓頊的琴瑟還丟在深溝裡面了。有一座甘山,甘水從這裡發源,匯流成甘淵。

是不是感覺完全像神話故事一樣?別急,接著看。

到了《列子·湯問》之中,對歸墟的記載就更詳細了:“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這裡就具體提出了“歸墟”這個名字,而且很客觀的強調了歸墟是海中的無底之深溝。這樣說的還是有點模糊,歸墟到底是想象的,還是存在的,沒說清楚。

再看後面的記載:“八絃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贏洲,五曰蓬萊。”

這是對歸墟的更詳細描述,說所有的水都會注入歸墟,歸墟那裡有五座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

熟悉了吧?這是五座傳說中的仙山。尤其是蓬萊和瀛洲,當年秦始皇求仙藥,就是讓徐福帶著一大群童男童女去的那裡。

現在普遍推測徐福其實是去了現在的日本島,在那裡繁衍生息。如果真是這樣,那時日本列島有沒有人居住還真不知道。

不過日本列島真是在歸墟里的嗎?

如果我們接著推測,把記錄者的觀察範圍擴大一些,這些島嶼也有可能指的是從日本列島到東南亞的這一系列島嶼呢?如果覺得這範圍也太大了吧,那就看看《列子·湯問》下面的記載:“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裡,以為鄰居焉。”

雖然古書記載的數字大多是虛數,不過“山之中間相去七萬裡”,很明顯想說它們之間的距離非常遠。

然後,我們再把太平洋上的大海溝拿出來一看,從千島海溝、日本海溝、小笠原海溝,到著名的馬裡亞納海溝。

這些是不是大海之中的“無底深溝”?

所以,綜上所述可以猜測,《山海經》和《列子·湯問》中的歸墟,極有可能指的就是這些太平洋中的大海溝。

這也側面印證了,《山海經》裡所講述的,完全有可能是古人認識的山川大海,是一部古老的地理書。

只不過年代久遠,需要時間推測和破譯而已。


七追風


近日有網友提問:《山海經》裡提到的“歸墟”真存在嗎?有什麼依據?歸墟,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返回、迴歸到曾經居住過的、如今已荒廢的廢址故地。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歸墟所在地,曾有人大量居住?如今是萬物歸一的地方呢?

1、《山海經》是如何記載歸墟的?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吳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大荒東南隅,有名皮母地丘。東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上述就是《山海經》對歸墟的記載。

說的什麼呢?大意如下:東海之外有深不可測的溝壑,是少昊氏建國的地方。少昊在這裡撫養顓頊長大,顓頊的琴瑟丟在這裡。有座甘山,甘水從山裡發源,流成甘淵。東海之外,大荒當中,有山叫“大言”,是太陽、月亮升起的地方。

這段記載或許可以完美解釋“墟”的來歷:少昊曾在這裡建國,如今已成為了一片汪洋,留下了一道深不可測的溝壑。“歸”該做何解?因為汪洋之水從這裡發源,萬物生息有始有終,最終還要回歸這裡。

為什麼少昊建國的陸地會成為海洋?為什麼會留下深不可測的溝壑?其實這是這段記載中最關鍵的兩點。大陸板塊漂移說也許可以解釋:陸沉水起,少昊之國沉入海底,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大陸撕裂露出深壑,海水源源不斷湧出,把周圍陸地全部變成海洋……

2、《列子 湯問》是如何記載歸墟的?

似乎是為了佐證《山海經》的記載,《列子 湯問》則對歸墟做了進一步的論述: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週旋三萬裡,其頂平處九千里。”

說的什麼呢?大意如下:

在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的地方,有個很大很深的溝壑,實際上是個無底之山谷,下面沒有底部,名叫“歸墟”。地面八極、天空九方的流水以及銀河之水,都會流到這裡,但這裡的水不增加,也不減少。

在這裡有五座山:第一座叫岱輿山,第二座叫員嶠山,第三座叫方壺山,第四座叫瀛洲山,第五座叫蓬萊山。五座山的底部周長有三萬裡,山頂平坦處有九千里。

除了把《山海經》裡記載的溝壑直接叫做“歸墟”外,還說海洋裡有五座山,但從山的底部周長和頂部的面積來看,難道不是現代人通常所說的“五大洲”嗎?古人到底看到了什麼?古人到底記載了什麼?

3、圍繞歸墟還發生了什麼?

如果有人僅僅把上述的一切看做是神話,那麼神話應該也不是憑空而生的,總要有些想象的依據吧?如果還不能肯定這種認知,繼續來看下面的記載:

“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聖之居,乃命禺強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沈於大海,仙聖之播遷者巨億計”。

說的什麼呢?大意如下:

五座山的根部不相連,常隨潮水的波浪移動,一刻不停。仙人和聖人都討厭這樣,便報告天帝。天帝擔心五座山漂流到西邊去,使仙人與聖人失去居住之所,就令禺強指揮15只大鰲把山頂住。分三班,六萬年輪一換。此後五座山穩定下來不再流動。

但是龍伯國有巨人,舉足走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所在,釣走6只大鰲,一起背上就回國了,還燒大鰲的骨頭占卜吉凶。岱輿山、員嶠山沒有依靠,就流到最北邊,沉入大海,仙人和聖人流離失所的有數億人。

這又在說什麼嗎?按古代人的認知,大鰲是海洋裡的巨無霸,女媧煉石補天後,就曾斷鰲足以立四極。而認為五座山的穩定也靠大鰲頂住,並因為被龍伯國巨人釣走6只大鰲,使兩個大山流到最北邊。

這段描述是不是證明大陸最初分裂時,相隔並不遠,但是因為一場意外,導致兩個大陸漂移向北——是非洲大陸、美洲大陸嗎?留下這些猜測讓扣後人回味吧……

有人說,西方人把神話當歷史,東方人把神話當故事。以人類誕生的短暫歲月裡積累的經驗,去驗證存在數億年的日月星辰都經歷了什麼,這看上去是多麼怪誕的事情啊。



指動濟南


山海經裡並沒有直接的關於歸墟的記載,只有一個大壑。歸墟二字最早出現,應該是在《列子·湯問篇》裡: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

山海經又是如何記載的呢?《大荒東經》中記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帝顓頊於此,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

列子對山海經裡的大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讓我們知道了這個大坑是有名字的,它的名字叫歸墟。那麼這個大坑到底存不存在呢?

根據山海經的記載,這個大坑是少昊建國的地方,少昊就是白帝。那麼,少昊為什麼要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建國呢?

少昊孺帝顓頊於此

白帝在歸墟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建國,是為了孺帝顓頊,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白帝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把顓頊養大。

這特麼就很奇怪了,顓頊小時候有何罪之有,非得在這麼個荒涼的地方長大呢?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這倆人有個具體的瞭解:顓頊的爸爸是韓流、韓流的爸爸是昌意、昌意的爸爸是黃帝,而白帝是昌意的哥哥。

也就是說,白帝是顓頊的二大爺。講道理,就算不是親爺爺,有這層關係,也不能把孩子流放到這裡受罪,你說是吧?

《呂氏春秋》有云:顓頊生自若水…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這點與大荒東經不謀而合,顓頊曾在歸墟扔了他的琴瑟(棄其琴瑟),若是不會,又怎會擁有?

為什麼少年顓頊要被流放到歸墟?為什麼白帝要在這裡建國?這個國家是否真的存在?

一切都要從炎黃之戰講起,不過這個故事 太過宏達,大家可以去我的頭條文章列表裡找。

顓頊出生不久,炎黃二部落之間連續爆發了多場戰役。為了保護幼主之安危,黃帝不得不令他的兒子白帝,帶著顓頊出逃,逃得越遠越好。

強如黃帝,也難自保,何況其子嗣乎?因為他的敵人太強了:炎帝、蚩尤、刑天,哪一個對手都不是泛泛之輩。

歸墟又是什麼地方呢?黃帝當年有個手下,叫應龍,應龍乃是龍修行千年而成。他修行的地方就是這個大坑,要不然那麼深的坑,白帝敢去?

故而,從山海經的角度來看,歸墟是存在的。既然白帝和顓頊是去避難的,為什麼要帶著琴瑟?真把逃往當旅遊了嗎?

非也非也,琴者,禁也。禁人邪惡,歸於正道,故謂之琴。當時的顓頊已經被蚩尤的邪惡之氣侵染,若無禁制,必將入魔。白帝讓顓頊練琴,不過是慢慢煉化其心而已。

顓頊在歸墟磨鍊了若干年,直到阪泉之戰平息,方才離開歸墟。離開時,一身邪惡氣息被封印在琴瑟裡,所以才有離開時將琴瑟扔了的說法。


山鬼祗樹


個人觀點。

我認為,歸墟的意思為歸國廢墟。歸國又稱夔國,是帝嚳的後裔建立的國家。曾經位於黃河中游。

歸國古人曾因“水清”的特性,把原本不相干的兩條河,看成一條河。也就是把黃河西北的泉集河濟河和黃河東南由黃河滲水彙集而成的濟水,看成一條河,命名為濟水。從而形成了濟河從西跨越黃河向東流的觀念。

後來歸國被侵略,國址成了廢墟,國人四處流散,他們就口口相傳故國舊址的傳說:在歸墟有一條河下潛幾十裡流向大海。

這個傳說演變甚廣,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是莊子筆下的歸墟,大海中的深壑。另一個就是民間各式各樣的“龍井”傳說,像西遊記中花果山水簾洞的水直通大海,白蛇傳中峨眉山的井水直通西湖,都是這一類的傳說。


思之狂飆


山海經的【裡】不是指地理位置的距離,而是指歷史的久遠在心理上留下的距離感;山海經的地名也不是指地理存在,往往是重大歷史事件在心理上情感上留下的座標和形狀,以【山】【國】等名之。中國畫則完全繼承了山海經的思維構造,時空一體、身心一體、物質精神一體。

那什麼是歸墟,歸墟是個形而上的概念,大致的意象是極低極遠極大極深極暗,眾水乃至大海(全人類的群體意識的象徵)生於此歸於此。遠古時代的人們突然認識到了亙古就存在一個超越個體意識的群體意識(死亡也就在裡面了,墟也是墳),歸墟的命名是為了記錄和紀念該屬於全人類的重大心理事件,可想而知,這一認知的真切感受對當時人們引起的震撼極其之大。

䃼充,古人的命名是代表了人自認為掌握、控制某一不可知的力量的重要方式。


浮木盲龜


所謂“歸墟“,的確存在。列子曰“歸墟”,莊子曰“冥海”。《大荒東經》記“東海之外大壑,”即今日本海,而冥海歸墟則是在“窮髮之北”的今俄羅斯“鄂霍次克海”。

列子湯問、莊子逍遙遊所說“歸墟“、“冥海”,曾是上帝伏羲足跡遠東之地,列子稱大壑實為無底之谷,眾水歸墟;莊子言北冥魚化為鳥徙南海的故事。聖賢所言是取之有據的,鯤鵬即鳳凰,《易》曰:“東北喪朋,西南得朋。”正是“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


巴人30


神獸也許是有獎勵的考察制度下各個考察小組添油加醋出一些虛構。書的中心重點不是神獸,是寶藏和地理。所以就也有可能神獸是編出來嚇人的,只有傳承人才知道。也不排除有些考察小組像豬八戒一樣,被問道考察結果時就說石頭山石頭洞來忽悠師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