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由誰寫出來的?

紅雨說歷史


已經受邀回答過類似話題了。再被邀請,不勝榮幸,那就轉換角度,加點新料,再答一次。

一,《山海經》是本很古老的書。“老”到什麼時候呢?至少成書於公元前兩三百年之前,或者還要早。

司馬遷公元前100年前後開始寫《史記》,那個時候,他已經看過《山海經》了。而且,他不是浮皮潦草地翻閱,一定是認認真真地讀了。不然,他不會專門在《史記》裡講到,他為何不把《山海經》的記述寫進《史記》。這說明,《山海經》在當時是一本很有影響的書。

司馬遷在《史記.大宛列傳》裡說:“《禹本紀》 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華池’。今自張騫使大夏之後也,窮河源,惡睹本紀所謂崑崙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書》近之矣。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翻譯成白話文是:《禹本紀》說:“黃河發源於崑崙。崑崙山有二千五百餘里高,是日月相互隱避和各自發出光明之地。崑崙之上有醴泉和瑤池。”張騫出使大夏之後,最終找到了黃河的源頭,從什麼地方能看到《禹本紀》所說的崑崙山呢?所以談論九州山川,《尚書》所說的是最接近真實情況的。至於《禹本紀》和《山海經》裡所記載的怪物,我不敢說。

這也說明,司馬遷寫《史記》,對所依據的材料,是十分客觀和嚴謹的。另外,他沒提到《山海經》的作者是誰。

二,還可以證明《山海經》既古老又著名的一點,是司馬遷出生時距秦皇焚書僅幾十年,寫《史記》時也僅百餘年,但當時先秦的典籍已經極度稀缺。

能瞭解到六國或更早的文獻,只有兩條線索,一是今文經學,這是靠授業學者口口相傳,然後由學生以篆書記錄而成的古文獻,主要是儒家的《六經》;第二,是藏於孔府牆壁等處,躲過秦廷搜檢的古籍,這樣的書籍以六國文字寫成,形成了古文經學。

恰好,司馬遷既跟隨孔壁藏書的伏生,以及古文經學大師孔安國學習;又拜今文經學巨儒董仲舒為師。不論司馬遷從哪個渠道讀到了《山海經》,能被人揹誦下來的一定是重要書籍;能藏於孔壁的也肯定是書中精華。總之,《山海經》這本書很不簡單。

三,最早提及《山海經》作者的,是西漢末年的劉歆。他是漢高祖劉邦四弟楚王劉交的後裔,後來改名叫劉秀,不過,此劉秀非彼劉秀。

劉歆比司馬遷稍晚幾十年,在儒學上很有造詣,於校勘學、天文曆法學、史學、詩賦等方面,亦為大家。

他校訂了《山海經》,然後給漢哀帝上表,說:“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國……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與伯翳主驅禽獸,命山川、類草木、別水土。……禹別九州,任土作貢,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他說《山海經》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等人。

比劉歆稍晚一點的東漢王充,接受他的說法,在自己的《論衡.別通篇》裡說:“禹、益並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記異物。海外山表,無遠不止,以所見聞,作山海經”——他說執筆寫《山海經》的主要是伯益。

東漢還有一本很厲害的書,是趙燁寫的《吳越春秋》。裡面說:“禹……巡行四瀆,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及八方之民俗、殊國異域、土地裡數,使益疏而記之,名曰山海經”。

四,後來,歷代學者研究《山海經》的不少,對劉歆所說的作者,臧否參半。不過,近代學者基本不認同這個說法,幾種有代表性的見解如下——

1,民國時期的歷史學家衛挺生,在《山經地理圖考》一文中說,《山海經》是鄒衍為“巨燕”時期的燕昭王制定的地理勘察紀錄——鄒衍是《山海經》作者。他又在《燕昭王之(大帝國)巨燕考》和《騶衍子今考》中做了進一步論證。

2,著名歷史學家蒙文通認為,《山海經》是巴蜀地域所流傳的代表巴蜀文化的古籍,他寫了《略論山海經的寫作時代及其產生地域》做論證。

3,臺灣學者史景成認為,《山海經》是楚國史巫之官在國勢日衰、臣主共憂的局勢下,應運而編纂之書。他寫了《山海經新證》。

4,在這些人之前,清末的大學者郝懿行的觀點很值得重視。他為郭璞所注《山海經》作了詳細箋疏,並認為:“周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土訓掌道地圖道地慝(tè);夏官職方亦掌天下地圖;山師、川師掌山林川澤,致其珍異;邍(yuán)師辨其丘陵墳衍邍陘之名物;秋官復有冥氏、庶氏、冗氏、翨(chì)氏、柞氏、薙(tì)氏之屬,掌攻犬鳥猛獸蟲豸草木之怪蠥(niè)——他的意思是說,周朝官府中有各種各樣的職官專門職掌天下輿圖的檔案資料,包括了中國境內的山川地理、動植物產及地下礦產、名山祭典、遠方邊裔的情狀等等。《周禮》中,專門記載了邍、翨、薙這些分管官員的名字。


五,前面說的這幾種觀點,皆有其依據和考證。綜合起來,確定《山海經》由誰創作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1,《山海經》成書之前,其內容已口頭傳播了相當長時間;正式調查紀錄形成文字的,應為周朝王官,或諸侯職官,其中史巫亦為重要人物;其後,歷經鄒衍及其後學,包括史巫、方士之流秘觀、改編;並且在形成系統文字過程中,與楚國有關。

2,《山海經》所包含的如此廣博而深入的地理資料,不是鄒衍或者他帶領的燕國探勘隊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居於南方的楚國史巫能深入各國、遠方及外圍可蒐集到的。天下土地的地圖、九州海外的輿情,只有周朝中央政府的世襲王官,才有可能保存這些珍貴的檔案資料。至少《山海經》裡的《山經》部分,是周朝珍藏的輿圖資料——

首先,《中山經》部分,以河、洛京畿為首,那是唐虞夏曆代都城所在,也是周朝政治中心,為天下之中,非一般人能夠進入並掌握其輿圖;從書中可知,紀錄《北山經》、《西山經》,是自京洛為中心向北、向西放射性展開調查紀錄。

其次,書中記載的祭祀諸山區圖騰神的祭儀,皆與《周禮》中的祭名、儀式相一致,顯然是由中央職司祭祀的司巫,率領巫師集團擔任,不可能出自諸侯國某些人之手。

再次,對於周朝的遠方邊裔,是需要“任土作貢”,向周王室“書面報告”,再由周朝職司貢職的官員整理所貢輿圖予以保存,周王室靠此掌控海內外輿服情形。也正因為各地域分由不同職官紀錄整理檔案資料,書中不同部分,才有不同文筆、不同方言的歧異情況。

3,後來周王室衰微,各諸侯國逐漸強大,慢慢也有了掌握更多地理輿服情況的需要,且各自的行政班底日益完備,也有人開始職掌紀錄地理輿服,於是出現巨燕、大楚從自己角度的記載。因此書中甚至出現以“西周”為稱呼的字樣。這樣的內容,應為諸侯國紀錄的國家檔案。

4,古中國具有東、西兩大神話體系,在《山海經》中俱備——炎、黃原發祥於西北,再向東發展,由此保留了早期西北的神話資料;東方濱海夷族,帝俊系統的神話資料是另一大宗,書中佔了不少比重;另外,周朝統一後,殷商文化並未徹底淪沒,書中保有其部分資料;還再加上南方之楚,成為重要一系,也擁有豐富的神話資料載於書中。《山海經》體現的這種神話體系紛然並陳的現象,一方面表現了非由有能力的政府一級而無法蒐集;另一方面也說明聚集本身是一個過程。

(王子朝奔楚)

六,近些年來,關於王子朝奔楚對春秋戰國時期的重大影響,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長子,深受寵愛。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未及立王子朝為太子而去世。國人擁立周景王嫡長子姬猛為王,王子朝擊殺姬猛自立為王,後晉國攻打王子朝,而擁立姬匄,是為周敬王。於是王子朝攜周室典籍奔楚。

這件事,是春秋晚期具有重大影響的轉折性歷史事件。楚本苗蠻,但自此以周王室文化為代表的華夏核心文化,南遷下行,使楚國文化一下豐富多彩起來。

而且,周朝典籍分散傳播,被認為直接或間接地促生了其後的諸子百家爭鳴。不然,何以楚地出土各種簡帛最多,且突然春秋戰國之交各諸侯國文化大盛。

同時,這件事也還涉及周朝史官老子的去向之謎;以及作為周王室檔案的《山海經》的流失並至後來輾轉於楚、燕,兼收幷蓄,成為奇書。

王子朝奔楚,當在公元前515年前後,與老子、孔子同時。《山海經》成書,約在《呂氏春秋》與《淮南子》二書之間——即戰國晚期形成《山海經》的原形;後又經漢代多人整理,成為流傳至今版本。這個時間,與王子朝奔楚是契合的。

好消息是,在原來的楚界內,發現了名為“不見冢”的大片東周墓葬,隨著保護及發掘,或許能夠解開王子朝奔楚之迷。

(可能是“不見冢”的東周大墓遺址)

現在看到的《山海經》,三萬餘字,由《五藏山經》、《海外四經》、《海內四經》、《大荒四經》和《海內經》組成,總共十八篇(卷)。這個篇目,經歷了若干次變化。漢成帝時尹感校訂的僅為十三篇;哀帝時劉歆(劉秀)刪汰、校訂、合編為十八篇;《漢書.藝文志》收錄的是前一個版本。至今流傳的,是晉代郭璞整理註釋的版本,原來為二十三篇,後出的改為十八篇。明代楊慎對郭本作過補註;清代郝懿行又作箋疏;畢沅依郭注重新校訂,博採書傳,被稱善本。

(圖片選自網絡)


一老沈一


《山海經》除了各種奇異怪獸,還有古世界地理圖,內容十分豐富,從《山海經》古世界地圖高清復原圖來看,與現代世界驚人吻合。

《山海經》是一部很值得研究的古達書籍,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內容包括地理學、科學史、地理學、神話學等等。它的價值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山系、水文、地理、社會文化風俗等,很值得研究。

從《山海經》描述的地理位置精度來看,僅人古人交通能力是無法完成的測繪的任務。

巜山海經》中神獸大多為誇張、合體、神秘,大多無法考證。但有些動物至今尚存、比如北極圈的鯨魚、澳大利亞的鸚鵡、美洲犰狳、非洲斑馬。

《山海經》出現的人物,

精衛填海,后羿射日 ,刑天舞干鏚,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共工怒觸不周山 、大禹治水、炎帝炎帝后裔女屍、帝女之桑,“黃帝”、少昊、顓頊、俊、舜、禹、相柳、塗山氏女,西王母、丹朱、羲和、常羲、開、王亥、神帝江、創世神燭龍等等。

推測作者是三皇五帝時代的仙人。是後世無法偽造的作品。只有大航海時代才能全解巜山海經》。




五道槓勞模


《山海經》是一部關於中國上古時期地理、天文、植物、礦物、動物、醫藥、文學、神話等方面的奇書,也可以說在中國沒有文字時代的社會歷史的百科全書。

它的作者是誰,準確地說無考,即沒有明確的作者,因為本書所涉及的內容,是非文字時代的傳說,通過口口相傳流傳下來,原始作者是廣大的人民。不過《山海經》變成文字,有蒐集、整理者。通常認為初編者是大禹及其所臣益,即本書成型於大禹時代。大禹時代尚未文字,大禹與臣子的整理,也只能是口頭整理,規範內容。今天流傳的《山海經》本子署名劉向、劉歆整理、校訂,是可信的,即整理成文字本,是西漢時期的劉向、劉歆父子。

今天流傳的《山海經》共18卷,其中《山經》5卷,《海經》5卷,《大荒經》4卷、《海內經》1卷,記錄了上古時期的山川風物、奇鳥怪獸、神魔鬼怪、神話故事、礦石植物等,印象中最為深刻的是《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神話。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言簡意賅,將古代一位姓氏族首領為民謀福祉尋找水源的壯舉描述的很豐滿。人操勞死了,還將手化成了桃林。

其他如長股國、無腸國、深目國、聶耳國等等,寫的都誇張,可見上古時期人們思維的奔放,想象力出奇,沒有想不到的,沒有不敢想的。這種想象也是源於先民對於自然狀況的一種描述,已經希望改變的願望。《山海經》的神話故事,是中國古代神話的一個源頭,或者說是中國神話故事的一個源頭文本。對於先秦的寓言、南北朝的志怪小說,都有很大影響。

《山海經》還是礦物、動物志的書籍,例如:《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四十里,曰堯光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有獸焉,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就記錄了這個地方玉石與黃金的出處,以及動物,因此有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地理志。

儘管對於《山海經》的神話故事,有人認為荒誕不經,但是上古時期的神話,都是富有想象,肆意奔放的,黃帝戰蚩尤、女媧補天,那個不是這樣神奇、壯美的?


黃強黃不息


《山海經》作為我國曆史上的上古三大奇書之一,與《易經》、《黃帝內經》齊名,是中國一部記載古代妖魔鬼怪的一部奇書,創造於戰國初期至漢朝中期楚國人或者巴蜀人所作,具體創造者無法考證。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莊》、《列》、《離騷》、《周書》、《晉乘》已成者”。



《山海經》現存18篇,主要以記載民間傳說、古靈精怪、妖毛鬼怪、上古異獸為主的一部神話小說書籍。裡面的內容涵蓋了山川、道理、民族、藥物、祭祀、巫術等眾多歷史人文知識。包含了很多先天聖人知識,列入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先天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是一本具有非凡的文獻考古價值,對古代中國很多地區的人文文化、民族、地理、歷史、中外交通、民俗文化、神話均有很多的記載,其中有很多的資料,更是世界上最早關於礦工物質的記載。



但是對於《山海經》這部著作來說,歷史以來對他的態度都是褒貶不一,古今學者更是對於書的作者和內容持不同的態度。如《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認為其荒誕無奇,在編輯著作時不敢加以參考。魯迅先生認為其四方士之術,不能作為正統。但是現今很多專家學者卻認為這本書是對當時我國社會文化的一個大總結、一個對我們國家地理狀況的大發現。


三分文說


《山海經》是目前少有的幾部上古時代傳下來的書籍,這裡所說的上古,就是秦朝以前,文字還沒有統一的時代。其實,說是這部書成書於戰國時代,但其實已經無從考證,只是依據當時的一些其他歷史書籍,對這部奇書所做的合理推測。

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就像西遊,水滸這些書籍一樣,山海經其成書的過程是一個非常長的歷史時期,舉個例子,比如西遊記裡最早的猴行者的藝術形象,竟也來自這部奇書《山海經》,那你說西遊記要比山海經晚了多少年。同理,山海經所描述的像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等這些典故,都是上古軒轅時期發生的事情,那也完全可以推斷,這部奇書最初的藝術素材,絕對可能是貼近上古夏商時期的。

至於,山海經算是什麼樣子的書,這個還真不好細說,我專門買了一本《山海經》,反覆看了幾遍,說實話,做為一名業餘的文學愛好者,看懂這樣一部晦澀難懂的書籍,真是難於上青天。要是按我的理解,這部書,本意是一部介紹上古時期,中國及其周邊地理風貌的工具類書籍,不過,由於裡面又有很多介紹遠古神話(像剛才講的夸父逐日等等)、動植物分佈(幾乎每一個山川河流,都會提及有什麼動植物),甚至還有一些風土人情,所以,以現在學者的角度,《山海經》應該算是一部描繪遠古時期中國人文歷史的珍貴文獻。

謝謝各位看完我的回答,以上純屬個人的一點意見,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大家踴躍發言。


文人草堂


《山海經》應該很大程度出自巫者之手,從其中的一些線索可以發現。比如《山經》中敘述了一些山脈的末尾,會加上一句這些山神的樣子是什麼,以及祭祀這些山神需要的物品;《海經》裡面會提到一些巫者,比如巫咸等十巫從靈山上下采藥;還有就是《山經》的山南北都是四列、東西都是三列;《大荒經》的東西南北各有七座山,《海外經》的東西南北條目都是七的倍數,這應該和星宿又有一定關係。

總之,這樣整齊的排列,明顯不是現實中存在的,而應該很大程度來自想象,其中或許有一定的真實因素。因為先秦時期很多荒野沒有開闢,先民對於未知世界不瞭解,容易以訛傳訛。但是經過巫者整理後,就產生一種明顯的神權觀念了。《山海經》的地理架構中,《山經》是東南西北中五列山系組成的一個大陸,四周環海;而《海經》則又在《山經》之外,並且隱含和天文對應的情況,這明顯不是簡單的腦洞大開。

另外,《山海經》的神話系統並非孤立存在,可以和其他不少史料得到印證。比如說四方風神,在甲骨文中就存在;《呂氏春秋》提到的四方神,也和《山海經》能一致;而很多異人,又和《淮南子》都能高度重合;所以,《山海經》的素材應該也是來自當時廣泛流傳的神話,而不是作者個人腦洞大開的作品,而且《山海經》也並非成於一時一人,這個也不需要多說了。


林屋公子


《山海經》是我國上古時代一部百科全書,堪稱東方《聖經》。《山海經》非同一時代,非一人所著,應該是自大禹治水,到戰國,近兩千年的史官和黃族,東夷族對本族歷史的記載。

《山海經》都是寫了什麼?

首先,她是一部山川地理志。二是,她是古代民族誌。三是,她是一部古代神話傳說集。四是,她是古代的氏族世系表。五是,她是上古時代的巫術、醫藥書。六是,她是最早的博物書。第七,《山海經》還是上古民族圖騰總彙。第八,《山海經》還是中華上古科技發展簡史。第九,她是記載炎黃民族融合的歷史書。詳見《山海經易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二年三印,各大網店書店有售。


山海經易讀



山海經分為山經、海經與荒經,其中山經的風格明顯與後兩者不同,成書時間應該更早;後世又經過多次增補,前後時間跨度很大

比如中山經結尾一段:

禹曰:天下名山,經五千三百七十山,六萬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蓋其餘小山甚眾,不足記雲。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銅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鐵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樹谷也,戈矛之所發也,刀鎩之所起也,能者有餘,拙者不足。封於太山,禪於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數,皆在此內,是謂國用。

鎩這種武器流行於漢代,最早應該不會早於戰國後期,所以這段文字的出現時間也不會早於戰國後期

但是山海經大部分的篇幅,你會發現很多後世喜聞樂見的名人都沒有出現,比如周文王、武王、姜子牙、紂等,再早一些的盤庚、武丁、婦好也沒有出現。基本上成湯之後的人物就沒有了

最關鍵的是在大荒西經裡還記錄了西周之國,就是在未來建立周朝的國家: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有赤國妻氏。有雙山。

當時的周國在作者眼裡也只是偏遠地區的一個方國而已,帝王世系只到叔均為止。如果是周朝或更晚的人寫的,絕不會只寫到這裡為止

所以我認為《山海經》的主體成書在商代,不晚於商中期,可能商每遷一都,就派人在周邊探索,描繪下風土人情,形成了山海經的基礎,這是商代的地理大發現

其實山海經應當搭配山海圖食用,很多內容就是看圖說話,而山海圖應該畫得類似西方近代一些探索地圖那樣,在地形圖上畫出某地比較有特色的土著、動物和圖騰,一些明顯不像現實動物的應該就是部落圖騰(想象一下山海經的作者如果看到西方中世紀的雙頭鷹標記,也會寫成“有鳥兩首”之類的),並且還會有繪圖者理解錯誤,寫書者看錯圖的情況


機哥聊野史


富於神話傳說的一部最古地理書《山海經》。舊說為夏禹時作,不可信,大約出於周秦間人的記載。全書共十八篇。是後來又有了增刪羼改的本子。全書內容以《五臧山經》五篇和《海外經》四篇作為一組,《海內經》四篇作為一組,而《大荒經》五篇(包括書末一篇巜海內經》)又作為另一組。字數共約三萬一千左右。全書記載了約一百以外的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以及這些邦國、山水的地理關係,風土民俗和重要產物,以及這些人物的活動或世系。它所記載的地域很廣,是一部研究我國古代以及中亞、東亞各族人民上古時代生活鬥爭和各族關係的重要著作,同時書中所雜有的許多奇禽異獸,神鬼靈怪,保存了不少遠古神話傳說的片段。

本書的組織和《禹貢》頗有相同之點。但《禹貢》的語言真實簡質,則又荒誕偉奇。

這些神話又代表了人民的反抗行動和對上古的最高統治者的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而這些神話又是我國文學的土壤和母胎。從它們裡面可以瞭解我們祖先的生活願望、勞動創造和英勇的戰鬥精神,從它們裡面還可以瞭解到神話的文學先導,邦助我們對後世神話有更深刻的理解。


瞭然翁523


首先,先來大致介紹一下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對《山海經》內容性質的認識,歷代說法不盡相同

《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形法類,而劉秀(即劉歆)則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晉郭璞很推崇《山海經》,認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獻。至明代,胡應麟認為《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祖",始將該書列入"語怪"之書。清《四庫全書》也把此書列入小說類。近代魯迅也認為此書是巫覡、方士之書。然而,大多數學界論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經》(即“山經”)地理價值最高。


《山海經》裡記載的怪物究竟是不是真的?

其實這個還真不好說,古人有時候會用一些怪力亂神來解釋自己認知範疇以外的事物,當然,也不排除以前真的有一些我們未曾瞭解的神秘生物。

不過,現在倒是有很多領域對山海經裡描述的異獸進行了一些還原,用的最多的應該是遊戲和影視領域。

比如題主用的圖,就是《天乩之白蛇傳說》手遊中的手稿原畫——夫諸,光以這個遊戲為例,就使用了很多山海異獸的形象。

夫諸:

夫諸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神獸之一,狀如白鹿,長有四根長角,性格溫柔外表潔淨,喜歡四處遊蕩。古時傳言,它一出現必有大水將至。

《山海經 - 中山經》中所言:“中次三經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陽多琈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燻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應龍:

應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有翼的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應龍本居於九天之上,曾作為黃帝大將斬殺蚩尤、夸父,也曾以尾畫地成江,助大禹治水。

《山海經 - 大荒東經》中所言:“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覆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還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舉例了,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搜這個遊戲吧。


最後,再為大家介紹寫其他異獸

畢方:

章莪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鶴,但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怪火。


九尾狐:

青丘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


巴蛇:

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後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頭,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類的病。這種巴蛇的顏色是青色、黃色、紅色、黑色混合間雜的。另一種說法認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腦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

謝謝大家,喜歡的話給個贊吧~

————————————————

更新一下,之前的問題是:

寫《山海經》的作者是誰,他看到的是真的嗎?


PS:可能系統改了問題,還把配圖都改了...感覺我像是偏題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