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山文史」親歷阿爾山電力事業發展壯大的十年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我是2000年6月10日到阿爾山供電局任局長的。1992年1月,我離開阿爾山林業局到興安電業局工作,一晃近十年,可以說有許多對養育我、培育我的阿爾山的思念、想往和牽掛,這裡有我的親人、老師、同學、朋友。我無時不在思念著他們,這也是我愉快接受組織安排,又回到闊別十年的故鄉工作的原因,也為了圓一個為家鄉做點什麼的夢。

回到阿爾山供電局面臨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產生活環境很差。當時由於供電局剛剛成立不到兩年時間,供電局辦公樓周圍是一片荒涼。門前是一堆堆準備平整院子的土,四處放著,開關場是落差近一米、高低不平的場地,對作業和安全都很不利,正如內蒙電力集團公司戴總所說,這哪裡能體現出我們內蒙電力的形象。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只能自己動手幹,平整場地需要大量的土和沙石,沒有錢,想辦法,找朋友。阿爾山大山礦史礦長支援兩臺翻斗車,一臺剷車,阿爾山林場趙雲龍場長派來宋華堂副廠長並帶來一臺推土機,幫助平整場地。早晨四點開始,一直幹到晚間九點半,全體職工參加,硬是把所需回填材料備足。供電局職工每天起早三個小時,用了四十天時間徹底改變了環境,於2000年7月21日,接受了集團公司趙鳳山總經理的檢查。當趙總走在用彩磚鋪設的人行道上時,感覺到彩磚鋪得有些不平,我說這磚是市城建局支持的,巡視路是職工自己鋪的,因為沒有資金,磚底下墊的是土而不是細沙,瞭解這些情況後,他非常感動地說,沒想到我們基層變電站要靠乞討來改善工作條件。他當即表態,給你們安排點資金,解決一下燃眉之急。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阿爾山林業局所在地伊爾施,是一個擁有近四萬人口、林業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城鎮,也是阿爾山市轄區內唯一沒有用上國電的城鎮。我到供電局工作後,市委書記寶音、市長劉春良、阿爾山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劍夕多次找我協調上電事宜。原來阿爾山到伊爾施66千伏輸變電工程,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早已批覆,工程總造價是760萬元,但是佔用林地所需的林業四項補償費為4400萬元,工程預算中沒有這項費用,由於資金缺口過大,該項目無法實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業局從解決職工生活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反覆與林業資源監督辦協商,並請示牙克石林業管理局,林管局派副局長劉文山來阿爾山調研辦理此事,劉文山考慮到林區生產、生活實際,考慮到阿爾山市的發展,與興安盟和興安電業局協調,冒著違反林業政策的壓力,毅然表態必須上國電,使得這一項目得到批准並實施,徹底結束了伊爾施地區用列車電站發電的歷史。該工程於2000年7月開工,同年12月13日送電,當廣大林業職工用上國電時,無不歡欣鼓舞,當時的《興安日報》及國內一些媒體都以“國電走上了高高的興安嶺”為題,大篇幅報道了這一歷史性工程以及為地區帶來的重大發展意義和前景。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國電終於走上了高高的興安嶺,但管理體制限制著電力企業的服務和發展。送電時我們是從10千伏出口計量,下面分別由阿爾山市、白狼林業局、五岔溝林業局電管站管理,欠費高達二百萬元,為此阿爾山供電局多次請示盟電業局,要求抄表到戶、服務到戶,經盟局同意,在白狼林業局和五岔溝林業局的全力配合下,2000年7月,白狼和五岔溝林業局由供電局抄表到戶,2001年10月底,阿爾山市轄區用電戶全部由供電局接收。

體制問題解決了,但矛盾接著也來了。第一個月我們抄表線損率高達百分之七十,用電區域內,線路嚴重老化、設備陳舊,是造成線損的主要原因,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只好請示上級、報批項目,進行農網改造。在內蒙電力集團公司和興安電業局的大力支持下,第一批項目840萬元得到批覆。2001年6月開始施工,對各鎮街配網和用戶表計進行改造,同年11月底工程結束。2001年,線損率降為百分之三十二,比2000年下降了近百分之六十。這充分體現出農網改造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為我們進一步加強管理和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阿爾山市政府所在地溫泉街,1999年2月4日送電時主變容量為630千伏安,同年10月主變容量增至1630千伏安,2000年底增至2000千伏安,2003年增至3000千伏安,2006年增至5150千伏安。2008年底,伊爾施變電站主變容量由3150千伏安猛增至8000千伏安。白狼、五岔溝、明水變電站也先後將主變容量由原來的630千伏安,增至1000千伏安,1800千伏安和2000千伏安。2000年底售電量為420萬度,2010年底售電量為3800萬度,從主變容量的增加和售電量的增加,可以充分反映出阿爾山的經濟發展速度,也充分反映出電力為地方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阿爾山是邊境地區,電力人沒有忘記辛苦付出,保家衛國的邊防官兵。為了改善駐軍的生活條件,經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批准,從老伊爾施上了一條10千伏專線到邊防連隊,結束了他們靠柴油機發電的歷史,極大地方便了部隊官兵的生活,送上了電力人對邊防部隊的關心和厚愛。通電儀式上我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官兵戍邊保家衛國築就鋼鐵長城”,下聯是“興安電力無私奉獻光明照亮邊關”,橫批是“軍民共建”。2008年底,邊防部隊的另一個連隊也用上了國電。

阿爾山市是旅遊城市,她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諸如世界聞名的阿爾山礦泉群、海拔高度達1300多米的天池、杜鵑湖、烏蘇浪子湖、駝峰嶺天池、大峽谷、金江溝溫泉群和石塘林,這些旅遊景區都坐落在阿爾山林業局施業區,因為沒有國電,制約著他們的開發和利用。電業部門又投資800萬元,建起了10千伏線路,長度達120餘公里,為景區送上了國電,不但解決了林區人晚上九點鐘就點蠟、點油燈的歷史,也推動了阿爾山市旅遊業的大發展。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阿爾山市委的發展要求,我們重新規劃了阿爾山市電力輸配網規劃,阿爾山市至署秋工業園區、伊爾施至署秋工業園區、伊爾施至天池均採用66千伏相連的主網架,該規劃已獲得蒙東電業公司批准。為了充分考慮林區森林防火的要求,為保證防火安全,10千伏線路全部改造為絕緣導線,立瓶全部改造為合成絕緣子。現在伊爾施至杜鵑湖、南溝、蘇河10千伏線路全部改造完成。不但解決了防火問題,也基本杜絕了陰雨天造成的事故停電問題。制約阿爾山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是電力輸變電主網架問題,經多次請示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兩伊(伊爾施至伊敏)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已獲批准,但是隨著興安電業局劃歸國網公司造成項目暫時擱淺。經過地方與電力部門的努力,國網公司同意了項目建設,該項目於2011年正式啟動,2012年即可投入運行,項目為烏蘭浩特至阿爾山220千伏雙回,項目投入運行後,不但可以為阿爾山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能源支撐,還可以降低線損率,為廣大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清潔能源。

目前在蒙東公司的領導下,阿爾山的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有更大的投入,電力供應將會更加安全可靠,電力網架將會更加堅強,阿爾山供電局也一定會與時俱進取得更大的成績,電力事業將會伴隨著阿爾山市經濟發展而更加輝煌。

「阿尔山文史」亲历阿尔山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