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2017年11月7日,由招商蛇口开发建设的成都大魔方演艺中心迎来了首秀。亮相后的这大半年里,锤子科技新品发布会、李宇春演唱会、英雄联盟总决赛等演出赛事相继在演艺中心上演。有声音说,这个拥有12000个固定座位的演出场馆,瞄准的是成都的下一个文化地标。

那么,在这个地标建筑“野蛮生长”的时代,大魔方演艺中心是否真的拥有“地标气质”?“下一个文化地标”的胜算又有几何?

成都地标:“高度”不是唯一标准

各大城市的地标建筑都在忙着刷新城市的天际线高度,但这不应是“地标”的全部。严格来说,地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实体的标志性建筑,创纪录的高度、酷炫的外观缺一不可;二是区域的精神地标,“高”并非必要条件,文化才是内核。

这两种模式的地标建筑,都在成都得以体现:一边是如339米的电视塔、468米的写字楼和229米的住宅一类刷新城市天际线高度的建筑,另一边则是以太古里、环球中心为代表的建筑,其中,太古里也是近年来公认的成都城市新地标。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2013年,还未建成的成都远洋太古里并不被人看好,很多人觉得这个位于春熙路旁的商业街会是一个“赔本赚吆喝”的产品,坚持不了几年就会被迫转型。

如今太古里投入运营已三年有余。这三年里,太古里汇集了来自全球的多个知名品牌,其中不乏Gucci和Hermes的西南最大旗舰店和内地第二家方所书店。有数据显示,成都远洋太古里的日均客流量都在10万人次以上。根据太古地产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商场租用率为95%,相较于2016年年底92%的租用率有了进一步提升。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太古里没有购物中心常见的培育期,直接进入试营业期并成功运营至今,创造了购物中心新的历史,成为了成都的新地标建筑。

太古里成为成都购物地标的原因有很多,今天我们主要分析其中最核心的几点:

1、占据了城市的稀缺资源——市中心、春熙路商圈,地铁2号线与3号线交汇,带来巨大的客流量;

2、拥有独特的“杀招”——中式仿古建筑与时尚结合的开放式低密购物街区,同时拥有大慈寺所带来的千年文化积淀,这使得太古里在同质化严重的成都商业市场脱颖而出;

3、开发企业实力雄厚——太古里由远洋地产和太古地产联手打造,前者作为央企资金实力雄厚,后者在商业运营层面有着独一无二的运营经验,这是太古里能够持续并成功运营的支撑。

实际上,无论是哪一种“地标建筑”,其最重要的应该是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成功的运营以及对区域经济的突出推动能力。从这几个维度来看,招商蛇口打造的大魔方演艺中心,拥有着多重“城市文化地标”的属性。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核心资源:南北经济大动脉的“聚宝地”

大魔方演艺中心坐落于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东侧,由招商蛇口打造,属于招商大魔方项目的六大业态之一,被称为成都的“超级碗”,其首秀是2017年年底锤子科技的新品发布会,罗永浩曾称“成都演艺中心是我上过最好的舞台”。演艺中心的起点无疑是高的,但从其所在的区域与所占据的资源来看,演艺中心的高起点也在情理之中。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超级碗”所邻近的天府大道,是成都南北城市中轴线,也是成都的南北经济大动脉,在演艺中心周边环绕着金融城、孵化园、环球中心、新会展中心等,是成都赫赫有名的“聚宝之地”。

从经济来看,2017年,高新区的GDP达1665.8亿元,居大成都各区县之首;从房地产市场来看,刚刚过去的6月,成都房地产市场的三大高价板块为东大街板块、攀成钢板块和站南板块,演艺中心所在的招商大魔方项目位于站南板块东南角。这样的地理位置表明,演艺中心不仅仅是大魔方的,其所辐射的是金融城,更是全成都。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另外,交通也是演艺中心不得不提的优势。目前天府大道上有已建成的地铁1号线和在建的地铁18号线,同时这里有在建的全国最大的P+R停车场(即驾车与地铁的换成停车场),未来将成为1号线、18号线和已规划的11号线、29号线形成换乘关系;另外,该项目还包含了一座占地4599.52平方米的城市航站楼,未来市民可以在此办理换取登机牌、托运行李等登机手续,然后乘坐18号线直达天府国际机场;除了轨道交通之外,南北向的天府大道与绕城高速这一环线共同为招商大魔方项目构筑起了立体交通网络。

演艺+地产:“明星流量”为城市经济赋能

正如太古里用独特的商业街区在成都市场杀出一片天,大魔方演艺中心也有两大“绝技”:一是瞄准了拥有广阔市场的“明星流量”;二是将演出经济与地产融合,形成了目前成都市场独一无二的“演艺+商业地产”的创新发展模式:文化为商业地产引流,商业地产供养文化产业,演艺型商业综合体应运而生。

01 成都剑指千亿演出市场

“明星流量”的载体是演出经济,招商蛇口之所以在大魔方的项目中加入演艺中心这一业态,是基于成都快速成长的演出市场。2017年,成都市场化、产业化音乐节、演唱会票房突破4亿元,较2016年演出市场票房(2亿元)同比增长100%,这一规模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成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创第三城”。

在成都市的最新城市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成都音乐产业年产值要达到500亿元,2025年要达到1000亿元。因此,“演出经济”将会是成都未来经济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

02 演艺型商业综合体创新驱动经济

演出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原因在于,演出经济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区域、对城市的经济有着强大的带动能力。

》》看全球:据2018LiveEntertainment的白皮书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现场演出市场,营收达到5138亿日元(约46.7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据分析,2017年日本现场演出市场得以走出2016年的低迷,主要归功于琦玉超级竞技场(可容纳3.7万人)和横滨竞技场(可容纳1.7万人)这两个大型演出场馆的重新开放,而2016年这两大场馆大部分时间处于关闭维修状态。但近几年,日本都没有大型的演出场馆落地,这也成为了制约日本演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看中国:我们对比了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上半年中国演出市场的情况。从数据来看,2017年上半年,专业剧场演出总场次4.03万场,比去年同期上升16.81%;票房总收入34.01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3.52%。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演出活动场次较去年有所下降,但票价的提高和观众人数的增长使票房收入逆势增长6.6%。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看一线城市:上海的演出市场发展的较为成熟,著名的大宁国际城建设之初周围5公里范围内没有成熟商圈,建成后大宁国际城每年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演艺、文化类活动就达到了600场以上,一跃成为上海年轻人的潮文化地标,其租金水平淮海路商圈;位于上海瑞安虹桥天地如今是西上海的文化地标……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最后看成都:成都的演出市场还会继续优化。根据日本的演出市场的经验来看,演出场馆是支撑演艺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成都要将演出经济继续做大,就需要更多演出场馆的支撑。成都目前演艺场馆奇缺,成都体育中心、锦城艺术宫升级改造,新的演艺场馆如成都城市音乐厅、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等还未落地。而大魔方演艺中心总建筑面积约9.9万平方米,可容纳至少12000人,目前来看这一容量排在全市第二。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相比起此前成都那些单一功能的演艺场馆,演艺型商业综合体对经济的高推动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租金优势明显。根据专业机构的统计,艺术演出租金基本高于一线城市购物中心首层租金2-3倍。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二是能带动更大的消费力。从收入来看,演艺型综合体比普通的综合体多了门票收入,比单一的演出场馆多了衍生品收入,衍生品包含纪念品、主题简餐等。

再回头来看招商大魔方的成都演艺中心。

论核心资源,天府大道是成都的城市中轴线,“超级碗”所在之地城市及交通资源应有尽有;

论业态,演艺中心背后,还有招商大魔方的住宅、商业、公寓、写字楼、酒店等业态,这样的六大业态配置,目前成都难觅二家,其影响足以辐射全成都;

论经济推动力,前文提到的知名演艺场馆,最多的可容纳数千人,最少的仅能容纳数百人,而成都演艺中心的固定座位有12000个,这样的规模背后,是对成都演出市场的信心,也是可以想见的巨大客流量和庞大的演出经济市场。

论后期运营,成都演艺中心由央企招商蛇口打造,并交由成都传媒集团进行运营管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弥补开发商在整合文娱演艺资源方面的短板。

案例研究|如何用12000个坐席,抢占成都的文化新地标?

因此,招商大魔方的“超级碗”——大魔方演艺中心作为成都文化新地标的实力是否足够,相信各位心里已有评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