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柏林到西柏林的士兵舒曼的結局是什麼?有什麼歷史記載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拋開意識形態不談,凡是叛徒最終下場都不會太美妙

1961年8月15日,當時只有19歲的東德士兵漢斯 · 康拉德 · 舒曼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甩掉步槍跳過了鐵絲網,“投奔”到了西柏林

或許大家會感到奇怪——為啥舒曼跳牆的瞬間會被當時在場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彼得·列賓那麼“湊巧”抓拍下來呢?原來,當時西柏林這邊有不少民眾一直在衝著牆另一邊的東德巡邏士兵高喊“過來、過來”,而舒曼正是受到前者的鼓動後真的跳過了邊界。

也就是說,包括列賓在內的大批西方記者和攝影師早就守候在附近架好了器材,就等著“好戲發生”立即抓拍。憑藉這張反映冷戰對峙的經典照片,列賓榮獲了當年的“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大獎。

後來在當年舒曼越界的地方,德國政府還矗立一座舒曼飛身一躍的塑像,併成為柏林熱門景點之一,而以此為題材的各種明信片、紀念品更是暢銷一時。

舒曼越界之後,很快被當成英雄一般被西德軍人帶走。他得到了西方陣營的優待,不僅時常出席記者招待會亮相,還在巴伐利亞定居並與當地一位姑娘結婚

舒曼後來進入在奧迪汽車廠工作,在裝配線上工幹了整整27年。雖然他被西方宣傳為“重獲自由”,但只有他清楚自己並不快樂,特別是對故鄉潛滋暗長的思念更讓他被倍感鬱悶,只能借酒澆愁

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他回到故鄉探望親友,卻被親友們冷淡對待,都把他看做“叛徒”。此事對他的心理打擊很大,不久他就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1998年6月20日在與妻子發生爭吵後,舒曼在家旁邊的小果林上吊自殺,最終以悲劇結束了一生


網言軍事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在冷戰時代,有數以萬計的民主德國公民以各種方式越過國境,逃往西方,但是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人像漢斯·康拉德·舒曼(Hans Conrad Schumann)那樣世界聞名,他在1961年8月15日躍過邊界鐵絲網的瞬間被永遠定格在冷戰的史冊上,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象徵。

舒曼於1942年3月28日出生在薩克森州的喬肖。1960年,年滿18歲的舒曼報名加入了民主德國人民警察機動部隊(相當於武裝警察部隊),在德累斯頓接受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後又進入波茨坦警察士官學校學習,在結業後志願前往柏林服役。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國突然封鎖了東西柏林邊界,隨即開始修建柏林牆,舒曼所在的部隊也奉命參與行動,警戒邊界,確保修牆工作順利進行。8月15日,舒曼被派往魯平納大街和貝爾瑙大街的夾叉路口執勤,當時這一地段的障礙牆尚未動工,只是沿著街道上的邊界線拉起一道鬆散的鐵絲網,高度只有80釐米。在邊界對面,聚集了大群的西柏林人,他們不斷向舒曼呼喊:“過來!過來!”一輛西柏林警車開過來,就停在距離邊界僅有10米的地方,還有記者在現場,用照相機和攝像機的鏡頭對準舒曼的哨位,所有人似乎都在等待著什麼重大事件的發生。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國政府突然調集大批軍警封鎖東西柏林邊界,並開始修建隔離牆,也就是著名的柏林牆。圖為在邊界鐵絲網旁邊站崗的東德哨兵。


舒曼並不像其他哨兵那樣固守在自己的哨位上,他以檢查鐵絲網為由在哨位和邊界之間來回走動,漸漸踱步到臨街的牆根下,觀察邊界兩側的情況。突然,舒曼跑向邊界,縱身一躍,跳過鐵絲網,隨即丟棄了肩頭的PPsh41衝鋒槍,直奔10米外的警車,車上的西柏林警察似乎早有默契地打開了車門,讓他迅速上車。在對面其他東柏林哨兵做出反應之前,警車就載著舒曼離開了邊界,消失在視野中。當時,來自漢堡的攝影記者彼得·列賓就正對著舒曼,他的相機完整記錄了這位19歲哨兵越界的全過程,尤其捕捉到舒曼拎槍飛越鐵絲網的瞬間,這幅照片很快就被西方當作“奔向自由”的象徵而廣為流傳,成為冷戰時期最著名的影像之一,而舒曼的名字也由於這驚天一躍而被載入歷史。

上面三幅照片是舒曼躍過鐵絲網的現場照片。


在東西方緊張對峙,柏林牆剛剛開建的敏感時刻,舒曼的越界行動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立刻被西方媒體視為“英雄”。舒曼後來接受採訪時被問及逃亡的理由,他當時說:“上級命令我們對企圖越過鐵絲網的人開槍,但我無論如何都做不出那樣的事。”在最後兩個小時,舒曼才下定了決心,而且當時有西方記者在場,他相信即使同伴注意到他的舉動也不敢貿然開槍,加上對面西柏林警察的配合,整個逃亡行動在電光火石間完成,而且每一個細節都被列賓的相機和另一臺16毫米攝影機記錄下來。這一切太過巧合,所以事後一直有人懷疑舒曼的逃亡絕非臨時起意,而是西方背後策劃的宣傳秀。

由彼得·列賓拍攝的舒曼越界的著名照片,這幅照片後來被命名為“奔向自由”並廣為流傳。


雖然舒曼作為投奔西方自由世界的英雄被迎入西柏林,但他隨後的遭遇並不像人們想象得那樣風光。作為第一個從柏林牆逃亡的民主德國軍警人員,舒曼受到聯邦德國情報機關的多次盤問,後者希望從他口中獲知有價值的情報,但是舒曼作為普通一兵所知有限,而反覆的審訊讓他精神上倍感疲憊。在逃亡後,舒曼暫時居留在西柏林,他更換了多份工作,但生活一直不穩定,還染上了酗酒的惡習。舒曼和留在民主德國的家人還能保持書信聯繫,但是那些來自雙親的信件都是在“史塔西”特工(“史塔西”即民主德國國家安全部)的監視下書寫的,其中不乏勸他迷途知返的詞句。實際上,“史塔西”確實有計劃將舒曼弄回國。在西柏林生活並不如意的舒曼也萌生了歸國的想法,但是就在他準備辦理過境手續之前,西柏林警方識破了“史塔西”的計劃,於是舒曼打消了歸國的念頭。

逃亡成功後在西柏林警察局內的留影,雖然被視為“英雄”,但他並未得到英雄般的待遇。


在越過柏林牆20年後,舒曼(左)與列賓(右)在柏林重逢,兩人拿著那幅著名照片在一座逃亡遇難者紀念碑前合影留念。


1989年11月,當民主德國開放邊界,柏林牆轟然倒塌的消息傳來時,舒曼才如釋重負,他後來說道:“直到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的日子)之後,我才真正感到自由。”儘管如此,舒曼依然擔心自己因為逃亡行為而受到指責,害怕將他視為“叛徒”的昔日警察部隊的同僚們會非難他,他不打算回到家鄉,而是選擇繼續定居巴伐利亞,他甚至猶豫是否返鄉探親。

已經步入中年的舒曼站在自己昔日的照片前,多年之後他並不為自己的舉動而驕傲,也不認為自己是一位英雄。


1990年德國統一後,抑制不住思鄉之情的舒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但是正如他之前所擔憂的那樣,雖然家鄉的人們對他態度和藹,但都不願與他過多接觸,儘量避開他,更有人將他當作叛徒,拒絕與他談話。即便是冷戰業已結束,兩德歸於統一,舒曼當年的逃亡舉動還是被很多人所不能理解,“叛逃者”的罵名沉重地壓在他的肩頭,讓他寢食難安,與家人的關係也日漸惡劣,最終患上了抑鬱症。1998年6月20日,舒曼在與家人激烈爭吵後甩門而去,不久人們發現他在基普芬貝格的自家果園內自縊身亡。舒曼沒有留下遺囑,人們在他的口袋裡發現了一張沒寫完的紙條,上面寫著“當我的靈魂在哭泣……”在舒曼的葬禮上,他的遺孀收到了一封未署名的信件,內容是“叛徒終於得到了報應!”

今日豎立在柏林街頭的雕塑“躍牆者”,它再現了舒曼的驚天一躍,成為一座冷戰歲月的紀念碑。


毫無疑問,舒曼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他不是第一個逃離民主德國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但他在特殊的時間和地點做出了逃亡的決定,被西方社會作為宣傳噱頭大加利用,從而將他置於爭議的漩渦中不能自拔,實際上人們並不十分清楚舒曼當年逃亡的動機。無論如何,舒曼作為冷戰時代的標誌性人物已經被世人所銘記。2011年5月,記錄舒曼當年逃亡過程的照片及影像資料被收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計劃中,成為人類歷史遺產的一部分。今日在柏林街頭,在舒曼當年越過邊界的地點附近,豎立著一座名為“躍牆者”的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現了他從鐵絲網上方躍過的姿態,凝固了冷戰時期那一沉重的歷史瞬間。


崎峻戰史


康拉德·舒曼因飽受抑鬱症的困擾,於1998年6月20日在家中上吊自殺。

攝影師彼得·萊賓抓拍到到康拉德·舒曼跨過鐵絲網的一瞬間

康拉德·舒曼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東德逃亡者之一。1961年8月15日,19歲的康拉德·舒曼正在柏林牆執勤,而這時的柏林牆,僅開工三天,只是一道低矮的鐵絲網。當他在聽到西側民眾大叫“過來”後,它躍過了鐵絲網。而他越過鐵絲網的瞬間,被攝影師彼得·萊賓抓拍到,成為冷戰期間著名象徵。

康拉德·舒曼,於1942年在德國東部的薩克森州裡薩城出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德國全境被盟軍與蘇軍分別佔領。根據波茨坦會議協議,決定在德國戰敗後將其一分為四,然後由幾個戰勝國佔領,另外合組一個最高管理單位,也就是“盟國管制理事會”來治理德國事務。由於理念上的差異,在戰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方陣營與以蘇聯為主的陣營逐漸疏遠。

準備跨過鐵絲網的康拉德·舒曼

1948年2月至6月,美國等六國,召開倫敦外長會議,提出所謂的“倫敦建議”。6月18日,美英法三國宣佈,從6月21日起,西佔區實行單方的新貨幣改革,即發行有B記號馬克。蘇聯得知後,於6月19日提出抗議。6月22日,蘇聯佔區也實行貨幣改革,發行D記號馬克,並於6月24日全面切斷西佔區與柏林的水陸交通及貨運,只保留從西德往柏林三條走廊通道。1948年中開始,蘇聯對西柏林地區進行封鎖,為期11個月,希望透過此舉達到完全控制整個柏林地區的目的,但在西方國家持續以空運方式進行的柏林空運之支援下沒有實現。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鎖解除。1949年5月23日,西德宣佈正式成立。而東德方面,也在同年10月7日宣佈,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會主義統一黨的東德。德國正式分裂成兩部分。

跑向鐵絲網的康拉德·舒曼

德國分裂之後,因為有很多德國人對東德不滿,所以有大批東德人逃亡到西德。對此,東德實行的政策嚴格控制兩德之間的人員流動。1961年8月13日,東德開始建造柏林圍牆。

而康拉德·舒曼,就是在柏林牆開建第三天,從低矮的鐵絲網跨到西德的。康拉德·舒曼,於1960年進入東德機動隊服役,在德累斯頓進行三個月的基礎訓練後,他進入了在波茨坦的一所士官學校,後來他志願到柏林服役。

1961年8月15日,康拉德·舒曼在柏林牆執勤,而這時僅開工三天的柏林牆,只是一道高80釐米帶刺的鐵絲網。當時他在鐵絲網附近走動,並一根接一根的抽著煙,已經很明顯是要逃到西德去。而西德的民眾,也看出了這個士兵想要過來,並向他呼喊。當他聽到西側民眾“過來!”的呼喊後,他躍過鐵絲網,坐上了一輛在旁邊等待的西柏林警車(警車上的人也看到他好像是要逃過去,所以就打開了車門),飛馳而去。攝影師彼得·萊賓,抓拍到他躍過鐵絲網的一幕,而這張照片也成為冷戰期間的著名象徵。

跨過鐵絲網的康拉德·舒曼

在到達西德之後,康拉德·舒曼被帶到警察局,在那裡,他要了一個三明治和一支香菸。在經過審問後,他被送往巴伐利亞州的根茨堡附近的伊登豪森定居,並在根茨堡遇到了一個姑娘,然後兩人結婚了。1963年,他有了一個兒子。後來,他在一家釀酒廠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最終在奧迪汽車裝配廠工作,這一干,就是整整30年。

在柏林牆倒塌之後,康拉德·舒曼稱:“直至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起,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自由。”即便如此,他仍舊將巴伐利亞當做自己的家,他不願意回自己的老家,不願意見薩克森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另外,他也為自己拋棄戰友感到很難過,覺得自己是個逃兵。這些情況,讓他患上了抑鬱症。


康拉德·舒曼與當年自己跨過鐵絲網的照片合影

1998年6月20日,飽受抑鬱症困擾的康拉德·舒曼,在果園中上吊自殺。


歷史救生圈


1961年8月,19歲的東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從東柏林貝瑙爾大街的鐵絲網一躍而過,成為東德歷史上第一個叛逃到西德的士兵。攝影師彼得雷賓抓拍到了這一“經典”瞬間,取名為《躍向自由》。19歲的舒曼真的躍向自由了麼?其結局又是怎樣呢?石頭就來說說看。

“衝動”的一躍

二戰結束後德國被一分為二,東德首都柏林也被分區佔領。在1961年前,東西柏林之間並沒有明顯的邊界,柏林市民可以自由來往。但在1961年8月,東德突然封鎖了東西柏林邊界,隨即開始修築柏林牆,舒曼所在的部隊擔任警戒任務。8月15日,荷槍實彈的舒曼在貝瑙爾街拐角處執勤,這裡只有80釐米高的鐵絲網而已。在鐵絲網的對面,許多西柏林人不斷向舒曼叫喊,“跳過來!跳過來!”

沒想到聚集的人群越來越多,喊聲也越來越大,甚至來了一輛警車。此時舒曼突然縱身一躍,跳過鐵絲網,隨即丟棄了武器,直奔警車,舒曼就這一迅速消失在一片歡呼聲中消失了。十幾個小時後,又有9名士兵隨著舒曼陸續叛逃而來。

“自由”的象徵

柏林牆的修建是冷戰的重要標誌,所以舒曼的叛逃行為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西方社會對此進行大肆宣傳,舒曼成了奔向“自由”的象徵。不過舒曼卻並沒有從中得到什麼,作為叛逃者,他受到聯邦德國情報機關的多次盤問。同時,西德政府、西德老百姓對他另眼相看,舒曼的生活一直不穩定,為此還染上了酗酒的惡習,舒曼過得並不自由。

“自殺”的結局

不過舒曼還是融入了西德社會,並取了一名西德女孩為妻,後來在奧迪公司工作了將近20年。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被推倒後,舒曼回到了位於東德的故鄉。但他發現自己因為當年衝動的叛逃行為受到了鄉親的敵視,而昔日的朋友也對他敬而遠之。雖然現實中的柏林牆倒了,但東德人心中的柏林牆卻依然存在。舒曼為此非常苦惱,悶悶不樂。

1998年6月20日,舒曼在巴伐利亞州自家的果園上吊自殺。一個以躍向自由為開始的故事,最終以悲劇收場。


石頭說歷史


人們總認為得不到是最好的,1961年8月15日,東德的士兵舒曼縱身一躍,他用了4秒的時間,從東柏林跳入了西柏林,他以為自己進入了一個天堂,實際上他卻進入了一個“地獄”。很多人都很好奇,曾經被稱為第一個翻越柏林牆的東德士兵舒曼,他的結局到底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穿越歷史,理解真相。

二戰後,德國被美、英、法、蘇四國分區佔領,而德國的首都在前蘇聯的佔領區。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大量的東德人湧向西德。1961年8月13日,東德為了阻止人員的流失,迅速在邊境築起一道鐵絲網,而這在之後又被加固為著名的柏林牆。

短短的4秒鐘,影響了舒曼的一生。1961年8月15日,18歲的東德軍警康拉德·舒曼奉命在東德築起的鐵絲網附近巡邏,在他來來回回徘徊的一個小時之後,他將手中的上彈的衝鋒槍換成了沒有子彈的,然後他縱身一躍,用了短短的4秒鐘就進入了西德(他一躍的場景被當時就在邊界附近的攝影師19歲的彼得·萊賓給扎排到了),並且馬上跳上了附近的警車(感覺這一切都是有預謀的)。

是天堂,還是地獄呢?事後,舒曼接受採訪,他說:“我的神經緊張到了極點。我非常害怕。我起跑、起跳、鑽進車裡……在三、四秒的時間裡,這一切都結束了。”隨後,他被塑造為第一個翻越柏林牆的東德士兵形象。他雖然獲得一定的自由,但家人都在東德,並被嚴密監控,他此時卻陷入了孤寂的境地。後來,舒曼在巴伐利亞州安頓下來,組建了家庭,並在一處奧迪組裝線上工作了27年。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被拆除,舒曼終於可以和家人以及朋友相聚。但由於長期的分離以及各種原因,他依然定居在巴伐利亞州,甚至對於回老家看望父母都感到猶豫。1998年6月20日,患有抑鬱症的他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獨自一個人走到小樹林,選擇了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舒曼拋棄了家人,雖然逃脫了體制的約束,卻被憂鬱症約束了幾十年,最後無奈地吊死在一棵樹上。他真的自由了嗎,哪些留下的人也沒他悲哀吧?2009年,柏林豎立起一座以萊賓那張照片為原型的舒曼雕像,用於慶祝德國統一20週年。這個跨越鐵絲網奔向自由的舒曼雕像,背後卻有根鐵架撐著,真是絕大的諷刺!各位,你們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