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道文化|鶴鳴山——鮮爲人知的道教發源地

門道提示:農曆五月二十九

道教、佛教是我國目前流傳最廣,信眾最多,歷史最悠久的兩大教派。佛教祖庭洛陽白馬寺為世人所公認,道教祖庭在哪裡卻是眾說紛紜,後經多方考證四川鶴鳴山被確認為是道教發源地。

門道文化|鶴鳴山——鮮為人知的道教發源地

鶴鳴山

鶴鳴山又稱“鵠【hú】鳴山”,位於四川省大邑縣鶴鳴鄉悅來鎮境內,北依青城山(約 30公里),南鄰峨眉山(約120公里),西接霧中山(約10裡),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約 70公里。因山形似鶴、山藏石鶴、山棲仙鶴而得名,為古代劍南四大名山之一。

門道文化|鶴鳴山——鮮為人知的道教發源地

鶴鳴山山水圖

據有關史書記載:東漢順帝漢安元年(126~144在位)時,沛國豐(今江蘇豐縣)人張陵(張道陵)於大邑縣境鶴鳴山倡導正一盟威之道(俗稱五斗米道,亦稱天師道),奉老子李耳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這標誌著道教的正式創立。

門道文化|鶴鳴山——鮮為人知的道教發源地

道源聖城

1987年端午節在鶴鳴山迎仙閣豎“漢天師道發源地”一碑,鶴鳴山至此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道教發源地、世界道教的朝聖地,被稱為“道國仙都”、“道教祖庭”。

門道文化|鶴鳴山——鮮為人知的道教發源地

三聖宮

鶴鳴山自古便為世人修道之地,吸引了無數的能人異士來此修煉,也引來了帝王的目光。如大名鼎鼎的張三丰就曾在此修道,明成祖朱棣親手書寫御旨交給龍虎山道士吳伯理讓他到鶴鳴山迎請仙道張三丰,後來吳伯理在鶴鳴山的山麓處修建了迎仙閣。

門道文化|鶴鳴山——鮮為人知的道教發源地

迎仙閣

鶴鳴山作為道教祖庭,在山麓之上建有道觀,名為“鶴鳴山道觀”。其中山上最早的道觀為張道陵祖師所建的上清宮,經歷代擴建,後因年代久遠,世事變遷,鶴鳴山宮觀多毀於兵火,現存的古蹟已經不多。為將道家思想發揚廣大,鶴鳴山重建“道源聖城”,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都會舉辦“天師會”,吸引眾多信眾參與其中,體會道教文化的精妙之所在。

門道文化|鶴鳴山——鮮為人知的道教發源地

天師殿透視圖

釋源祖庭白馬寺,道源聖城鶴鳴山。這二者聲名不顯,卻是開宗立派之所在,各位信眾當往一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