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西漢畫像磚拓片展將在恭王府舉辦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康巖)由恭王府博物館影像設計中心、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和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洛陽西漢畫像磚拓片展》將於2018年7月12日在北京恭王府多福軒西配殿開展。

恭王府影像展自開展以來,曾舉辦過多個專題性影像展,此次與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洛陽西漢畫像磚拓片展》,是繼《洛陽宋金磚雕影像展》後再次打破傳統影像必須通過照相機、攝影機呈現的概念,將生動形象地展現漢代社會風尚、生活狀況以及藝術發展水平的畫像空心磚的“影像”推出並呈現給觀眾,旨在弘揚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藝術。

畫像空心磚是西漢時期主要的建墓材料,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洛陽地區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畫像空心磚,因大部分是1930年前後盜掘出土的,極少為科學發掘所得。故關於洛陽畫像空心磚墓的形狀、結構及流行時間等問題,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慶幸的是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收集了大量的畫像空心磚資料,通過專家們的整理、研究,對這批畫像空心磚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主要流行於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即漢武帝時期),磚型有長方形和三角形兩種,磚上的畫像是用印模印製的,多為陰紋畫像;印製的畫像內容豐富,藝術水平高超,有反映漢代禮儀制度的揖讓、田獵活動,有反映漢代祥瑞昇仙思想的佳禽神獸,還有以馬為主題反映漢代尚馬之風的駿馬天馬等等。

作為2018年恭王府影像藝術系列展的重要展覽,此次展出西漢畫像磚拓片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現實生活類畫像,如:揖讓禮磚、獵雁磚、駿馬畫像等,表現的是人物禮儀活動和社會時尚,以及體現當時人們渴望建功立業、 “佩印封侯”等內容。二是祥瑞辟邪類畫像,如:鳳鳥、仙鶴、馬、樹木、龍、虎、豹和手執戟戈的武士等畫像。《漢書·禮樂志》有記載:“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風俗通義》中有:“虎者,陽物也,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亦辟惡”。《說文》中有記載:“(鳳鳥)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抵柱,濯羽若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這些畫像磚凝聚著古代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美的創造,也為這些文獻提供了真實可信的“影像”。

展覽將持續至8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