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傳統劇種能完全不需要補貼,自己養活自己嗎?

絕不收兵


其他國家的不太清楚,但就我國戲曲界的國情來說,不靠政府補貼的話,有一大部分劇種會因此失傳,剩下很多劇種,從業人員會大幅度的銳減。

舉個例子吧,在我的家鄉有一個土生土長的劇種,名為泗州戲,這個劇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它是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但是,我在這塊土地上生長了二十幾年,從來沒有見到過一次它的演出。

說一句很尷尬的話,我一個那麼喜歡戲曲的人,都沒有在本地見過他們演出,可想而知其他根本就不關心戲曲的平常人了。我們縣城有三個泗州戲劇團,每次演出都是給領導視察看的,尋常人根本沒什麼機會見到。

我還有幾個同學在宿州學院學習泗州戲專業,畢業之後直接進入泗州戲劇團工作,有編制的那種。但我知道他們在讀泗州戲專業之前,一點點戲曲基礎也沒有。

像這樣所謂的戲曲演員,在全國各地大有人在,他們就是去混工作的,混個編制,還省得考公務員,直接進國家單位了。您說說這樣的劇種,如果沒有國家補貼,又怎麼能保得住?

再比如那些已經瀕臨滅絕的劇種,比如年代比較久遠,卻始終傳不出去的儺戲、數來寶、木偶戲、皮影戲,還有一些祭祀戲、宗教戲,或者很受地域限制的戲等等。它們離開了國家的補貼,基本上全部得滅亡。

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在紀錄片《京劇·八答蒼》中說:“國內沒有任何一個京劇團能自己養活自己。”他說的也是有理由的,各地的京劇團確實是入不敷出。

但是,如果國家真的取消了對京劇的補貼,各地的京劇團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一部分摻假的演員會失業之外,也並不是不能養活自己。畢竟京劇的基礎還是有的,做好宣傳,把票價降低一些,多演出幾次,起碼還是能夠有一定的盈利性的。

同樣,國內一些群眾基礎比較多的劇種,比如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秦腔、崑曲、粵劇等,他們也能夠憑藉著群眾基礎來養活自己。

但是這樣的話,演員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又回到了一百年前,有本事的演員能成為角兒,甚至開宗立派,再現民國時期戲曲界的盛況。沒本事的演員,就改行去幹別的吧。


戲曲說


京劇我不知道,作為一個浙江人我也從來不看京劇,但是你如果問不靠政府補貼,傳統藝術形式能不能自己養活自己,那麼我問,那些村裡逢年過節請來做戲的,難道都是國家養的麼?當然不是咯。

我不知道大連京劇院院長楊赤為什麼會說出這種話,當然我也不瞭解民間京劇團的生存狀況(南方人不care京劇),但是如果以整個傳統戲劇來說,就講講我最熟悉的民間越劇團,婺劇團(金華傳統地方戲種)包括還有甌劇(溫州傳統地方戲種)等浙江民間傳統戲劇商業化的事情吧,因為我家有親戚就是做這個的。

可能是地方風俗問題,在浙江的農村,逢年過節或者廟會,還有鄉鎮如果有重要的文化藝術節,甚至是一些鄉鎮的企業家過壽嫁娶喬遷,都有請民間劇團搭臺演戲的習慣。這是民間傳統戲劇商業化最普遍,且唯一的盈利模式。這和別人其他諸如馬戲表演都是一樣的,演出,攢口碑,然後再演出。當然了,在早些年的時候,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筆者記得農村戲劇是非常豐富多彩的,由於真人的戲劇價格高,相對落後一點的農村就會請成本低上許多的傳統木偶戲劇團。而電視的不普及,也讓民間劇團成為了當時最重要的村集體娛樂方式,也是土豪的炫富方式(一般來說,如果村集體請劇團,這部分錢是需要整個村的村民募捐的,有錢的當然是捐最多的)

不過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如今相對廉價和簡陋的木偶戲已經難覓蹤跡了,而其他傳統民間劇團除了劇本依舊還是那幾出以外(老年人真的是百看不厭啊),也會有LED字幕,大屏幕背景等新科技的應用。

這是我所瞭解的浙江民間傳統戲劇,他們和一個公司,企業是沒有任何區別的,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表演。在國外的話,歐美的話劇我們就不多說了,那同樣是收門票的,還有參加各種話劇節,並不需要國家給錢養。而日本的歌舞伎、能劇和狂言,他們本身在日本就是非常高雅的藝術,只是上層人士會觀看,平民是很少回看的。如今這些傳統戲劇則和旅遊結合在一起,自然會有遊客買單咯。比如說筆者去京都的時候,就一口氣看完了歌舞伎、能劇、狂言、雅樂、京舞、文樂,類似國內的摺子戲吧,都是串燒著上,最重要的是,門票可一點都不便宜。


三觀粉碎機


過去全是大小劇場整曰連續的民營自營的多種劇團,沒有國家補貼這一說!評劇,京劇,河北邦子,都有長包的各小劇場!藝術品種多,票價也不貴!曲藝團天津長包地是南市紅旗戲院,評劇是黃河戲院,邦子是大眾戲院,京劇劇團更多群英,中國大戲院名家長駐!全一律自營,戲院場地主人請多方名演員,那時沒有電視也是繁榮的因素,後來有電視就差點了,加上文革多個劇團不準唱傳統戲全解散改行了!再開放也組織不起來了,從來就是自養自己的形式


13826452815


政府補貼有的話,最好。

主要還是看怎麼發放。要有符合促進發展的規矩。

那種莫名其妙派送的,有毛病。


一日一譚


這個問題我可以非常準確的回答,以目前的環境,是養活不了的。首先拿京劇來說,票價不貴,但是真正買票的上座率我個人感覺平均也就有個五六成。但是你要知道一齣戲連場務,樂隊,演員,服裝,下來得好幾十個人,開銷很大。

不能養活自己的最大原因就是如今的社會環境沒有戲曲額土壤,因此就沒有良好的市場!


談天說地聊戲


這個問題問得好。現在像國家京劇院這樣五六百人的劇院,一年就演不了幾場,怎麼養活自己。所謂的京劇藝術家都沒有自己的代表作,只靠到處吼一桑,拿演出費,費自己。這樣的劇團,絕對靠國家養,根本養不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