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默科特雜柑在廣西的引種觀察及種植中注意的問題

W.默科特雜柑在廣西的引種觀察及種植中注意的問題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研究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桂科合1599005-2-15,桂科轉1599004-6, 桂科AD16380046);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桂科自0991187,2013GXNSFDA019014);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BAD92B02-3);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項目(CARS-27);廣西柑橘創新團隊(nycytxgxcxtd-05-01); ‘廣西特聘專家’專項;廣西柑橘品種選育和栽培院士工作站專項。

W.默科特(W.murcott),又叫“阿芙洛”(Afourer),是1982年3月摩洛哥的W.W.Bitters訪問ElBachir Nodor的Kenistra研究站時發現的,為橘與甜橙的雜種。2006年從中國柑橘研究所引進W.默科特柑橘新品種,種植於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品種園內進行品種觀察。經過幾年的引種觀察顯示,該品種在桂林表現適應性較強,樹勢強健,有較強的直立生長習性。樹體結果量大,果形扁圓,果實中等大,單果重120 g左右,果皮薄而光滑,紅色,鮮豔;無核,易剝皮,果實多汁,肉質細嫩化渣,酸甜適口,風味濃,品質優。果實翌年的2月初至3月下旬成熟[吉山花瑤]。果實成熟期正值瓜果淡季,經濟效益顯著,是一個優良的晚熟雜柑品種,宜在廣西推廣種植。但在生產種植過程中發現W.默科特以普通枳殼為砧木易出現黃化早衰、冬季低溫易落果等問題,需研究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將觀察結果和種植中注意的問題報道如下。

1 引種栽培歷程

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原廣西柑桔研究所)於2006年最早從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引入W·默科特,種植於柑橘品種試驗觀察園(網棚內),主要進行品種觀察試驗。2008年、2010年先後二次又從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引入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2012年後廣西平樂縣、南寧武鳴區、隆安縣等先後引進W·默科特推廣種植,目前,廣西W·默科特的種植面積為1000 hm 2 左右。

2 品種特性

2.1 植物學特性

樹勢較強,直立生長。樹形叢狀,頂端枝梢較直立,側枝多,枝條細長。葉片較小,狹長,較厚,葉色濃綠。翼葉線形,成熟枝較硬,葉腋下有短小刺,腋芽易萌發。掛果量大。

2.2 生物學特性

一年可抽發春梢、夏梢、秋梢、冬梢甚至晚秋梢,結果母枝以秋梢為主,約佔70%。樹齡6年生平均樹高達2.54 m,主幹高0.22 m,冠幅1.9 m×2.5 m。花為完全花,自花授粉結實率高,跟其它品種混種後種子數增多。

2.3 物候期觀察

萌芽期2月下旬,春梢抽發期3月中旬,現蕾期3月下旬,初花期4月上旬,盛花期4月中旬,謝花期4月下旬。第一次生理落果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二次生理落果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果實11月中下旬轉色,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成熟,可掛果至4月。遇冬季低溫有一定的落果,蓋膜後可減少落果。

2.4 果實性狀

2012~2016年對廣西特色作物研究院網棚內果實採樣分析(表1),果實縱徑4.80 cm,橫徑6.55 cm,果形指數0.74,果實扁圓形,果形美觀。平均單果重115.00 g,整齊度較好。果皮紅色,光滑,果基平,果頂微凹。果皮薄,易剝皮。果肉橙紅色,肉質密,汁胞大,可食率73.45%,可溶性固形物10.04%,每100 mL果汁含可滴定酸0.51 g、還原糖3.71 g、總糖8.25 g、維生素C 23.85 mg、固酸比21.06。平均單果種子1.53粒,酸甜適口,風味濃,脆嫩化渣,汁液較豐富。

W.默科特雜柑在廣西的引種觀察及種植中注意的問題

表1 W·默科特果實品質分析

W.默科特雜柑在廣西的引種觀察及種植中注意的問題

2.5 經濟性狀

高換後第二年(2011年)開始掛果,平均株產8.2 kg;第三年平均株產49.3 kg;第四年平均株產52.6 kg;新建園一般3年投產,株產8~10 kg,6年生30~50 kg,進入盛果期後,在精細管理栽培措施下,每hm 2 產量可達37500 kg以上。表現早結、豐產、穩產。

3 果實生長動態分析

2011~2013年連續觀察W.默科特果實生長髮育動態及縱橫徑增長動態。經過2011~2013年連續觀察,結果表明:W.默科特果實在生長過程中,果實橫徑均大於縱徑,果徑生長高峰出現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9月上旬還有一個生長高峰(圖1)。因此,7月中、下旬的攻梢壯果肥一定要及時並足量施用,且在8月施用速效氮磷鉀肥以保證果實的正常生長。

W.默科特雜柑在廣西的引種觀察及種植中注意的問題

圖1 W.默科特生長髮育曲線圖

4 種植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4.1 砧穗組合問題

雜交柑(沃柑、W·默科特、茂谷柑等)通常為豐產型品種,結果性能好。W·默科特用枳殼做砧木,豐產性好,結果多,但樹勢易早衰、黃化,由於地上部分衰退嚴重,導致抗病力差,極易感染樹脂病、炭疽病等,樹體進一步衰退無法挽救恢復,最後整株樹枯死。造成W·默科特砧穗組合問題主要原因有:1. 砧穗不親和;2.可能感染碎葉病病毒等;3.枳殼為落葉性植物,冬季處於休眠狀態,用其作為晚熟雜交柑砧木,地上和地下部分活動不匹配;4.結果過多,樹體負荷太重等。具體解決辦法:1.建議在廣西種植W·默科特等部分雜交柑不宜選用普通枳殼作砧木;2.選用合適的砧木,目前表現較好的砧木有香橙、酸橘、土檸檬(白黎檬)、大葉大花枳殼;3. 進行脫毒及種植無病毒苗木(不帶碎葉病病毒);4.通過疏果等手段控制產量。5.加強肥水管理,採用平衡施肥方法,滿足其生長結果需要。

4.2 抗寒性及冬季低溫落果問題

通過2017年12月霜害及2018年1月凍害的觀察,W·默科特的抗寒性跟沃柑一樣,屬不耐寒品種,雜交柑在低溫達-3 ℃以下時,果實和樹體枝梢很容易受到凍害。由於W·默科特果實要留樹越冬,遇到嚴重的霜凍時,如2017年12月的嚴重霜害及2018年1月的嚴重凍害,會導致果實霜凍害嚴重,果實果肉內結冰被凍壞,失去食用價值,同時樹體枝梢和葉片會凍死;若霜凍較輕時,果實和晚秋梢也易受到凍害,會出現落果現象, 易枯水粒化,影響果實的品質和產量。解決凍害和落果問題的主要技術措施如下:1. 適地適栽,區劃種植;W·默科特應在年均溫較高(年平均溫19 ℃以上)、年有效積溫較高(年積溫6000 ℃以上)和極端低溫-3 ℃以上的區域種植,在廣西北部(全州、灌陽、資源、龍勝、興安等縣)冬季有嚴重霜凍的地區不宜種植;2. 採用樹冠覆膜技術防霜害,對已在冬季低溫地區種植的W·默科特,在冷害低溫來臨前,採用樹冠覆膜技術可防霜害和部分凍害,能減少果實部分霜凍害、落果和枯水粒化,樹冠覆膜時間通常在11月底~12月初;3. 噴植物生長調節劑防落果,為防止冬季低溫落果和採前落果,在果實轉色前的11月上旬樹冠噴施20~30 mg/ L 2,4-D保果,每隔一個月噴1次,連噴2~3次,可有效防止冬季落果。

4.3 果實蒂部開裂問題

在廣西種植W·默科特的過程中,發現果實成熟過程中果實蒂部周圍的果皮易發生開裂現象,從輕往重方向發展,最後導致採前落果嚴重。果實蒂部果皮開裂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初步觀察的結果表現有:1. 可能是W·默科特品種本身特性;2. 冬季低溫霜凍後蒂部果皮開裂更為嚴重;3.有可能是營養元素缺乏造成的傷害。

4.4 柑橘黃龍病綜合防控問題

柑橘黃龍病是檢疫性病害,也是柑橘種植中的第一大病害,柑橘黃龍病防控的成功與否是柑橘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在種植W·默科特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柑橘黃龍病的綜合防控工作,黃龍病綜合防控措施如下:①嚴格檢疫,禁止疫區的苗木及帶病材料(如接穗)向新區和無病區調運;②種植無病苗木,培育和種植無病苗木是防治柑橘黃龍病的關鍵性措施,提倡種植2年生的無病大苗,堅決杜絕種植帶病苗木;③防治木蝨,柑橘木蝨防治必須要求在一定區域內統一藥劑、統一時間噴藥。一般秋冬期(採果後)、春芽萌動前各噴殺木蝨藥劑1次;各次梢期均以連噴2次藥劑為宜, 間隔時間7~10 d ;選用藥劑為: 10%吡蟲啉可溶性粉劑1000~20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2000倍液、10%聯苯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000~1500倍液、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3000~4000倍液、24%螺蟲乙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 、40%噻蟲啉懸浮劑2000~3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000~5000倍液、25%噻嗪酮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加強新梢期柑橘木蝨的檢查,及時抹除零星芽,統一放梢;④清除病樹:通常每年秋冬全園普查一次柑橘黃龍病樹,果園內一旦發現病樹,必須及時清除。如果果園植株上有木蝨,應先統一對全園柑橘木蝨進行一次防治,殺死帶菌柑橘木蝨,以防帶病柑橘木蝨從病樹向周圍轉移傳播,然後砍伐病樹並挖除集中燒燬;發病率超過20%的新種植橘園,剷除全部植株重新種植無病毒苗;⑤技術措施與行政措施相結合,進行區域性聯防聯控、綜合治理,做到三統一,在一定區域內統一藥劑,統一時間噴藥殺蟲,統一清除病樹,從而達到統防統治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