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2017.11.20

庐山行本不在我的旅游计划内,九月中旬才从欧洲自驾回来,每天在伏案奋笔疾书游记中不能自拔,同事的朋友圈一组庐山照片让我不淡定了,看庐山草还绿,花也红,人特少,于是心被撩拨起来,查下机票,天津到南昌的机票只有白菜价,于是先把去程机票直接入手了,回程从九江坐飞机不太方便,而火车晚上将近七点上车睡一觉到天津才早晨六点,在哪不是睡觉,坐火车回还不耽误转天的值班,于是去飞机回火车的大方向确定,行程攻略一直是我的强项,两天时间把住宿和行程都已安排妥当,说走就走的旅行开始了。

到南昌才中午11点多,此时奔九江有点早,上庐山却有点晚,于是将计就计,就在南昌玩一下午吧,滕王阁一直是我向往的,于是机场专线倒地铁来到滕王阁,在此表扬下滕王阁景区,免费的行李寄存为我们这些中转的游客游览提供了方便,但是滕王阁50元的门票有点不厚道。

秋之庐山(上)

一进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河里这些自由游弋的金鱼,吸引着游客驻足观看。

秋之庐山(上)

滕王阁,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秋之庐山(上)

滕王阁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主体建筑9层,明三层暗七层,加上两层底座,主阁南北两侧配以“压江”“挹翠”二亭,与主阁相接,主体建筑丹柱碧瓦,画栋飞檐,斗拱层叠,门窗剔透,其立面似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平面则如一只展翅俗飞的大鲲鹏。

秋之庐山(上)

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秋之庐山(上)

滕王阁一共五层,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包括书籍、绘画、建筑等等,要慢慢欣赏。

秋之庐山(上)

阁上的 每一层都有观景台,从观景台上看四周都是高楼大厦,哪里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秋之庐山(上)

我站在岸边一直想体会王勃所看到的情景,可惜雾霾笼罩下的海天也没有成一色。

秋之庐山(上)

从最高处看广场

秋之庐山(上)

滕王阁的小亭子里各朝代的诗人们游滕王阁留下的诗句,让滕王阁充满了文化气息。

秋之庐山(上)

稍事休息我就赶往火车站,坐南昌到九江的动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的,但千万不要坐到庐山呦,因为那个庐山站并不是庐山脚下,那里到庐山山上的车都是私家车,漫天要价,一定坐到九江。

秋之庐山(上)

晚上在九江住宿一晚,30号一早乘长途车去往庐山上面的牯岭镇,我预定的客栈就坐落在镇中心的摆渡车站上面,交通便利,客栈的老板小周热情的接待我,并把我的行程重新完善了,合理的分配了庐山的三天行程,拿着地图粗发喽。

秋之庐山(上)

庐山旅游很人性化,摆渡车把你送到任一景点,极大的节省了体力,当然要花钱的呀,车子分东线和西线,如果你有三天的时间那么最合理的安排是东线两天,西线一天。

一张庐山旅游地图让你认识庐山。现在动笔写美篇时看着这张地图的每个地方自己的脚步都丈量过,心中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秋之庐山(上)

我的第一站含鄱口,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含鄱口中的含鄱岭是一座长达数公里的狭窄的岭脊,有如口中的舌头,故取名“含鄱口。”前面有一牌坊,正中上方有“含鄱口”三个大字,左右各刻“湖光”、“山色”二字。来张到此一游照。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秋之庐山(上)

含鄱岭上,有石牌坊、含鄱亭、望鄱台,点缀得更为秀丽,毛泽东同志曾在石牌坊侧旁的石条凳上歇息。

秋之庐山(上)

远处就是鄱阳湖,可惜雾大,看不太清。

秋之庐山(上)

沿这条松林密布的小路一直走到尽头就是植物园,弯弯曲曲的小径一直都是下坡,鸟语花香,树影斑驳,一个人溜溜达达好不惬意。

秋之庐山(上)

沿途要经过这个维修的小亭子,别看他破破烂烂的,当年宋美龄经常在此跳舞。

秋之庐山(上)

走到尽头就是庐山植物园,它建于1934年,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3400多种。

秋之庐山(上)

据说植物园最漂亮的时候是秋景,我来的正是时候,门前的几颗红枫树正是枫叶最红的时候,据说当年第一夫人看中了这里的红枫树,被当时植物园的科学家陈封怀先生(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侄子)严词拒绝了(胆太大了)我们今天寻常百姓才得以欣赏。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庐山植物园内还有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之墓,我还瞻仰了一下。

秋之庐山(上)

下一站我将去庐山的第一景三叠泉去参观,去三叠泉有一段路可以乘坐小火车,票价80,挺坑爹的,因为只有5分钟,而且全是平地,如果体力好完全可以不坐。

秋之庐山(上)

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是每个导游的庐山解说词,三叠泉的地位可见一斑,但是看三叠泉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单程要爬1600多阶台阶,对膝盖是个严峻的考验

秋之庐山(上)

当然不差钱的可以坐滑杆,上行1000元,下行600元。

秋之庐山(上)

看到后面的年轻人没,都手脚并用了,真是醉了,累是肯定的,但也不至于此呀

秋之庐山(上)

在泉瀑轰隆声的引导下,终于来到了观瀑亭,闻名遐迩的三叠泉就呈现在面前。抬头仰望,好像天开了个口子,水从口子里飞流而下,沿峭壁分三级,所以它被称为“三叠泉”。

秋之庐山(上)

三叠瀑布,每叠形态不同,泉水流量各异,但却浑然一体。一叠直垂,水从20多米的簸箕背上一倾而下;二叠弯曲。高约50米;三叠最长最阔,如洪流倾出,浩浩荡荡,巨响如雷,最后似玉龙直入潭中,激起波涛汹涌,浪花四溅。

秋之庐山(上)

整个瀑布的落差为155米。水流疾驰飞泻,可能是因为过了雨季,水流虽急,但水量并不如想像那么多。

秋之庐山(上)

与来回3200阶台阶所付出的辛苦相比,三叠泉的景致或许让人稍许失望,但是就权当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了,高高兴兴的往上爬吧,三个小时换来大汗淋漓也是满痛快的。

秋之庐山(上)

虽然两腿打颤,但还是坐摆渡车去了位于西线最东边的一个小景区诺那塔院。该塔院为我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密宗道场。塔院内供奉近代著名爱国大活佛诺那呼图克图的舍利塔,特殊的西藏造型喇嘛塔,及塔院内供奉的藏密本尊、祖师、护法,在内地的寺院中极为罕见。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诺那塔院以小天池而闻名,我围着寺院找了半天没有,而导航就提示我已经到达目的地,经向游人寻问,原来这个脏兮兮的小池子就是,好吧!据说这小天池的水终年不涸不溢,到此一游吧。

秋之庐山(上)

从小天池向西1000米就是抗战纪念碑,这个纪念碑的前身是: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抗战以来,九十九军参加淞沪、鲁南、武汉(鄂南、南浔)、桂南及长沙(三次会战)、常德、长衡各会战,或沥血孤营,或横尸敌阵,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壮烈牺牲者逾10400人,这座纪念碑是抗日英雄们的生命铸成的,心怀崇敬,必须的!

秋之庐山(上)

从纪念碑向上走不到100米就来到望江亭,亭子本身没有什么看点,再普通不过,但是此处是观看云海及夕阳落山的好地方,我来时正是夕阳要西下时,亭子里已经好多人或站或坐的等待夕阳西下。

秋之庐山(上)

在亭上看滚滚长江,览浔阳古城,确实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迸发。

秋之庐山(上)

只可惜光顾得臭美了,各种摆拍,不小心夕阳已经下山了,遗憾。

秋之庐山(上)

充实而愉快的一天过去了,晚上一定要犒劳一下自己,听房东的建议来到大众点评排名第一的得意庐酒楼饱餐一顿,推荐黄丫头鱼汤和米酒。

秋之庐山(上)

来庐山自助游基本上都住在牯岭镇,它坐落在庐山山上,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游览庐山私家车是不可以进入景区的,大多停在镇上坐景区内摆渡车游览。

秋之庐山(上)

这是牯岭镇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夏天时这里摩肩接踵,现在是庐山淡季,街道清静许多,住宿和特产都很便宜,错锋出游是铁律。

秋之庐山(上)

第二天的游览主要以西线为主,第一个景点就是如琴湖,是旅行社必到景点,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如琴湖顾名思义:湖形如琴而得名。湖中有曲桥、亭榭、花径

秋之庐山(上)

如琴湖座落西谷,峰岭围抱,森林蓊蔚,环境幽雅,可惜早晨逆光,还拍不出如琴湖的风姿。

秋之庐山(上)

蓝天、白云、绿树、鲜花倒映在湖中,构成了一幅活的山水画

秋之庐山(上)

如琴湖畔是花径公园,花径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贬任江洲(九江)司马时,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却桃花盛开,白居易有感吟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故后人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

秋之庐山(上)

繁花似锦,亭台碑碣,曲径通幽,令游人流连忘返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远处的小白房子是:白居易草堂陈列室,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

秋之庐山(上)

从花径公园出来,沿着如琴湖慢慢的散步,象镜子一样的水面倒映出油画一般的景色

秋之庐山(上)

如琴湖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苍翠的崇山峻岭之中。

秋之庐山(上)

湖心中的小亭子真是点晴之笔

秋之庐山(上)

面对这片美景我坐了很久,什么也不想,放空一切,好想坐到海枯石烂,天荒地老。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看得出桥上那个粉色小点吗,那是我,给好多摄影爱好者当了一回模特,不是因为身材是因为色彩,哈哈。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九曲桥是通往如琴湖湖心小岛的唯一通道,是由青石建成并有九个弯曲的桥,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彩。

秋之庐山(上)

感觉这样的美景面前增加一个大娘是一件煞风景的事,管他呢!没有谁能阻止我“臭美“的脚步。

秋之庐山(上)

据说枫叶由绿变红只需要一周时间,但是它红的纯粹,红的激情,红的耀眼,给这里的深秋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秋之庐山(上)

辛苦的摄影师们

秋之庐山(上)

秋天的庐山是绚丽的。绚丽得如一幅五彩斑斓油画,美不胜收

秋之庐山(上)

如琴湖的对面就是锦绣谷,锦绣谷就是山间的一块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层林尽染,花团锦簇,故名锦绣谷。

秋之庐山(上)

一路都是在这样的峡谷中穿行,基本上都是下坡路,一直可以走到仙人洞,千万不要走反了,那样会比较辛苦。

秋之庐山(上)

遇到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天桥,它就是岩盘右侧石壁上,横伸出一块三米长石,凌空而陈,外侧便是深渊。其实并不可怕,只离地两米。只是因为光线和角度的关系,使得天桥看起来很玄妙,上图是网上的图片,下图是我照的。看来光线和技术一个不能少。

秋之庐山(上)

不要小看这一个桌子几个小凳,这是1946年7月美国特使马歇尔与蒋介石曾在此会晤,商讨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马歇尔曾八上庐山,为“调处”国共谈判。

秋之庐山(上)

庐山多少年来受到人们的追捧除了它的自然风光外,还具有多种价值,1、人文价值: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在此留真迹以及诗词歌赋4000多首;2、宗教价值:一山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并且能够和谐的相处,这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十分罕见的;3、政治价值:国共两党的很多重大的政治事件都与庐山分不开,我想这是庐山的魅力所在吧。

秋之庐山(上)

顺着林间小路再走20分钟就到了仙人洞。它是由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也叫佛手岩。

秋之庐山(上)

旅行团必到景点

秋之庐山(上)

蒋介石、宋美龄、马歇尔曾到此赏月品茶,毛主席也多次来过这里,并写下了“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显示出伟人豪迈洒脱的精神风貌,从此庐山仙人洞声名远播。

秋之庐山(上)

仙人洞不远处就是御碑亭,一个打卡的景点。御碑亭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所建造的,看这亭子的外观就有历史感。

秋之庐山(上)

从御碑亭出来沿着石阶一路上上上下下的走了很久,只为一暏大天池的风采,昨天的小天池不免让人失望,希望大天池能给我带来惊喜

秋之庐山(上)

沿途都是在丛林尽染的森林里穿行,直线距离不长,但是爬上爬下还是需要体力的。

秋之庐山(上)

吼吼!大天池来到了,再一次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两个荒废已久的池子分明写着大天池,同行的一个小姑娘因为去卫生间掉队了,从这个池子过竟没有看到它,它得有多不起眼呀。

秋之庐山(上)

两个池子呈长方形,据说过去池水碧悠,光灵如玉。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现在寺院荒废了,但是两个池子还有很多祈福的布带。

秋之庐山(上)

虽然大天池让人失望,但是大天池周边的自然景观却没有辜负你一上午的徒步,从大天池右边的小门出去走不远便可见一崖拨地千尺,下临绝壑,孤悬空中,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崖下为万丈深渊,这就是龙首崖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从观景台看庐山层峦叠嶂,群峰突起

秋之庐山(上)

远处的悬索桥横跨于将军河面,悬空险秀,为庐山添一景,一会我将徒步走到那,一上午我已经走了3万多步了。

秋之庐山(上)

悬索桥1993年修建,桥以四根铁管对应相参,再在上端并架铁索连接两岩高立钢盘水泥柱,斜拉组合吊力,加铺预制板面,牢固安全。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从桥上四顾周边,清幽雅然,群山景色尽收眼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个意境吧。

秋之庐山(上)

从悬索桥右转上山即为石门涧景区,它也是庐山少数要额外购买门票的景区,石门涧位于天池峰与铁船峰之间,两峰并峙如门,瀑自两峰间奔涌而出,发出巨大轰响。景区面积5000余亩。

秋之庐山(上)

游览石门涧不比三叠泉轻松,虽然没有三叠泉的台阶多,但是更陡峭和难爬,一双徒步鞋必不可少。

秋之庐山(上)

一路上溪水顺山涧盘旋而下,泉水叮咚不绝于耳。

秋之庐山(上)

这个场景上了年纪的人想必看着面熟,对了,是毛主席在庐山石门涧坐过的,但是现在你要坐一下照相是要收费的。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秋之庐山(上)

一路上绿树掩映,奇石怪藤,幽兰暗香,令人心旷神怡。

秋之庐山(上)

下午2点多从石门涧景区出来身体严重透支,于是坐缆车到庐山电站大坝车站上车游览一些人文景观吧

秋之庐山(上)

每一次的出行,从制定行程攻略开始到最终回到温暖的家其实并没有结束,至少对于我是这样,至到把旅行的游记写完,流水帐记录在案才算画一个句号,与其说与家人朋友分享,不如说更多的是给自己看,旅行总是让人难忘,我想等头发花白的那天,整天没有事情可做,靠回忆,我也可以从容的等待生命的尽头。

未完待续

秋之庐山(上)

图文:倚天摘星

每当我找到成功的钥匙,都有人把锁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