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VC下跪的年代:工资断发,退出率1.5%,投资人亏惨!

厂长的话

两年前,厂长有个做医药O2O创业的朋友抱怨道,现在资本寒冬真的来了,融资好难,厂长当时调侃道,融资难算啥,机构拿不到钱了才是真的资本寒冬了。两年后,一语成箴,今年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规模同比跌了70%多,然后4月和5月也没啥好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区块链基金却火得一塌糊涂,基金拿钱容易,创业的也很容易拿到融资,世道真的变了呢。

这是VC下跪的年代:工资断发,退出率1.5%,投资人亏惨!

“下跪”的VC们

厂长前段时间听了个有点辛酸的故事,一家成立近五年的风险投资机构,除了前台,人人身上都背上募资考核指标,可以说是全员募资。

这种事放在三四年前,压根是不存在的,那时候钱不要太好难,动动嘴皮子,做几份精美的PPT,就能忽悠来一大帮子LP。

现在呢,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

2018年一季度,国内VC/PE机构完成募集基金规模110.3亿美元,同比下降74.85%;数量共103只,同比下降54.82%。

4月PE/VC(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完成基金募资规模同比下降85.78%,完成基金数量同比下降69.41%,两者分别环比下降0.9%和29.73%。

5月,募资规模同比降幅高达90%,数量同比大降76%;募资规模和数量环比降幅分别为78.94%和44.19%。

深圳一家私募股权机构的创始合伙人称,今年以来他的公司基本处于歇业状态,因为找不到钱,所以也没有去看项目。由于公司没有开展业务,该合伙人目前在地方上一家产业基金任职。

一家主投Pre-A轮、A轮的机构账上仅有几千万元。有创业者都和投资机构签好了协议,结果最后PR稿件都发出去了,却没有收到资金,原因是机构也没钱了。更夸张的是,一些二三线的VC机构,连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

为了募资,GP们也是拼了,甚至传出GP给LP下跪的事,还有机构用上了美人计,但LP们现在完全不吃这一套。

上个月吃饭时,一个单身狗朋友和厂长吐槽,以前几千万的资金轻松募到,现在找钱比找对象还难。经过厂长的一番“洗脑”,这周,他已经正式离职,跑去做区块链投顾业务。敢离开混吃等死的舒适区,去新的天地闯闯看,这份勇气也算难得了。

不过,虽然行业缺钱,大部分VC的嘴还是很硬的,都说自己不差钱,知道谁没募到资也不能说出来。

其实,现在中国有上万个机构投资者(GP),LP现在又越来越聪明,每一家都拿到钱才是不正常的。大洗牌后留下的基本就两类机构,一类是头部的,比如红杉、IDG这种,募资肯定不难;另一类是在某些细分领域有特色的、专业的机构。

高估值、退出难

今日的果,都是昨日造的孽。募资金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投资人被骗怕了,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另一个是资管新规来了,各种去杠杆。

先说第一个。

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到2012年,很多投资机构把握住了风口,但之后就呵呵了,各路资金疯狂杀入互联网企业,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2013年后退出渠道阻塞,这个行业的回报率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有些机构在募资之前说得天花乱坠,五年后10倍回报可期,但其实对这行业并不了解,投资运作也不专业。

还有的私募,弄来5个亿资金,也不干啥正事,就每年坐收1000万管理费,刨去两三百万的固定成本,每年能有个700万拿来霍霍。自己的钱不进去,风险和利益不和投资人绑定,钱都挣在管理费里。

五六年后,清算的时间来了,有机构撒胡椒面似的进了200多个项目,五年后只有3个项目退出,退出率仅为1.5%,LP的钱拿不回来,气得拍了桌子。讽刺的是,这机构还是中国十大VC的常客。

有业内人士称,LP出资3个亿给机构,能拿回来2.5个亿也行。但现实情况是2.5亿也拿不回来,GP们讲出一大堆客观原因说现在退不了。这个情况,下半年会愈演愈烈。

那为什么退出难呢?

你当然可以说现在IPO受阻,新三板一类的发展得不好云云,但说白了,就是当时在一级市场上把泡沫吹得太大了,现在没人愿意接盘。

股权类私募七万多亿,证券类私募两万多亿,和美国正好反过来了。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一级市场动辄估值几十亿,已经高于不少同类上市公司的市值。而二级市场是透明的,一级市场上的那些独角兽,资本结构财务状况你都搞不清楚,但是估值却高得吓人。

前段时间的大疆无人机,搞出一套“股权+债权”的竞价规则,吹高估值,还不让投资机构做尽调,那些进去的机构拿什么保证自己能赚到钱呢?下一个更好的故事?

退出难的根本原因就是,项目的估值已抬得过高了,企业不愿意自降估值,机构也不愿意花钱接盘这么贵的项目。

然后简单说下第二个原因,资管新规的问题。

新规出来后,个人LP门槛变高,几种资金的入场也变难了,比如以银行通道为主的市场化母基金募资就受到限制。以前机构募资多依靠高杠杆,风险都转嫁给银行了,现在不好使了。

另外,过去三年里,有大量政府资金涌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实际上充当了很多VC的LP,但是今年各类监管政策让政府基金成立、投资更加谨慎。

这轮洗牌后,那些高杠杆、自己不出资、并且以独角兽等个别成功案例忽悠人的VC/PE,会死掉一大批,这对行业也是好事。

区块链基金大火

和古典VC困在冬天里出不来相比,区块链基金连春天都没过,直接就进入盛夏了。有句话说得真是好,区块链撕裂了中国互联网,转移了中国互联网的主要矛盾——从巨头与创业公司的矛盾转变成古典互联网与区块链之间的矛盾。

互联网领域里的独角兽,体量都已经太大了,估值吓人,现在有很多专门投资区块链项目的基金(Token Fund),专门找些区块链行业里有高速发展潜力的投。

今年4月,杭州成立了百亿规模的雄安基金,深圳成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区块链创投基金,5月,北京区块链生态投资基金成立,规模10亿,OKCoin创始人徐明星被“招安”,成为该基金主要管理人。

真格基金、红杉资本、IDG等顶级VC早已布好局。万向集团的分布式资本,李笑来的硬币资本,都已经投了40多个项目。

零壹智库的数据显示:

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金融科技领域至少发生204笔股权融资事件,总融资额约为507.1亿元。其中国内获投融资事件有97笔,占全球近半数,融资额约为322.9亿元。

截至2018年4月末,中国市场上在营区块链企业超过320家,北上广地区超过占据73.07%,共获得融资89.14亿元。其中2018年前4月共获得融资63.06亿元,占融资总额的70.74%;融资数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达到30.53%。

区块链项目有一个独特的优势,资金的流动性非常强,机构可以通过代币的交易和转让很快退出,而不需要像传统的股权投资那样,等待五六年甚至十年以上。

区块链基金募资快来源于共识。区块链基金的LP大多以个人为主,他们很多都是在币市里赚到了钱,你找他们募资,都有信仰,有共同语言,很容易走到一起。说得更直白点,币圈来钱快,尝到甜头的人掏钱也会更爽快。

当然啦,有人会担心,现在90%以上的区块链项目都不靠谱,大量资金进去,很多人会血本无归啊。这个看法厂长是同意的,现在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和项目早期的风投,天使轮很像,成功率低,但押中宝收益高得吓人,十倍回报真的不是梦。区块链投资的好处是,没啥门槛,100万的资金,也可以做得足够分散。

对于那些在传统VC行业苦苦挣扎的从业者来说,来区块链闯一闯,说不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一级市场上找不到好标的,拿出小部分资金在区块链上试试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