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王恭的失败让朝廷发现胜利原来可以这么容易。现在他们就只剩下殷仲堪那几个凑热闹的人了。

殷仲堪这一次出兵之所以十分积极,就是因为王恭第一次成功得太容易,让他觉得朝廷软弱无能,可以捞一把。可是没想到刚起兵没多久,主角王恭就被杀了。而因为缺乏沟通,内部联系中断,殷仲堪几个还不知道王恭已经人间蒸发了。

桓玄、杨佺期两人一路,带着大军进发到江州腹地湓口(今天江西九江)。大家应该不会忘了,江州刺史就是司马道子刚安排的王愉。王愉看到有官做当然很开心,但是上任了才发现,江州这地方,是防守建康上游的关键,荆州大军一来,第一站就是这里。

屁股都没坐热的王愉还没嘚瑟几天,马上发现敌军还有三十秒到达战场,当时吓得够呛,马上就逃了,连夜赶往临川(今天江西抚州)。结果被桓玄派出一支偏军赶上抓住了。

抓住了王愉,按理说要把他祭天了,给开战来个开门红。王愉也想着自己要完了,一脸生无可恋的就在等着被放血。

很快,桓玄的军队开始了忙碌,架起了一个大祭坛,旌旗招展,十分热闹。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这下王愉真的是心都凉了,没了,彻底没了,来生再见。

等到天亮后,军中锣鼓喧天,祭坛也都铺设一新。桓玄穿着华丽的服装,将士们也是一身戎装,意气风发。王愉等来了士兵,自己很配合着就伸出双手等着被绑了。结果士兵却带来了新的服装,给王愉给换了。杀人还给套新衣服,这么奇怪?但王愉也没多想,就配合换上了。

等到一出去,王愉就被一脸笑容迎上来的桓玄吓了一跳,还没来得及说话,桓玄就握着王愉的手说:请王刺史主持祭祀。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这一句话让王愉糊里糊涂的,我主持?上去宣布杀自己?这不是逗我吗?刚想破口大骂,桓玄就转身大声宣告:今天,我将与王刺史结盟!特意请王刺史来主持结盟大礼。

真是神奇的转折!王愉到现在才把凉掉的心暖了回来,苍白的脸也恢复了点血色。最后在微微颤抖的双手下完成了这次心情过山车的祭祀(后来桓玄起兵篡位,还让王愉做了尚书仆射,封前将军。最后王愉被刘裕杀害)。

虽然王恭死了,但是桓玄起兵占据了江州,还和江州刺史王愉结盟了,谁胜谁负还很难定夺。

桓玄那边暂时得利,另一个名人庾楷,就不好了。

庾楷是豫州刺史,因为自己的土地被夺走,所以一怒之下起兵。他跟王恭相距最近,看到王恭出发,他也就跟着打了。

结果没想到第一战,自己的手下段方就在慈湖(今天马鞍山)被司马尚之KO掉了。庾楷想法很好,慈湖这个地方离着建康非常近,如果庾楷打赢,那么桓玄他们就会一把推进到慈湖,建康被攻破将指日可待。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可惜庾楷技术不行,首战告败。司马尚之趁胜追击,直接就冲到了庾楷面前,一通王八拳对着庾楷就是揍,把庾楷打得那叫一个惨,最后溃不成军。没有办法的他只能抛弃老巢去投奔桓玄。庾楷这一路大军被消灭。

这样就真的只剩下桓玄、杨佺期和殷仲堪这三人的荆州大军了。朝廷获胜的希望大大增加。

但是荆州对建康的优势还是有的,桓玄也没有担心,收了庾楷后,带着整合的部队就继续进发。在白石一战大败朝廷大军,稳住了军心。接着进发到石头(今天安徽安庆),势如破竹。而殷仲堪也一路前进,进发至芜湖。这一下就把逆风局直接扳了回来,还威逼到建康。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这下轮到司马家族的人惊慌了。司马元显马上下令大军回防京师(刘牢之带着北府兵来了),做好抵抗。

司马道子自从王恭起兵后就把兵权交给了儿子司马元显,自己整天泡吧喝酒,每天喝得天昏地暗不省人事,就差把司马元显叫成爸爸。现在突然听到桓玄、殷仲堪已经打到芜湖了。吓得马上跳了起来,大声说要守卫京城。

老大发布命令了,那就赶紧行动吧,朝廷的大军也跟着火速行动开来。但因为集结太快,加上司马道子自己的确对战争不在行。就在安排布防的时候,军中一匹马突然受惊,在军中乱走,竟然把许多士兵给挤到江水中溺死了(还有这种操作?)。还好这时敌军尚未到达,不然难免一场失败了。

桓玄和殷仲堪气势如虹逼到芜湖一带,却突然得知王恭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而刘牢之正带着北府兵入援京师。这一下把桓玄和殷仲堪两个吓得够呛,为了不被切断后路,他们把军队撤退到了蔡洲(今天江西江宁县),暂时和朝廷形成了对峙。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兵贵神速,对于造反的桓玄等人更是,如果拖得越久,兵心就会越发思变。到时候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会是问题。

看到桓玄等人退兵了。桓玄的堂兄桓修趁机向司马道子建议(想不明白为啥司马道子能够让桓修还这么镇定呆在朝廷,就不怕他和他堂哥一起密谋的)说:西方的军队可以用劝说使之瓦解。如果用重金许诺杨佺期等人,他们就会跟刘牢之那样倒戈,到时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搞定殷仲堪,还可以拉拢两名名将,那是一石二鸟啊。

司马道子一边喝着酒一边听着桓修的建议,当时就拍板决定,利诱桓玄杨佺期,故技重施。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这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建议,殷仲堪看来是在劫难逃了。本来最好的计策是密谋,要悄悄地,打枪的不要。结果朝廷不知怎么,却光明正大的派出使者,而选择的使者还是殷仲堪的叔父殷茂(这名字有点怪,很容易走音),真是十分高调。

这样就尴尬了,当殷茂在军中大声宣读诏书的时候,秘密就泄露出去了(不泄露都难)。此时殷仲堪的弟弟正好在杨佺期军中当司马,听到自己的叔父殷茂来了,一开始还挺开心的,想着叔父大老远的来干嘛?正想着迎接,就听到叔父开始念诏书。越听越不对,脸色当时就变了,于是他连夜奔走,把消息告诉了正在踱步睡不着的哥哥殷仲堪。

殷仲堪认真听了弟弟的汇报:司马道子允诺,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杨佺期升任雍州刺史,贬谪殷仲堪为广州刺史(大家可能会问:那荆州刺史给谁啊?当然少不了,荆州刺史给的人就是桓修,献策的人怎能少)。

这一下殷仲堪怒了,全都是升职加薪,就我被贬,什么意思嘛?这不是明显坑我。当即就拍桌子骂娘宣布不服从任命,抵抗到底。还专门给桓玄和杨佺期下命令,现在你们是我的下属,全给我听命,即刻进攻,不得拖延。

桓玄和杨佺期才不会这么傻呢,这边朝廷的诏书都下了,还听你,谁死都不一定呢!所以桓玄等人按兵不动,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想跟你混了。

殷仲堪一看形势不妙,自己在芜湖可能会遭受两面夹击(石城在芜湖的西面,建康在芜湖的东面),于是马上决定,撤回老巢,伺机而动。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殷仲堪说干就干,桓玄等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已经回去荆州地盘了,成功躲过一劫。

但如果殷仲堪回去后就开始洋洋得意,那也可以宣布自己真的完了,现在最不应该的就是等,而要主动出击。殷仲堪明白,桓玄等人按兵不动虽然抗命了,但没来追击自己也说明,他们还在犹豫。虽然他们得到朝廷的任命,但是现在朝廷的信誉可想而知,谁还真信呢?殷仲堪抓住了这一点,马上对桓玄和杨佺期下了一道命令:如果不各自散归州郡,大军到江陵,当杀掉所有存活的人。

意思很明显,我的大军到了荆州,你们还不散伙听话,我就把你们全部都杀光。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命令一出,着实吓坏了桓玄和杨佺期。虽然他们还在发着朝廷给他们的空头支票梦,但是殷仲堪的军队也不是开玩笑的,而且自己手下的军队也都是人家分出来的,说不好大伙就哗变了。

果然,就在桓玄等人忧虑的时候,殷仲堪的部下刘系就连夜带着二千人离开,果断抛弃了杨佺期,回到了殷仲堪的怀抱。

这一叛逃杀伤力可谓真的巨大,杨佺期的军队当时就开始躁动起来,人心思变。桓玄一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还是先别做白日梦先了,稳住才行。当即宣布撤军,回荆州。杨佺期这边就更不用说了,一溜烟也跟着回去了。

殷仲堪一个被贬谪的官员竟然还能秀出这样的操作,的确是够胆量。看到桓玄几个跟着回来,殷仲堪就在寻阳(今天湖北黄冈)一带选择跟他们结盟。

虽然用了很大的口气(可能一辈子也没刷牙,口气可想而知)让桓玄等人回来了,但殷仲堪对自己被贬谪的事依旧是有忧虑,所以就决定做一个新的势力安排,宣布推举桓玄做新的领主,继续反抗朝廷。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桓玄虽然对殷仲堪不太感冒,但毕竟人家还有荆州的实力,于是就不情不愿地答应做盟主。三个人在各种内在不满下达成了表面一致,做了表面朋友,共同对抗朝廷。殷仲堪为了让联盟稳固,还和杨佺期交换了儿子做人质。

新的同盟出现,当然要一个新口号,于是他们喊出了:为王恭伸冤,诛杀刘牢之和司马尚之等。给国家人民一个交代。

这一下司马道子就炸了,自己的故技重施成功了一半竟然被绝地翻盘,实在是可恶,现在他们三人虽然内心矛盾重重,各自不满,但是表面敌人(司马道子自己)还是很明显的,一时还很难拆散,加上荆州的实力一向十分难以捉摸,如果贸然开战,建康这个下游位置并不占有优势。

经过这一系列的反反复复变化后,司马道子终于没辙了。打吧,胜算不大,不打吧,拖着也不能。那就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讲和。

六朝兴废事86——暴风雨的前夜

不久,晋安帝(司马道子假借)给殷仲堪发了一封诏书:近来因为将军盲目依附王恭,使朝廷忧心如焚。现在既往之事,不宜挂怀,因此请将军班师退兵,顺从朝廷旨意。改任官职,只是权宜之策。将军之大义,实感朕心,现在恢复将军原职,安抚所部,解甲休兵,则内外安宁。

意思也很明白,之前我看你被坏人忽悠了,很着急,于是借着打压你的策略让你清醒过来。现在我看你已经清醒了过来,就把你的官职一切都归还给你,大家就当啥都没发生,一起享受太平日子。

这一个诏书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局面,朝廷不失名声,殷仲堪等人也好下台,保住实力。所以内部矛盾重重的殷仲堪几个,一听到诏书就接受了。一场大的内乱也用这样的方式宣布结束。

内乱之后,东晋末年的大混乱跟着就到来了,这个就是著名的五斗米道的起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