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老人”乾隆帝是怎么活在梦里,粉饰太平的?

“十全老人”乾隆帝是怎么活在梦里,粉饰太平的?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时期,我们也知道在乾隆末年,盛世已经开始转向危世,可是独坐深宫的老年乾隆帝依然沉浸在佞臣和珅给他营造了的天下太平、人民富足的假象里,活得逍遥自在,更是称自己为“十全老人”,其实这个十全老人只是谦虚的说法,乾隆帝更希望别人称颂他是“古今第一帝”。

虽然乾隆皇帝到了晚年独断专行到了几乎病态的地步,手下官员也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可是并不是人人都愿意活在梦里,终于有一个人向乾隆帝汇报了他在外地看到的情况。

乾隆帝听了非常生气!

什么?居然有人说我这泱泱大国民不聊生?

什么?居然有人说我手下都是贪官污吏?

什么?居然有人说我错了!

为了给这样的上疏的官员结结实实的一巴掌,乾隆帝费尽心思地开始“造梦”,让人们活在梦里。

乾隆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其实当时的社会现实是贪官横行,像和珅这样的贪官不在少数。和珅还发明出了一种制度叫做“议罪银制度”,这项制度简单来说就是用钱赎罪,仅限于官员,换言之就是从当官的口袋里面挖钱出来,乾隆皇帝承认了这项制度是因为他觉得这是好事,既不用动用民脂民膏,又能赚钱,还能让那些官员肉疼,简直三方得益。但他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赎罪官员们的钱从哪里来?

“十全老人”乾隆帝是怎么活在梦里,粉饰太平的?

其实这种制度也不算是和珅发明的,早在汉代就有用钱赎身的规定,上战场打仗的将军吃了败仗,根据律法应该斩首,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不赢就要杀头也太不近人情了。于是汉朝皇帝发明了用钱赎罪,判了死罪用钱赎就行了,但是这项制度的局限性很大,并不是说任何死罪都能赎罪。

而和珅这项制度则是大罪大钱赎,小罪小钱赎,百姓辛苦扳倒了一个贪官,贪官用给百姓的钱赎了罪,转过头来报复的大有人在。

这些都是乾隆皇帝看不到的,他只管把钱收进自己的腰包里,却没有想过这些钱到底来源于哪里,当一朝皇帝只局限于眼前利益,那么这个朝代也将走向终结。

真是因为这种制度的推行,百姓民不聊生,而回家丁忧的官员正是看到了一个场景才会上疏乾隆帝,没想到一下子爆了乾隆帝的燃点。

乾隆皇帝先是写了一篇极长的回复过去,狠狠地喷了一顿这位,说“喷”是有理由的,乾隆皇帝不但“就事论事”,说他迂腐不堪,只会“假大空”,最后还人身攻击,说他平时在朝廷里不出挑,想通过这个奏折引起皇帝的注意,博得名利双收的好前途。

一句话:你就是个不讲实际的蠢货,我皇帝说盛世,你偏说百姓穷苦,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就是想博出位,蹭热度。

“十全老人”乾隆帝是怎么活在梦里,粉饰太平的?

这个回复可以说一气呵成,最后他还要扳一个道理,既然你说自己看到了民不聊生,那么我就再让你看一次。

于是乾隆帝联络了山西当地的官员,要他们陪同这个不长眼的家伙,去山西实地考察,看看百姓过的是什么生活,得到了皇帝的五百里加急,山西当地官员敢怠慢吗?赶紧给这个家伙造了一个乾隆帝眼中的“春秋大梦”,这种考察简直比开玩笑还好笑。

既然“好事者”输了,自然要带回京法办,乾隆皇帝也没有饶恕他直接杀头。纪晓岚看不过去上折子求情,被乾隆皇帝怒怼,“你不过是我用来修《四库全书》的一个酸儒罢了,在我眼里和普通戏子没分别,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看纪晓岚智斗和珅,大家觉得很爽快,其实真正的历史,就像乾隆帝说得那么不留情面,纪晓岚和他的玩物一样,凭什么和和珅斗?

乾隆帝活在自己骗自己的盛世假象中,终于在嘉庆元年,被结结实实地打了一个巴掌,白莲教起义了,一直受压迫的百姓在几个教徒的鼓动下,举起了农具对抗朝廷,而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在干什么?

他根本不相信在他统治下“国泰民安”的国家会有人起义,一定是那些教徒太可恶了,要整治他们,于是乾隆帝念起了诅咒的梵文,想要把白莲教的领头者活活咒死。

这种活在梦里的皇帝还怎么创造“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