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苏州河北岸的狼狈与简陋,与南岸的优雅和繁复,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岁月匆匆,闸北静安并区也将迎来近三周年,是不是很多人都快不记得闸北区了?

(老)闸北区是上海人心中绕不过,却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这里是新客站和老北站所在的地方,老底子进出上海总要硬着头皮去一遭。说起闸北,简直就是一无是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矮穷矬”,以至于听说闸北并入静安都是一副鲜花插在牛粪上的感觉。但闸北真的一直是大家口中的下只角吗?

还得从一座桥说起。那就是新闸桥。

新闸桥位于今静安区,原先是连接老静安区和老闸北区,跨越苏州河的一条重要桥梁,桥北堍通向大统路,因此过去新闸桥也被称为大统路桥,南堍连接新桥路,与新闸路相交。

今天的新闸桥其貌不扬,从苏州河上望去,和东面的乌镇路桥重叠在一起。名字中虽然带新,但并不算是一座新桥。在新闸桥原址上建有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新闸只是闸名,对应的是老闸。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上图,乌镇路桥回望新闸桥,下图,远眺新闸桥与乌镇路桥合二为一(笔者拍摄于2006年)

老闸现在说得已经不多了,但福建路桥一带(清代称宋家浜)据称就是清康熙年间所造老闸所在,故老福建路桥曾被叫老闸桥。据《闸北区志》老闸“逾三年”“裂陷,再建”。可见当年就已经有了豆腐渣工程。半个世纪后,在老闸西边的金家湾一带新建石闸,也就是今天新闸路桥这边。更曰此处“架浮桥”,新闸这里的桥是吴淞江上的第一桥。

1735年一座三孔石桥取代了浮桥,1911-1916年因桥体老化,在其一侧建了临时浮桥,并拆除旧桥建了著名的钢桁梁桥,但岁月无情,1999年11月钢梁桥被拆除,建成了今天其貌不扬的单跨桥梁。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19世纪末的新闸桥(来自virtual Shanghai)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在新闸桥南堍戍守公共租界的美国海军士兵,背景即为当时钢梁结构的新闸桥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二八事变期间,租界守军将新闸桥拦断,修建工事,阻止中日军队将战火南移(来自网络)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通往闸北之桥——八九十年代的新闸桥,经过大修的新闸老桥已经无法允许机动车通行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今日新闸桥,已经显得朴素无比。(笔者拍摄于2016年)

闸北之名恐怕也与这座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在苏州河中游的两岸,北岸和南岸的差别总是特别明显,有时这种对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但曾几何时,闸北也是与南岸不相上下的。但闸北最初还是指新闸以北的大片地区(据冯梅椿《“闸北”地名考》),往西包括今天普陀区苏州河北岸的东部,往北到虬江(路),往东直到租界边界。2016年撤销的闸北区,是取闸北的中心,并往北合并了原宝山县彭浦乡等乡镇而成,与老上海的闸北概念并不完全重合。

也有一种说法是老闸桥以北地区为闸北(《老闸新闸之间的繁华旧梦》作者:王唯铭),虽然老闸桥以北的确是曾经的老闸北区,但在19世纪末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老闸桥以北地区都属于公共租界,仅有上海总商会一带(河南路桥北堍)属于华界的飞地,具体可参读我们公众号关于上海总商会的一篇文章:【沪说】苏州河畔一座孤楼与它的如尘往事:河南路桥边的上海总商会旧址。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福建路桥,其前身就是“老闸桥”(笔者摄于2016年)

又过了半个多世纪,嘉庆年间新闸桥一带渐成集镇,有新闸市的建制,后改为新闸镇。这个新闸镇如今已经湮灭于上海历史的尘埃之中了,其可考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新闸路一带,顾名思义,新闸路就是新闸镇而来的。

新闸之名愈盛则闸北之名就悄然而起了,繁荣的新闸镇渐渐被公共租界西区蚕食,而一水之隔的新闸之北,也面临着公共租界北区的步步紧逼。时值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中国其实已经进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但甲午一战元气大损,庚子年八国联军进了京,这国格反而愈加低下,但此时民族主义情绪分外高涨,抵制上海租界继续扩张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闸北与租界的简图(来自凤凰网)

从地理上看,新闸之北的这块地恰好随苏州河的走势,从华界的角度好似一把钝刀插入租界地,而从租界的角度,这块地三面包围,也是将来扩张的必然之选。清朝政府原先闹下了买铁路,拆铁路的闹剧,但最终赛先生还是吹进了紫禁城,清政府还是在原吴淞铁路车站北面一点的地方造了上海火车北站,加上筑路增多,苏州河上的轮船航运也日趋发达,上海的交通迈入了新的纪元。

详细考证闸北由来的冯梅椿一文认为,这片闸北之地真正为世人所知还在于云集此地的客商和进步人士搞的所谓“闸北地方自治运动”。据《闸北区志》,清末民初因租界土地扩张日益嚣张,而地方政府一味绥靖退让,最终在浙商祝承桂,粤商陈绍昌的带领下向两江总督刘坤一请命,以桥梁道路建设及经济发展来阻挡租界入侵闸北。当时成立的机构为闸北工程总局,有官民合营的色彩,后改为上海北市马路工巡总局,以筑路兴商为宗旨,并推进地方自治。

在清末革命中,闸北成为上海的首义之地,辛亥革命领袖陈其美批准成立闸北自治公所,也算延续了上海北市华界的自治传统,后又因为民国秩序一统,改为闸北市政厅,这在当时是一种超前的政治制度设计,因为闸北市政厅所管辖的土地其实还分属上海和宝山两县,有时难免政策上会受掣肘,所以有些人也谋求将闸北独立设县,但更多人想让闸北自治传统得以恢复。

但是民初十几年的混乱格局让闸北几易其主,从地方军阀卢永祥到北洋大军阀孙传芳再到北伐军和工人武装,自治运动也起起伏伏,期间有争取水电商办抵抗官办水电设施的不利,以及选举闸北议会等争取自治的行为,但总是被政局变幻而打断,最终闸北自治运动终止于1927年的新蓝图——上海特别市的规划。闸北作为上海特别市的市辖区,而争取闸北自治则会被划入军阀孙传芳的同党,二十多年争取自治的斗争就此画上句号。

也许闸北的辉煌已经找不到多少痕迹了,但闸北的路名里还有着历史的印痕,如当年民国成立,有“五族共和”的口号,于是闸北就拿五条马路来纪念,分别是汉中路,蒙古路,新疆路,满洲路(后纪念谢晋元改称晋元路)和西藏(北)路,另有共和路、光复路、大统路,中兴路,永兴路等气势磅礴的名字。有必要说,长安路为广肇山庄所筑的灵路,意为“长眠安息”,却常常会被附会为陕西长安县或祈求中华民族长久安康而命名。也有根据境内知名的裕通面粉厂(阜丰系的面粉厂,关于上海面粉厂的传奇可以参看我们前一阵子发送的文章:【沪说】“叉袋角”新地标--空中花园、面粉厂和涂鸦墙)命名的裕通路,海昌会馆命名的海昌路等等。

闸北的会馆、山庄众多,说明这里是个五湖四海汇聚的地方,其中以广肇山庄最出名(可参读【沪说】冬至了,说说萦绕于新静安区的三座广肇山庄的故事),天目路原来就叫广肇路。另有联义、延绪等以同乡会馆形式建立的山庄,还有慈善性质的普善山庄,普善路即因此得名。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爆发于1927年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其主战场就在闸北

也正因为民间自立自强精神的鼓舞,闸北之名才开始传扬出去,一时为华界之楷模。但闸北的辉煌时代却在1932年初的战争中被摧毁殆尽,一二八事变是日军在上海挑起的军事冲突,旨在控制北上海。大量的炮火如雨点般撒播在闸北上空,然后就是没完没了的爆炸燃烧,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宝山路上商务印书馆附设的东方图书馆被化为灰烬,据说当时在遥远的法租界还有人能找到几页没有燃尽的图书。因为闸北是华界,日本人不必投鼠忌器,可以肆意进攻,于是租界的完好就换来了闸北的一片火海。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被炸后的惨状(来自网络)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二八抗战中,闸北交战中着火的房屋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在闸北奋力抗敌(来自网络)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二八事变中的日军士兵(来自Gettyimages)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上海北站在“一二八事变”前后的对比图,二层以上均被打烂。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一二八事变后,闸北变成一片瓦砾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1937年淞沪抗战期间,从租界望去,闸北一片烟雾和火海。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较为罕见的照片,一二八事变中,一个中国人可能是慌不择路,跑去中立的租界守军的阵地寻求庇护。

(照片来自gettyimages)

祸不单行的是,在五年后,闸北大地上再次爆发了更为激烈的淞沪会战,许多闸北人只得再次仓皇逃入租界,留下满目疮痍无人收拾的闸北。抗战结束后,闸北还经历了解放上海战役的洗礼,这一番番战火屠戮,不仅几十年的发展灰飞烟灭,而且为了安置大量的难民,闸北一地涌现了许多棚户区,尤以蕃瓜弄的“滚地龙”最为著名,加之难民多为苏北黄泛区逃来,因此这“下只角”的帽子一带就带到今天。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1949年前后,闸北地区常见的贫民窟(图片来自网络)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四行仓库是淞沪战役最后的坚持,与公共租界只有西藏北路和苏州河这一线距离,是闸北地区的最后一战,后因为主力部队战略转移主动放弃,守军撤入公共租界英美控制区,并被缴械关入胶州路孤军营。2015年这座满载历史与弹孔的仓库终于再次与世人见面(笔者摄于2016年5月)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2012年七月,笔者途径新闸桥和乌镇路桥一带,留下了这些令人唏嘘的生活场景。

如今闸北区真的从地图上消失了,说来还真的可惜,过去的繁华景象已经没有什么留存的印记,连相片也相当少,而大家多半对于闸北战乱之后落后、脏乱差的印象却格外深刻。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闸北也有过辉煌,有过市民精神,有过民族豪情,有过不输给租界的黄金时代,虽然并不能说那时候就一定比南岸的租界地高到哪里去,但至少......只可惜……可惜……时针已经不能倒转到1932年1月27日,那是闸北辉煌时代的最后一天。而2015年11月4日,闸北这个名字正式归于了历史。

本文参考《闸北区志》冯梅椿《“闸北”地名考》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苏州河边的福新面粉厂旧址是老闸北保存不多的民族工业遗迹(笔者拍摄于2016年)

一座桥和老闸北的黄金时代

四安里,俗称“三层楼” 是闸北在1949年以前最高的民宅(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