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出鏡率最高的日本軍艦:5500噸型輕型巡洋艦建造簡史

二戰前出鏡率最高的日本軍艦:5500噸型輕型巡洋艦建造簡史

在這裡,您可以獲得關於水、陸、空、天等任意領域的武器裝備的最新知識,以及它們在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生存...


▼▼▼

5500噸型輕型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使用了多年的輕型巡洋艦,也是二戰時期存在感最強的輕型巡洋艦。大正末期的14艘輕型巡洋艦都被稱為5500噸型輕型巡洋艦,事實上它分為三個艦型——球磨型五艘、長良型六艘和川內型三艘。

5500噸型巡洋艦的在“八八艦隊輔助艦艇製造計劃”中首次提出,並在1917年末天龍進水前完成設計。5500噸的設計參考了當時最新銳的英國D級巡洋艦,從船型到舾裝均以5500型為參照。但是日本設計師僅僅是引用了設計思想,具體都按照日本海軍的實際運用加以更新。

二戰前出鏡率最高的日本軍艦:5500噸型輕型巡洋艦建造簡史

▲輕巡長良

5500噸型巡洋艦的任務大體分為6類——作為主力艦部隊的前衛從事偵察、掩護已方驅逐艦、作為水雷戰隊旗艦、作為潛水戰隊旗艦、海外警戒、練習艦艇。

雖然建成之後的14艘巡洋艦被分成了三型艦,但事實上,三型艦均採用了同一種設計。根據起工時間的先後,總結各艦的不足對設計進行不斷地改良。

5500噸型計劃曾設計建造18艘,但因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音無賴、水無瀨、綾瀨、加古四艦都被取消建造施工。不過曾作為川內型4號艦的加古又以古鷹型二號艦面世。

二戰前出鏡率最高的日本軍艦:5500噸型輕型巡洋艦建造簡史

▲輕巡球磨

按照計劃,5500噸型巡洋艦應在1924年年底全部完工,但受到關東大地震的影響,長良型的阿武隈和川內型的那珂嚴重延誤工期。

由浦賀船渠建造的阿武隈原本計劃於24年第一季度完工。關東大地震後,舾裝全部被焚燬艦體也受到損傷。經過大量修復工作的阿武隈直到1925年5月26日才正式完工。

而在橫濱船渠的那珂就沒這麼幸運了,船體徹底報廢,只能原地解體後重新建造。

二戰前出鏡率最高的日本軍艦:5500噸型輕型巡洋艦建造簡史

▲輕巡川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