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早期航母上要装大口径舰炮?原来是为了自卫

为什么早期航母上要装大口径舰炮?原来是为了自卫

飞机的出现,使得海战规则出现了重大改变。传统上用于执行侦察任务的巡洋舰,其侦察范围只有方圆几十公里,而飞机的侦察范围能够达到方圆几百公里。这简直就是质的飞跃。侦察范围的扩大,意味着己方舰队可以更早地发现敌方舰队,了解其的位置和动向,以便己方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和部署。有这样一个效率倍增器,各国海军自然纷纷给自家的军舰装上飞机。之后,出现了一种名字叫做“飞机运输舰”的军舰,其作用就是搭载飞机跟着巡洋舰一起到己方舰队的前方执行侦察任务,顺路还可以用飞机打击一下敌方舰队,为我方舰队后续的战斗创造有利态势。当然,这种在今天有了一个更为常用的名字,那就是“航空母舰”。

为什么早期航母上要装大口径舰炮?原来是为了自卫

早期,为了提升侦察效率,侦察部队往往会在不同方向上单独行动,也就意味着航母执行任务时往往是形单影只。而在当时,受到技术方面的限制,航母没法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起降飞机,就算天气良好,航母也没法随时起飞飞机,必须要调整好航向,在迎风的状态下才能起飞飞机。这就意味着,航母的出动飞机是有限制的,没法实时监控周围的每一片海域,敌方前出舰队执行侦察任务的巡洋舰有机会能够接近己方航母。要是敌方巡洋舰逼近到其舰炮的射程内,己方航母该怎么办呢?放飞飞机攻击敌方巡洋舰?可是风向又没法按着己方航母的意愿来,等调整到迎风的航向放飞飞机,恐怕早就被敌方巡洋舰送进海军。可是,总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吧?敌方巡洋舰上有大炮,我们的航母也装上大炮来对付敌方的巡洋舰。因此,在航母发展的早期,各国海军纷纷给自家的航母装上大炮。

为什么早期航母上要装大口径舰炮?原来是为了自卫

到了后来,各国海军意识到,让航母单独执行侦察任务是非常危险了,需要安排包括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在内的各种军舰为航母提供护航。于是航母战斗群这个东西就出现了,航母也就没必要再装备大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