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是个怎样的国家?

张兴雨


最近这段时间东亚和中东大事太多,以至于像5月初黎巴嫩这样的“小国”举行的大选受到的关注较少。其实,黎巴嫩国家虽小,却可以说是中东纷争的一个高度浓缩。 这个国家可以用“矛盾的统一体”来概括。

面积只有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6百多万,却有着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多姿的自然风光,人均8千多美元的gdp在中东算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从整个中东范围来看,黎巴嫩是相对而言文化程度和民主化程度都比较高的。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国家的宗教派系十分繁多。54%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又细分为什叶派、逊尼派和德鲁兹派;46%信奉基督教,其中包括了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等。虽然这么多宗教,但另一方面,黎巴嫩却比较开放,穆斯林女性也不需要身着传统装束。

黎巴嫩甚至以法律的形式来规定由哪一宗教派别担当哪一个重要的政治职位。比如,规定128个议席的议会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平分,总理必须由逊尼派出任。 在刚刚结束的选举中,黎巴嫩真主党及其盟友赢得议会的过半数。众多周知,真主党是伊朗的拥趸。这样的结果也将给受到沙特支持的现任总理、逊尼派哈里里在施政和外交时构成一定的掣肘。但这就是黎巴嫩,一个神奇的对立统一体的存在。


微言颖义


黎巴嫩是一个特殊中东地区国家,其开放度在中东无人能比。

在世人眼里,只要一提到中东国家,第一印象便是黑袍遮面的阿拉伯人。如果你到了中东地区的国家黎巴嫩,你就会发现仿佛到了欧美国家。

黎巴嫩是一个饱经战火的国家,面积虽小,但黎巴嫩历史悠久,古埃及、亚述、巴比伦、古波斯、古罗马以及奥斯曼帝国都曾在这里留下统治的痕迹。如何看待黎巴嫩国家,可以用6个特点来概述:

1.是一个宗教多样化的国家。

由于历史原因,古代欧洲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黎巴嫩生活,随着近代阿拉伯人不断聚集,就形成黎巴嫩国内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并行的国家,由于阿拉伯人的繁衍快,所以现在黎巴嫩基督教占46%,伊斯兰教占54%。

在这两种宗教里,又有不同的教派。比如伊斯兰教在黎巴嫩又有什叶派、逊尼派、德鲁兹派、阿拉维派。而天主教又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所以派别较多,宗教成分复杂。

2.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国家。

在我们印象中,黎巴嫩战乱不断,主要是因国内宗教派别多,矛盾就多。从历史记载看,从16世纪时,黎巴嫩民众就为了争取独立不断抗争。直到1943年11月独立建国后,战乱内战以旧不断。

从1975年4月开始,黎巴嫩国内甚至爆发了一场持续15年的内战,直到1990年才算基本结束。不过零星冲突依然不断。

黎巴嫩不仅国内不同教派不和,互相冲突外,也和外部国家打,主要是与以色列的冲突。

虽然黎巴嫩战乱不止,但国家并没有打散,始终屹立在中东地区。而且战斗力不可小视,所以被称为“打不烂的小强”。

3.是一个较为发达的国家。

黎巴嫩虽然看上去内战纷争不断,但黎巴嫩却并不穷,据2016年统计数据,黎巴嫩人均GDP近8000美元,这样的数据,算得上是中等富裕国家了。黎巴嫩资源并不丰富,却靠着发达的金融业和旅游业,撑起了国家经济。现在已经在海上找到石油资源,不过还未开采。

4.是一个更像西方的国家。

去过黎巴嫩的人会发现,黎巴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并不像其他中东国家禁忌那样多。满大街穿着时尚暴露的性感美女,以及欧洲国家的生活方式,给人印象仿佛到了欧美国家。

之所以说黎巴嫩更像西方,主要原因还是黎巴嫩国内的基督教所决定的。基督教并不像伊斯兰教那样风俗多样多。但在黎巴嫩的伊斯兰教也不是很封闭,只有在少数山区有世俗的伊斯兰教。

5.是一个特殊体制的国家。

黎巴嫩与其他国家政体不同,在这个国家里政体虽是三权分立,由总统、总理、议长执政。

1943年,黎巴嫩独立时曾经就国家政体专门颁布了《民族宪章》,规定总统由基督教马龙派的人出任,总理则由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人出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人担任。这在其他国家很少见,不过这种体制,主要是为了平衡国内的不同教派的力量。

1990年,黎巴嫩《塔伊夫协议》签署后,总统权力有所减弱,总理的权力有所上升。不过黎巴嫩国内党派很多,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左右整个国家。

6.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国家。

在世界选美界,我们会发现获得世界小姐最多的国家,委内瑞拉和黎巴嫩占的比例较多。所以黎巴嫩又是一个盛产美女的国度。

曾经有个阿拉伯人在一本书曾经写到:“有个位于地中海东岸的国家,盛产美女和雪松,那种美丽令人怦然心动……”很形象的说明黎巴嫩盛产美女。

黎巴嫩美女特点就是天使般的面孔,再加上姣好的身材。在黎巴嫩地中海的海滩上,处处可以看到穿着大胆并且性感的黎巴嫩女人。

黎巴嫩之所以盛产美女,原因是多方面的。混血是一个原因,古代罗马人、马其顿人、奥斯曼人、亚美尼亚人等在黎巴嫩不断通婚融合,这是盛产美女的基础。另外,地中海东岸湿润的气候,也便于女人保养皮肤。所以美女成为黎巴嫩“独特”资源,无人能比。


泥腿看客


黎巴嫩,最近几天成了中东地区新闻关注的焦点,甚至都成了世界各国关心的话题。



黎巴嫩地图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十七个国家之一,虽然是中东地区的小国,但是与其他的中东国家相比有它的独特性。其主要表现在:

1,地理位置和人口构成。

黎巴嫩位于亚洲西部,属于西亚国家之一。其具体地理位置处于地中海东岸,北、东部与叙利亚陆地上接壤,南部与以色列陆地相连,西部面临地中海。


首都贝鲁特

面积只有1.O452平方千米。首都贝鲁特,有中东小巴黎之称,是中东地区商业,金融,交通,旅游,新闻中心。

黎巴嫩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道上,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十分重要,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黎巴嫩国旗

人口大约623万,主要以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与欧洲人混血儿为主,是在中东地区阿拉伯国家中,阿拉伯人最西方化的典型代表。无论在外貌长相、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在建筑风格、衣着打扮,时尚追求,都与欧洲人相差不多。

尤其是黎巴嫩中部和北部比较安全,是欧洲各国游客旅游、度假的理想地之一。



黎巴嫩国徽

2,政治体制和宗教派别。

黎巴嫩由宪法规定,选择的政治体制是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度。黎巴嫩的主要政党有:黎巴社会进步党;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基督教黎巴嫩阵线;黎巴嫩力量;自由民主党;真主党;黎巴嫩共产党等,黎巴嫩党派林立,矛盾众多。


黎巴嫩总统奥恩

黎巴嫩从1943年11月22日建国时,通过各党派和各宗教派别激烈的讨价还价,经过协商最终达成权力分配协议决定(《黎巴嫩宪法》规定):


总理哈里里

总统和军队总司令由基督教马龙派人士担任。现任总统是米歇米*奥恩;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人士担任,现任总理是萨阿德*啥里里;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人士担任,现任议长是纳比*贝里。

黎巴嫩这种权力分配制度由《宪法》具体规定,在中东地区及世界范围内也是极其少有的。


议长贝里

3,历史悠久和内战不断。

黎巴嫩有许多文明古迹和考古发现,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中东地区国家中具有悠久的历史。

二千多年前,腓尼基人就在此生活定居下来,在《圣经》中的〈旧约〉中有大量的记载。


比布鲁斯古城(世界文化遗产)

从公元前64年开始,先后受到古罗马帝国,古埃及,波斯帝国,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奥特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的侵略和占领。

第一世界大战以后,从1920年开始成了法国的委任统治国。直到1943年黎巴嫩建国前和以后,仍受到了英国,法国,土耳其,埃及,美国,叙利亚,以色列的侵略和占领。


黎巴嫩内战

黎巴嫩从古至今,都是世界大国和强国、中东地区的大国和强国博弈的牺牲品,饱受战火和战争的摧残。

尤其是建国以后,从1975年开始爆发长达16年的基督教长枪党与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的内战。

在内战中,黎巴嫩真主党领导的军事武装快速壮大,在黎国内政治,军事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真主党武装

以及在1978年、1982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利用黎巴嫩内战之际,多次向以色列北部发动袭击,以色列先后两次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地区。

最终在1982年法塔赫被黎巴嫩驱逐出境,2OOO年以色列遵守联合国425号决议撒出了黎南部。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了黎南部。


联合国维和部队

总之,黎巴嫩从建国以后,因为宗教派别内部争斗,宗教派别之间的夺权,被中东地区大国之间的利用,被迫卷入世界强国之间的博弈。黎巴嫩成了这些国家的牺牲品。



黎巴嫩美女

从本世纪初到今天,有了十多年的相对稳定发展期。

黎巴嫩今天能否再次成为沙特与伊朗、俄罗斯与美国、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等宗教和大国地缘政治的牺牲品,让我们试目以待。


难得糊涂DAvid


黎巴嫩共和国(阿拉伯语:لبنان;英文:Republic of Lebanon)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东部沿岸。黎巴嫩习惯上归入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接壤,南部与以色列(巴勒斯坦,边界未划定)为邻首都贝鲁特。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气侯,沿海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



黎巴嫩曾经受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罗马、奥斯曼帝国等统治,1920年起由法国委任统治,1943年11月22日独立成为共和国,由于黎巴嫩在1975年爆发了一场持续近15年的内战,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的经济发展。现在的黎巴嫩主要经济来源是银行业和旅游业,其中黎巴嫩旅游业发达,境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旅游业和银行业就占据黎巴嫩GDP的65%。

曾经到达伊比利亚半岛的腓尼基人就出自于黎巴嫩。总的来说,黎巴嫩是一个比较开放的中东国家,除去宗教场所,对于着装等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并不要求女性包头巾,穿布卡。宗教融合也是这个国家的特点之一,基督徒和伊斯兰教徒在这个国度和谐相处。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是英语也十分通用。黎巴嫩历史悠久,曾是法国的殖民地。

黎巴嫩国内党派林立,有大大小小十多个党派,其中真主党,自由国民阵线,黎巴嫩未来阵线为较为重要的政党。



黎巴嫩国内还算平和,除了首都贝鲁特(发生过较严重的恐怖袭击)和与叙利亚,以色列等国接壤的地区,基本一片太平。有些地方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



黎巴嫩是中东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黎巴嫩的人口主要是阿拉伯人,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但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马龙派。马龙派历史悠久,在伊斯兰教占主导地位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直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备受欺凌。近代以来法国人来到中东后,面对穆斯林占多数的社会文化环境,刻意扶持有共同宗教渊源的马龙派。1943年,法国人一手策划了黎巴嫩的独立,把大量马龙派基督徒划到这个新国家里面,导致马龙派占了全国总人口的近60%,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黎巴嫩的权力结构,把总统和军队总司令这两个最重要的职位留给了马龙派,议长和总理则分别由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人士担任,议员和部长的席位则按各教派的人口比例分配。

这种权力分配模式以人口比例为基础,但穆斯林的出生率高,人口不断增加;而基督徒生育率低,而且大量迁居国外,这使得黎巴嫩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有利于穆斯林的变化,穆斯林要求对权力重新分配,马龙派当然不干,这导致内政难以稳定。另一方面,这种四分五裂的政治结构也给外国势力插手干涉提供了方便,多年来,黎各派别背后都有相应的国际地区势力支持,对黎巴嫩造成重大伤害的一系列事件:1975年开始长达15年的内战、2006年与以色列的正面冲突、2008年真主党武装与政府军的武力对抗等,背后都有外国势力的影子。而近年来,除了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等传统外国势力之外,沙特也在把手伸到了这里。黎巴嫩总理哈里里日前在访问沙特时忽然辞职,背后当然离不开沙特的影响。这使得黎巴嫩局势很容易受到国际和地区局势变化的影响。

而以基督教为底色的文化背景,导致黎巴嫩成了中东最世俗化和最开放的地方,没有其他地方那么多清规戒律,那里的穆斯林女性多数是不包头的,男女之间可以握手并正常接触。人们的衣着也比较西化,首都贝鲁特被认为是中东最时尚的地方,著名礼服品牌Elie Saab,婚纱品牌Reem Acra的设计师都是黎巴嫩人。


世界灵敏度


黎巴嫩共和国,面积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5OO万,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这是一个亚洲西南部的地中海国家,也是中东地区唯一没有沙漠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

黎巴嫩又是一个特殊的国家,虽国内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是阿盟成员国之一,但长期来,基督徒占多数,成为阿拉伯世界及国家的独一份。


很长时期内,基督教马龙派稳坐总统宝座,穆斯林的逊尼派、什叶派分掌总理和议长。但做为同一民族,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均持反以立场。

多年来,信犹太教的以色列以支持黎巴嫩基督教试图使黎巴嫩内部分化,但力度、道义远没有同为什叶派的伊朗、叙利亚对黎巴嫩真主党支持大。此消彼长也发生着变化。

现黎巴嫩的基督教仅剩39%,而穆斯林已占多数,尤其什叶派真主党已成为一支生为军,成为能左右黎政坛的重要力量。

伊朗通过叙利亚与黎巴嫩真主党连成锁链,是美以的最大忌惮,会以各种理由武力切断。反抗、杀人,硝烟何时能散?受苦受难的中东人民何时才能过上和平的日子?


晚亭与落霞同晖


黎巴嫩 \n

全称黎巴嫩共和国\n

面积10452平方公里。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n

属热带地中海型气候。沿海一带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冬季温暖,高山地区积雪可达4—6个月,大部分地区10月—次年4月为雨季。\n

黎巴嫩行政区划包括6个省(括号内为首府):贝鲁特省(贝鲁特)、黎巴嫩山省(巴卜达)、北部省(的黎波里)、贝卡省(扎赫勒)、奈拜提耶省(奈拜提耶)、南部省(赛达)。省下共设25个县,县下设镇。\n

总人口约450万(2013年),绝大多数为阿拉伯族。\n

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建立公正、合理、平等、均衡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n

中、黎1971年11月9日建交,双边关系发展平稳。\n

重:近期黎巴嫩多发党派之间的小规模冲突,和以色列,叙利亚两国关系紧张。


布老虎与小飞兔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最

西化

的国家之一,这与它和

基督教

有着十分密切的历史有关,境内更有人类最早一批城市与

世界遗产

,这些文明古迹最古老的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历史,因而在旅游业中相当著名,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银行业和旅游业,二者占据黎巴嫩

GDP

的65%。

风景真的是极美的!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图片,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