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特朗普又双叒叕退群!从退出TPP、《巴黎协定》、伊核协议,到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订进程再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从中美贸易战争端的波谲云诡,到首次特金会的一波三折,入主白宫一年多以来,特朗普上演了一系列 “川剧” 变脸、“弃约”精神、“退群”成瘾、推特治国、“特离谱”作风。性格就像他那拔丝地瓜式的发型,一开始又热又甜,转眼间就变得又冷又硬。

不过,这位“商人+政客”的总统貌似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举动,虽然引发了无尽的关注和争议,却无疑是在将他倡导的“美国优先”进行到底。这实际上是全球化进程中战略利益再分配、国际分工和世界秩序深度盘整的产物。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6月中旬的加拿大七国集团(G7)峰会,留下了一张教科书级别的照片——美国总统特朗普,被其他西方国家领导人围在中间。而后,《华尔街日报》披露一些谈话细节。谈到欧洲的移民危机时,特朗普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说:“你没有这个(移民)问题,但是我可以给你送去2500万墨西哥移民,你立马就会下台了。”当提到恐怖主义以及伊朗问题时,特朗普对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你必须清楚,因为所有的恐怖分子都在巴黎。”

就在G7峰会闭幕后几天,美国于6月20日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批评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偏见”与“敌对态度”,另外在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发生大规模侵犯人权问题时“无法有效保护人权”。这是继去年10月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后,特朗普再次将美国“拉出”联合国相关机构。

而安倍和马克龙都早已领教了特朗普的“退群”功夫。2017年1月,正式就职之后仅三天,特朗普便高调退出奥巴马努力推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最终由日本牵头改建为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名字虽然变长了,但规模和影响却大大缩水。同年6月,美国又退出了《巴黎协定》,法、英、德、意等国领导人纷纷表示失望。12月,美国宣布不再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的制订进程,理由是有可能妨碍美国“行使移民法律和确保边境安全”等主权行为。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将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给中东局势带来巨大不稳定因素,也急坏了为斡旋伊核问题不遗余力的德国总理默克尔。

盟友们也难以说清特朗普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就在G7峰会之前,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曾直接开怼道:“看看特朗普最近做的决定,让人不免会想: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但坦白讲,欧盟应该心怀感激,因为特朗普让我们丢掉了幻想。”

买美国货,雇美国人

虽然许多评论将特朗普描述为一个“商人+政客”的混合体,而非一位政治家,但不可否认,其一连串的“退群”背后,有着连贯的精明算计,并且从特朗普参加竞选时就已规划好路线图。如果重读他2017年1月21日的就职演说,退群的动机和目的就更加一清二楚。

特朗普在演说中严厉批评:“几十年来,我们以牺牲美国工业为代价,发展外国工业。以消耗美国军队为代价,援助外国军队。以破坏美国边境为代价,保护着外国边境。我们在海外倾尽所有,而我们的基础设施却年久失修,陈腐破败。我们助他国致富,而我国的财富、力量和信心已经渐渐消逝在地平线上。工厂一个个关停,搬往他处,将上千万的美国工人丢在脑后。财富从我们中产阶级的手中流逝,却被分配到了世界各地。”

进而,他煽情地描述了这样的未来:“从今起,一个新的愿景将领导这片土地。从今天起,只有美国第一!每一个贸易、税收、移民和外交的决定都将以美国劳工和美国家庭的福祉为第一考虑。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边界免受他国蹂躏,他们生产我们的商品,偷走我们的公司,破坏我们的工作机会。只有保护,才能带来繁荣富强……我们将夺回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夺回我们的边界。我们将夺回我们的财富。我们将夺回我们的梦想。……用美国的工人的双手重建我们的国家。我们将遵循两个简单的原则:买美国,雇美国人!”

总而言之,特朗普一再强调“美国优先”原则,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呼吁加强控制边境,创造就业,打击恐怖主义,在贸易等问题上实施保护主义。于是,“退群”便接踵而至。

两天后的1月23日,特朗普签署宣誓就职后的第一份总统令,正式宣布退出TPP。TPP是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12个国家推动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参与国GDP总量占全世界40%。TPP原本与外交、军事一起,被奥巴马列为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三大支柱,因而也被称作亚洲版的“经济北约”。奥巴马希望通过TPP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崛起的影响力。

但由于TPP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资源流动不平衡,美国作为经济最发达的领头羊,资源价格和生产成本非常昂贵。在TPP协议中,除了投资建厂的优惠待遇之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来往甚至零关税。这种情况,将导致美国企业肯定将工厂迁移到制造成本更低的地方,比如墨西哥和智利,而把产品卖到价格更高的地方,即美国本土,来赚取更大的利润差价。如此一来,就造成了美国就业岗位的流失,而消费需求却没有减少。这与特朗普主推的“美国第一”“让美国再度伟大”“制造业回归”都是相背离的。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 特朗普签署宣誓就职后的第一份总统令,就是正式宣布退出TPP。

因此,特朗普在竞选时就曾多次抨击TPP将摧毁美国制造业,他声称美国不再签署大型区域贸易协定,而是注重一对一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从而使工作岗位和工业重新回到美国。基于同样的理由,特朗普对在美国境外生产但产品销回美国市场的企业征收高额关税的措施,成为了导致美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激增的原因。

有评论指出,特朗普是美国制造业工人“用轿子抬进了白宫”。在很多美国人看来,如今的美国是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吃亏者、受害者,“我们以牺牲美国工业为代价,发展外国工业”。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判断,特朗普高举反对TPP的大旗,赢得了白人工人为中坚的选民的大力支持。特朗普也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

巴黎气候“变天”

2017年6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美国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大选期间,特朗普就一直称全球变暖完全是削弱美国工业的骗局,《巴黎协定》将使美国经济损失数万亿美元,而且对美国来说还没有切实的好处。特朗普的支持者们也表示,《巴黎协定》限制了美国在能源资源方面的能力,损害美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因为能源是美国经济的一大重要板块。

退出《巴黎协定》,对美国的石油和煤炭工业是极大利好。民主党参议员怀特•豪斯批评,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为拒绝承认气候变化的化石燃料巨头科氏工业提供帮助。“今日俄罗斯”(RT)也报道,退出《巴黎协定》可以使其高污染的行业面临更少的监管和政府干预。科氏工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业务遍及原油开采、炼化、电力、贸易、管道运输、道路沥青等领域。科氏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年原油贸易量超过七亿吨。科氏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 2017年12月5日,美国芝加哥,约36座美国城市在北美气候大会期间签署一份名为《芝加哥宪章》的文件,承诺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这被视为挑战特朗普政府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决定。

《日本经济新闻》称,“美国第一”是特朗普的招牌,特朗普打算优先维系支持者,保持政权稳定。今年5月美国的一份调查显示,46%的特朗普支持者赞同美国退出《巴黎协定》。BBC认为,在特朗普的工薪阶层支持者中,特别是那些在西弗吉尼亚、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州经济不景气的产煤地区的人,更关心就业机会和生活水准,而不是对他们来说非常遥远的海平面上升或者全球变暖等问题。

加高“隔离墙”

美国相继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有评论开玩笑说,如果特朗普要退出联合国,不知道是否会勒令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

特朗普与联合国的关系很近也很遥远。从纽约的特朗普大厦出发到哈德逊河畔的联合国总部,步行也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距离。然而特朗普上次造访联合国总部,已经是在16年前。相反,对于这个国际组织,他不断给予刻薄的批评。他曾在竞选演说中批评联合国是“精英俱乐部”“说的多做的少”。

此次退出人权理事会,与特朗普政府在处理非法移民问题时面临的人权指责不无关系。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的特朗普一直强调要改变美国的移民政策,声称上任之后将遣返200万到300万“有犯罪记录”的非法移民,并先后3次出台移民限制令。特朗普不顾阻挠,一直要在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修建“隔离墙”,以阻隔非法移民。

特朗普指示美国国土安全局执行“家庭分离”政策,任何非法入境美国的成人都将被捕,并面临刑事起诉,随这些成人一起入境的儿童,虽可免于起诉,但却被强制与被捕的父母分开而送入收容所。从今年4月中旬到5月底的6周以来,在美墨边境地区的这类儿童已多达近2000人。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 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的“隔离墙”。

美国政府这一举措饱受诟病,被批无视未成年人权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侯赛因6月18日呼吁美国尽早停止这种“违背良知”的行为,批评“任何国家试图通过对儿童实施虐待来遏制他们的父母移民,都是不合情理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天也敦促美方停止这种执法行为。仅仅两天后,美国退出人权理事会。

在移民问题上,特朗普还将要求劳工部调查冲击美国劳工的滥用签证方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专家张腾军指出,特朗普要求劳工部调查的主要针对美洲移民和一些中东国家的移民。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每年非法移民数量约35万,其中大部分来自墨西哥和中美洲。这一方面与地缘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受到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影响。

2017年12月3日,美国退出由联合国主导的《移民问题全球契约》制定进程,理由是这一多边谈判“损害美国主权”。面对批评,特朗普发推特回应:“我们不希望在欧洲发生的移民问题在我们这里重现。孩子们被世界上最坏的犯罪分子们利用了,被用作进入我们国家的幌子。有人看到过在南部边境发生的那些犯罪行为么?有些国家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历史不会在美国重演。”这也是他在今年G7峰会上利用移民问题揶揄安倍晋三和马克龙的原因。

巩固美以沙三角同盟

除了内政的考量,美国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退群”,还有对外战略的重要因素。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说:“长久以来,这个人权理事会变成了人权侵害者的保护伞,也变成了一个带着政治偏见的藏污纳垢之地。”黑莉去年参加人权理事会会议时,就指责该组织在对待以色列问题上“残忍而病态”,当时就威胁如果理事会不按照美国的意愿改革,美国就要“退群”。

人权理事会长期把“巴勒斯坦及其他阿拉伯国家被占领土的人权状况”列为会议议程,审议以色列涉嫌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侵害人权的行为。而美国一直要求取消这项议程。

美国去年10月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理由之一也是该组织“针对以色列的持续偏见”。教科文组织2011年接纳巴勒斯坦为会员国,美国和以色列对此表示不满,随后停止缴纳会费。截至目前,美国中止向该组织缴纳会费已有6年,欠费超过5亿美元。美国相关法律禁止向那些在巴以达成和平协议前就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家地位的联合国机构提供经费。

特朗普上台后,亲以路线非常明显,常在国际场合为以色列出头。去年年底,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于今年5月将美国大使馆迁至该市,引发加沙等地骚乱。

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伊核协议,并表示美国将重启在伊核协议下豁免的对伊朗制裁。这对地缘政治、地区安全稳定和国际经济将带来一系列重大冲击。

上海外国语大学伊朗研究项目主任韩建伟指出,美国单方面撕毁伊核协议的行为给本已危机四伏的中东地缘政治又增添了新的“猛药”,加剧了该地区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与冲突。借助美国重新制裁伊朗的良机,以色列与沙特的关系很可能会进一步靠拢,伊朗与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君主国的裂痕将进一步加深。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说:“长久以来,这个人权理事会变成了人权侵害者的保护伞,也变成了一个带着政治偏见的藏污纳垢之地。”

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未来对伊制裁的宽限期。针对不同的行业,美国财政部将给予从90天到180天不等的宽限期,允许企业在期限内退出和伊朗的商业合作。宽限期过后制裁将全面生效,并且将适用于任何美国之外和伊朗有商业来往的企业。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与伊朗大力发展经贸往来的欧洲企业叫苦连天。自伊核协议生效以来,包括空客公司、法国能源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都已与伊朗达成了大额交易订单。为了保护欧洲企业在伊朗的利益,英、法、德等接连游说特朗普,试图挽救伊核协议,并在G7峰会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但特朗普以安全和反恐为由不为所动。就在G7峰会的同时,伊朗作为观察员国出席了在中国青岛举行的上合峰会。西亚地缘格局正在加速变化。

国际能源市场同样风声鹤唳。作为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朗若再度面临来自美国的严苛制裁,将对国际油价产生直接影响。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公司认为:如果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油价可能暴涨。据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数据,伊朗原油出口约220万桶/日,亚洲市场是其最大买家,而欧洲自伊朗制裁解除以来,进口伊朗的原油也逐渐上升,目前已经占据了伊朗25%的出口份额。

G7峰会变为“非常6+1”

当然,相较于伊核协议,欧洲国家在G7峰会上还有更挠头的问题。特朗普的贸易战大刀不仅砍向中国,也同时对准盟友挥舞。路透社认为本次峰会是七国集团组织42年历史上分歧最严重的一次。此次G7峰会关注的焦点议题充满分歧,无论是贸易、伊核还是气候问题,都引发激烈争议。

为了重振美国工业,特朗普决定对进口钢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其中包括来自加拿大和日本等主要盟国以及欧盟的相关产品。美国总统还威胁将根据国家安全法,重新征收进口汽车税。

法国总统马克龙走在了与特朗普抗争的前列,呼吁其他工业大国团结一致,他表示:现在特朗普可能不介意受到孤立,但如果有需要,我们也不介意变成六国集团(G6),变成6对1。在峰会前夕,马克龙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进行了会晤,以协调双方立场,共同面对华盛顿的挑战,尤其是征收钢铝产品税收的贸易战问题。两位首脑共同承诺,要捍卫一个“强大的,负责的,透明的”多边贸易体制,而绝不被贸易战威胁所吓倒。

特朗普随即发布3条推特作出回应,点名批评特鲁多和马克龙只顾抱怨美国对其钢铝增加关税,却不提自己向美国产品设置的关税壁垒。他批评欧盟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510亿美元,并说加拿大对美国的奶制品征收关税,最高达300%,损害了美国奶农的利益。

不过,马克龙挑战特朗普的声音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回应,也难以实现。而德国考虑到汽车业的利益,已经暗示将与美国达成贸易和解,日本和意大利则持软化态度。

特朗普还多次声称,有可能终止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的北美自贸协定,不排除与两国分别达成双边贸易协定。他甚至还说北约已经过时,并以此为要挟要求北约成员国公平地分摊军费。特朗普甚至说过,如果WTO告他,判美国输了,他可能退出WTO。

另类总统 底气何在?——“退群”开启新孤立主义

策略性“退群”?

外界已经习惯了特朗普的翻云覆雨。在中美贸易争端以及首次“特金会”的举行过程中,他就一再出尔反尔。虽然每次“退群”都搞得动静很大,但不难发现,特朗普却都留有回旋余地。这从侧面显示,特朗普并非要推翻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而只是想通过退群来讨价还价,按照自我意愿改造现有的国际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指出,在特朗普任内,“美国单边主义走向极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美国基本上是把国际组织当成工具来看待,一方面很看重多边国际组织,一方面又很自私。如果多边国际组织符合他的意愿,为他的利益服务,他会继续参加。一旦国际组织表现出独立性,美国觉得国际组织价值下降,那美国就可能退出。

在宣布退出人权理事会之后,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黑莉表示,美国将继续主张人权理事会进行改革,在此之后,美国将乐于重新加入其中。

而在退出TPP一年多之后,今年4月,白宫副发言人华特斯发表声明表示,特朗普要求经贸官员再度研究,是否可能谈成更好的协定,前提是获得比原先协定更好的待遇,体现“美国优先”。美国退出TPP后,中国大力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这将与TPP形成对区域经济主导权的争夺,美国并不愿看到这一点。

至于《巴黎协定》,美国同样表示,将开始协商新的条款,考虑可能重新加入,甚至缔结新的气候协定,但条件同样是必须“对美国公平”。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孙成昊指出,特朗普对多边主义持怀疑态度,认为多边体制只是让其他国家搭美国便车,而美国并没有从过去的那些多边体制中获得足够的利益。因此,特朗普上台后呈现一种退出多边组织的惯性。

实际上,美国不可能退出、也不会削弱其亲自打造的国际体系。作为体系的缔造者,美国的利益覆盖全球。对美国而言,更好的选项是通过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改革,使其更好地与美国国家利益相重迭。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是扩张与收缩的集合体,是对美国国际战略目标的重新洗牌。

长按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