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少年宫 让农民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千年中国梦,百年中国梦,梦接力,梦相拥,为了中华复兴……”刚走近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西把栅中心校,一阵悦耳的童音合唱便传入耳中。

乡村少年宫 让农民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这是我们学校的少年宫合唱队在排练节目!”走进声音传来的楼层,还没等随行的曾芮老师说完,记者就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了。国画室、舞蹈室、音乐室、创意室……,一排排教育功能室摆满了学习用具,有特色各异的舞蹈服装、摆放整齐的砚台笔架、五颜六色的写生作品……。这不是要比大城市里的少年宫更加完善。

还没等记者感叹完,中心校的副校长李炜便笑盈盈地迎出来介绍说:“我们的少年宫不仅开设了国画、书法、少儿绘本、音乐、口语交际等18个功能完备的教学室,而且学生们的才艺比试成绩真不错,一点都不输于城市的孩子!”,李炜指着走廊旁的荣誉墙骄傲地说,“这是国画社团的刘津辰同学获得我校国画比赛一等奖,素描社团的郭雨鑫同学获得我校素描比赛一等奖,这是……”

整整32项荣誉,挂满了整墙。不由得让人不震惊,这所农区的小学校竟然有这么多才艺双全的孩子!

同样是农区的学校,记者又辗转来到距市区更远的内蒙古航天小学。在途中,记者又听说了一个新词:“民办少年宫”。“我们这次去的航天小学少年宫,就是一个社会力量捐资建设的“民办少年宫”。随行的赛罕区文明办刘娜告诉记者,目前,赛罕区共有12所乡村少年宫,已覆盖全部乡镇中心校。其中10所少年宫是各级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2所“民办少年宫”是爱心企业援建的。

乡村少年宫 让农民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确实是真的,在航天小学门口记者就见到了“蒙牛•冠益乳”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牌匾。“由于是社会力量捐资建设的,孩子们对于这来自不易的学习机会更加珍惜,每天课间一有时间便要溜到教室里练习。”内蒙古航天小学校长牛石萍一边带着记者往少年宫走,一边介绍到。

推开少年宫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蓝色浩渺的宇宙、神秘的银河系、航天火箭、宇航员在宇宙中漫步的壁画,宇宙飞船、飞机造型的吊灯,仿佛置身在宇宙之中。走廊的长桌上摆满了学生制作的航天模型,造型各异,有真实的火箭模型,也有学生自己想象的。“这些都是学生们上航模课时自己设计的,航模课让孩子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可以自由的飞翔,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是航模课的一个特色。除了航模课,少年宫也开设了古筝课、书法课、尤克里里等近20个课程,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而且不必走太远,就能上兴趣班。”

航天小学少年宫的文化墙上一排排的榜样栏吸引眼球,记者数了数,有航天之星、艺术小达人、阅读小榜样、小小演说家……在众多的小榜样笑容中,最耀眼的就属文明小模范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航天小学的牛校长介绍到,“这是我们学校的美德少年赵静,自强自立,品学兼优。父母均为农民,收入来源紧靠四亩土地。哥哥是先天性智障患者,对于拮据的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赵静每周放学回家都要帮哥哥洗衣服、喂饭、扶着他散步,还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用自己的力量回报帮助过她的每个人。”

乡村少年宫 让农民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

依托乡村少年宫这一有效平台,各个学校还构建农村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提升学业才华,让农村的孩子们和城市的孩子在同等高度飞翔、在一片蓝天生长,赛罕区在坚持中努力着,也收获着。到目前为止,赛罕区有1名自治区美德少年,11名市级美德少年,63名区级美德少年。共创建1所全国文明校园,28所市级文明校园,30所区级文明校园,占辖区全部学校总数的94%。农村区级文明校园13个,占全区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