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国内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智能家居生态打造已经成为各大巨头新的战场,而随着亚马逊Echo、Google Home等产品的重磅发布,家庭语音助手成为智能家居新的热土。国内各大公司纷纷出手,去年到今年发布了多款主打家庭智能语音中心的设备,例如小米小爱,天猫魔盒,小度在家等。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国内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Amazon Echo(右) 和 Google Home(左)

家庭智能语音中心为何成为巨头必争之地?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个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行业,而互联网利益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用户流量。从早期的门户网站,到今天的微信、手机百度,用户习惯从PC转向智能手机,时代的变化体现在了用户行为习惯的改变上,而不变的则是各大互联网服务商对流量入口的争夺

当前,智能手机已经覆盖全国绝大多数用户,台湾媒体曾经惊叹过,说国内的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市场早已跳过PC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农民们都在拿着智能手机讨论国家政策方针和时事热点。中国近些年在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度上甚至超过了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但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来说,如果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速放慢,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会由什么来承载?

这个问题引来了很多探讨和尝试,无论是AR、VR、MR之类的虚拟或增强现实技术,或者是AI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当前各大厂商重点布局和下注的方向。但归根结底,

软件技术的发展还需要硬件设备作为依托。科技以人为本,而人的天然需求无非是衣食住行,可以预见未来的智能硬件和AI技术发展都将围绕着这些确定的方向进行。

因此,作为人们主要活动范围的家庭住宅是未来最为明确的方向之一,自然也成为互联网巨头们的主要战场,而智能语音中心就是智能家居的头部,负责最核心的听说和思考能力,是智能家居流量的绝对入口,因此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国内巨头谁能笑道最后?

统计显示,2018年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到2020年将达到3000亿的规模,如此巨大的蛋糕,必然也不是一家公司能吞下的,未来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只会愈加激烈,在此领域内也很有可能诞生出新的独角兽公司,面对如此巨大的新兴市场,哪家公司又能笑到最后呢?

中国互联网是一块神奇的领域,出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国外互联网巨头的服务在国内并不具有竞争力,未来智能家居的市场必然也是国内各大互联网服务商占据主要地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3~5年,智能家庭中心将仍然是以BATM等巨头为主,多家创业公司为辅的群星闪耀。根据笔者在互联网行业多年的浅薄经验,对未来国内智能家居市场有一个粗略的排序,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 小米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国内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小米AI音箱

小米作为国内最大的智能设备产销平台,号称头号智能杂货铺,在国内已经聚集起了一大票米粉。对小米来说,完善的智能设备生态链是其最大的屏障。目前,小米以米家为品牌的智能产品已经包括从冰箱洗衣机扫地机器人到插座灯泡以及各种传感器的大量完善的智能家居产品,几乎可以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近几年来,小米一直在提升智能家居生态的整合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米家为核心,以小米IoT开放平台为支撑的智能家居航母。但在小米AI音响发布以前,这艘航母并没有明确的方向指引,玩家也主要以米家APP来控制实现各种智能化场景。小米也意识到了这种问题,未来智能家居的流量入口不会是一款手机APP,因此小米需要一个能说会听会思考的大脑来支撑庞大的航母。小米AI音响应运而生,随之很快发布了小爱音响mini。

小米有生态链和设备数量的巨大优势,但其核心劣势是AI技术和内容。作为支撑智能音响的最核心的AI技术,小米此前并没有太多投入;同样,作为具名硬件生态链公司,小米也缺乏互联网内容生态,没有足够的音视频和知识图谱深度。

但小米之所以排在第一,是因为AI技术和互联网内容都是可以通过砸钱解决的,而智能家居生态的建立却并不是钱能决定的。

个人认为,百度一直是一个被低估的公司。百度搜索曾经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入口,百度也具有国内最顶尖的互联网人才,然而时至今日,百度竟然没有拿得出手的移动互联网拳头产品,已经混到了被后面的互联网服务商叫嚣着滚出BAT三巨头的地步。但目前的趋势来看,百度在对未来技术的布局上确实国内最为激进的。从美国华人工程师的代表陆奇加入百度以来,百度下重注布局AI和无人车技术,特别是AI技术已经走在了国内公司的前列,尽快这些技术还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国内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小度在家

近期,百度发布首款可视智能音箱小度在家,据说是李彦宏亲自给用户砍价,从1599降到599元,不管其中的噱头,就产品本身而言,还是可圈可点的。这也是一个百度进军智能家居领域的重要信号,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百度不甘平庸。

百度最核心的优势还是AI技术,在语音交互、深度学习等方面,百度的技术积累是国内领先的,同样也是投入最大的。其次,百度具有国内互联网企业里最全面的内容生态。视频方面,有国内顶尖的爱奇艺提供正版内容;音乐领域,有百度音乐的海量歌曲库;作为搜索起家的公司,以百度百科、百度知道、百度地图以及百度贴吧等内容数据构成的知识图谱更是国内首屈一指。

然而,作为智能家居生态的后来者,永远绕不过去的就是如何整合杂乱的传统家电市场,打造自己的智能家居生态。百度的做法是基于DuerOS的AI开放平台,接入各个智能家电或设备供应商,以积累生态力量,目前已经与海尔、海信、TCL等多家企业合作。这种打法从目前看也是唯一的选择,相对小米生态,DuerOS更为开放,但也意味着百度并不会有对合作企业足够的影响力。

综合考虑,未来百度在智能家居行业也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看如何突破生态布局。

3.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一直是互联网行业举足轻重的力量,凭借着淘宝和支付宝构建了to C消费领域的绝对优势,而马云在战略布局上也显示出了高出其他几个老板的眼光,无论是阿里云还是菜鸟网络,都是改变行业市场局势的存在。因此,在智能家居领域,阿里也不甘落后。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国内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天猫精灵X1

去年,阿里推出了首个智能家居核心:天猫精灵,并在双十一期间将智能音箱的价格杀到了99元。凭借着强大的销售推广渠道,天猫精灵也因此成为首个销量破百万的智能音箱产品。此后,推出更为小巧的精灵M1,也赚足了眼球。

展望智能家居领域,阿里的核心优势是具有庞大的用户体量,并且掌握这些用户的衣食住行数据。无论是消费习惯、信用体系以及位置和出行信息都使得阿里在用户画像方面比别家公司更为精准。作为智能家居的核心,主要服务用户的衣食住行,而阿里则具有打通用户线上线下衣食住行消费的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巨头,在AI技术方面的积累也较为领先,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内容生态,也有优酷、微博、UC、高德等数据来源,足以提供大量的内容支持。

阿里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阿里智能目前并不是阿里的主要投入,在生态上布局也较为缓慢,面临着与百度同样的问题。而更为致命的是,无论从内容或者AI技术上看,阿里与百度相比都不具有优势,因此这也是将阿里排在百度后面的原因。当然,如果阿里提高智能家居布局的优先级,大量砸钱投人,未来局势或许会更具前景。

4. 其他公司

作为BAT三巨头之一的腾讯一直的核心还是其社交产品,围绕微信构建超级APP平台,目前对智能家居无论是生态还是产品的布局都很少。但腾讯由于具有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流量入口,并且在人脉关系上独享海量数据,因此未来潜力也是巨大的。去年曾经有传言腾讯会推出智能音箱产品,但后来跳票了,而近期终于确定将于4月20日发布腾讯听听音响,正式加入智能家居肉搏战。腾讯有巨大的开发者力量,也拥有国内顶尖的产品能力,以腾讯的号召力,未来必然也会占有一席之地。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国内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腾讯听听音箱

电商巨头京东也已经开始布局,毕竟作为国内版Amazon,京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京东主打出来常见的智能助手外,还特别强调了京东购物的打通体验。毕竟京东本身在AI技术上并没有优势,而内容生态也要依靠其他服务提供商,因此只能将购物体验作为核心卖点之一。但毕竟对一部分京东铁粉有一定吸引力,将来围绕自身优势再携国内最大3C销售平台之力整合国内智能家电支持叮咚音响,在生态构建上也具有足够的潜力。

智能家居流量入口之争白热化,国内巨头谁能笑到最后?

叮咚音箱

其他国内厂商,如喜马拉雅、出门问问等公司为代表的众多服务商基于自身内容或技术的优势,也在智能音箱产品上有所发力,深度整合自身资源打造产品。但这些产品毕竟受限于平台,定位更多是小而美的小众产品,服务产品已有粉丝打造的生态,因此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确。

因此综合来看,未来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家庭智能语音中心的入口之争,最终将是3+X的格局。以小米、百度、阿里为核心,其他产品作为补充的市场格局短期看来不会有太大变化。作为消费者,市场良性竞争最终将带给我们更好的产品体验和终端价格,因此,未来智能家居时代值得我们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