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工资那么低,应该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吧?

你工资那么低,应该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吧?

“你都多大了,还不结婚! ”

“你是因为没钱所以结不起婚吧?”

“你工资这么低,连自己都养不活吧?”

“像你这么大的人,孩子都满月了吧! ”

我们经常受到外界质疑,竟也怀疑起最初所坚持的东西。

错的并非我们,而是世界。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在走进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时,就“年轻人该租房还是买房”的问题指出:

这要取决于每个人的很多因素,比如说年轻人如果工作还不是很稳定,还在变化,迁移过程中,就如不租一个小房子住。但是如果说要结婚了,并且小夫妻俩上面还有6个钱包都能起作用,父母算一个,爷爷奶奶算一个,姥姥姥爷算一个,爱人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父母,这6个钱包凑在一块儿能够帮着支持首付的话,还是买房好。

买房子每月要交一笔钱还房贷,但交够20年或者30年着房子就归你了。房改,按揭政策的实施,就是要改变以前攒了一辈子钱,到老才买得起房子的现象。年轻人可以按揭,借款买房,先住上房子。当然如果没有钱支付首款和还房贷,就没办法买房,但是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尽量要利用好按揭贷款的这个机制。

这段评论将樊纲推上了风口浪尖。早在2015年,樊纲在中央电视台《开讲啦》栏目中指出:年轻人不该拿父母的积蓄购房。时隔三年,观点却大相径庭。

难道说不该拿父母的钱购房,就该掏空男女双方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这6个钱包,来换取一个家庭的完整?

这是典型的“穷爸爸”思维。

如果要从6个钱包里掏钱,必须有两个前提:

1.自愿。

2.不影响对方生活质量。

但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钱包,甚至一个都没有。

可以想象一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为孩子操劳了一辈子。在孩子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掏空了所有的积蓄。等到孩子的孩子长大成人,又被要求掏出剩下二十多年的存款,这样的做法太过残忍。

社会崇尚节俭,无可厚非,但以享乐主义为耻,以揭开血淋淋的伤疤为荣,这无疑是一种道德绑架。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老人也不例外。

早在樊纲的6个钱包被推上热搜的前一天,还有一条消息同样上了热搜:60后阿姨穿旗袍游遍世界。

12位穿着旗袍阿姨在外滩拍照,构成了不一样的风景,引来围观。阿姨们穿着旗袍去过韩国,日本,西班牙,葡萄牙……

“老公和孩子是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让生活变得更精彩。”

也有围观的阿姨称:我这一辈子就想买件旗袍,就是不舍得买,买不起。

难道游遍世界的12位60后阿姨个个都很富有?那也未必。

正如围观阿姨一样,很多人节俭了一辈子,不过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很多父母命其名曰“为了孩子”,但孩子需要的向来不是你们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口粮,而是榜样。

毕业也满两年了,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听的最多的词便是“相亲”,“找对象”,“结婚”,“买房”,除了这些,似乎再也蹦不出什么新的词汇。

生活在世俗之中,也免不了一身的俗气。

婚姻=房子+其他

当婚姻与物质挂钩,爱情也就没那么纯粹了。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这只是没钱人想空手套白狼的空话。却真的如此吗?

早年,小巴在与小苏结婚之前手上有10万元钱和两个选择,小巴告诉小苏,

1.我们可以现在买一栋小的房子。

2.我可以用这笔钱试试运气,希望能借此生财,等到四年后后净值的1/10买下这栋房子。

或许许多人都会选择前者,而小苏却选择了后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苏深爱着小巴,并且相信他,尊重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其实故事中的小巴,就是股神巴菲特,而小苏就是巴菲特的妻子苏珊。

很多人很容易将资产和负债搞混。认为凡事自己所拥有的便是资产。所以把房,车都归纳在资产的行列。但事实并非如此。

资产是指的是不断给你口袋送钱的东西,而负债则是不断从你口袋掏钱的东西。

而未付清的房子只能是负债,不能给你挣钱的车子,同样也是负债。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刚刚贷款买了新房。而买房后的他却也跟买房前,大相径庭。一向爱疯,爱玩的他几乎很少出门,自己也难得在朋友的聚会上见他一面。

很多人跟我的这个朋友一样,想尽办法从三个钱包里面掏钱,将房子的首款付掉,然后将每月工资的大部分都上交给银行。

这种看是合情合理的生活方式,却也因此赌上了一生。

如果不从6个口袋里掏钱,年轻人真的买不起房吗?

在不考虑其他收入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但从工资的角度算,假使每人每月的工资在5000左右,除去每月2000的开销,那么一年可以剩下36000。100万的房如果按照首付30%计算,也只需8.3年。

大多数人不是买不起,而是等不起。

等不起的原因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不自信,而“拿来主义”却比自己辛苦打拼容易得多。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宁可掏空6个钱包,也不愿拼搏十年的原因。

流言止于智者,无聊的争辩纯属浪费口舌。最初坚持下来的不应该被舍去,在世俗中生活,同样也要免于世俗,时刻保持清醒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