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惠老師:你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陳大惠老師:你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1、有眼不識泰山

從前有位外地的讀書人,走到泰山山腳下,望著山腰上的石碑“泰山”二字,便大聲念道:“秦川”。

一位農夫聽到了,趕緊向他糾正說:“先生,這兒是泰山。”

讀書人回頭瞧瞧農夫,再往山頭上瞧瞧,便說:“明明寫的是秦川嘛!”

兩人互不相讓,於是打賭到附近找位老師來裁判。

老師看看農夫,又看看盛氣凌人的外地讀書人,慢條斯理地說:“是秦川!”

讀書人樂壞了,得意洋洋的拿著錢走了。

這農夫楞住了,問老師:“我雖沒讀什麼書,咱泰山人,什麼時候變成秦川人了啊?”

“老鄉!沒關係!就這二十錢,讓他一輩子不識泰山。你看是誰贏誰輸啊?”

那位讀書人因為離泰山太近,仰視“泰山”二字的時候,下面筆畫被遮住了,但是經過這曲折變化的結果,卻使人無不警醒,

原來一個人氣勢太盛不夠謙虛,就會像那讀書人一樣,不明不白的被矇蔽真理,而一輩子永遠不識泰山。

陳大惠老師:你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易經》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兇有吉,唯獨第十五卦,謙卦,沒有兇,只有吉,是最好的一卦。

在《易經·謙卦》言:“謙謙君子,卑以自牧。”

“卑以自牧”就是以謙卑自守,以謙卑的姿態守住低處,大吉。謙卑就是對萬事萬物懷一顆敬畏之心,這份敬畏是源自於敬重。

“謙者,德之柄也。”因為謙虛才能執德,驕傲則必失德。謙卦教導人謙虛,唯有謙虛才能受到尊崇,而光明其德。

人的德行越高,心量也會越來越大,人也就越來越高貴。

如果處處只是看到對方缺點,那隻會自找煩惱,就像那位高傲的讀書人,永遠不識泰山。

相反如果能處處容忍謙讓,只看別人身上的長處,看自己的短處,謙卑一些再謙卑一些,這樣不管做人還是做事,則都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關懷,自己更容易成功。

陳大惠老師:你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2、你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佛家有云:“恭敬心是功德,恭敬一切眾生,不論對錯、親遠、窮富。”

子貢曾問孔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怎麼樣?

孔子說:“挺好,不過,不如貧而樂,富而好禮。”

成功後的李嘉誠依然保持著謙遜的態度,擁有顯赫的地位卻沒有頤指氣使、不可一世,依然保持著低調、平和的心態,不論對什麼人,總是態度和善。

一次,一位內地企業家慕名前去拜見李嘉誠,向他“取經”。李嘉誠和兒子熱情地接見了他。

令他感慨的是,李嘉誠的兒子說著說著,無意識的就講起了白話,考慮到內地朋友可能聽不太懂,李嘉誠好幾次要求兒子改講普通話。

會談結束之後,李嘉誠還特意從辦公室出來,送他到電梯口。

陳大惠老師:你有多謙卑,就有多高貴!

最讓他驚歎的是,李嘉誠不是送到即走,而是畢恭畢敬地鞠躬,直到電梯門合上。這一迎一送,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兩個細節,卻彰顯了李嘉誠做人、做事的謙卑和細緻。

這種謙卑心態,發生在這樣成功的人身上,讓我們知道了成功的李嘉誠竟然保持著一顆謙卑的心;而正是這種謙卑,不僅成就了李嘉誠的事業,而且使他走向事業成功的同時,也讓他的人格走向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