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钱宝网事件犹在耳,善林金融又出事了……创始人归案,投资者破财,这些平台所运用的仍旧是古老的“庞氏骗局”。

然而,上述两起集资诈骗案件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即在相关负责人投案自首、并对不法行为供认不讳后,却仍有不少投资者在为平台助威呐喊,为犯罪嫌疑人喊冤。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仅运用理性很难解释这些投资者的行为。那么,他们究竟为什么要如此呢?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人性弱点将你拉入投资骗局

以上问题,让记者想起了一个社会心理学中的故事——

历史上很多邪教都有过“世界末日”的预言,只是到了那个特定的日子,预言就会不攻自破,原来的信徒怎么办呢?为了研究这种现象,美国的3名社会学家假扮成芝加哥邪教的信徒,深入组织内部,获取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发现,在“末日预言”被证伪后,许多教徒不仅没有放弃信仰,反而更坚定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信徒们走得太远了,为了迎接“末日”,有人倾其所有、花光了所有的钱,也有人辞去工作、和亲人朋友断交……为了自己的信念,他们放弃了太多东西,要是信念破灭了,他们也完了,由此而来的耻辱感、经济损失和旁人的嘲笑,都让人承受不起。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以上案例记载于社会心理学经典著作,也在商业必读书目之一的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中。

“世界末日”是假,投资骗局是真。对比可见,在善林金融、钱宝网的投资者中,也发生着类似的事情。相关的报道显示,钱宝网的张小雷投案自首后,部分投资者强烈要求释放此人;善林金融董事长自首后,官方微信仍然在发布“鸡汤文”,许多投资者在评论区留言表示要“坚持下去”。在这些投资者中,不少人不听家人朋友的劝告,一心做着“发财梦”,不乏有人投入百万元以上的资金,还有用杠杆投资的。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我们可以说上述投资者已经失去理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只是继续相信了他们所“愿意”相信的东西。一般我们会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不仅知道,并且会始终选择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而在心理学中,人可能只是“理由化”的动物——不是用理性、逻辑、分析、决策来决定自己相信什么,而是总为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去寻找理由。

在投资理财时,后者,也可能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生。

经济行为中也有“看不见的手”

对于以上种种现象,或许可以在“行为经济学”中寻找到答案。

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与人们的经济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指出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多“荒诞”经济决策的本质,探究非理性行为的规律。在北大教授董志勇所著的《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一书中,对“行为经济学”作了十分形象的描摹,他将行为经济的规律比作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人们很多看似荒诞的经济行为,其实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起亚当·斯密那只著名的”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更加敏感、细腻,带着浓浓的人情味儿……它有时候又像那个《皇帝的新衣》中的孩子,虽道明了真相,但却让人多少有点尴尬。”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其实,比起传统的经济理论,行为经济的理论往往与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如,中国股市中的“羊群效应”就是行为经济学的领域。客观上,在股市上涨时乐观、下跌时恐慌,是投资者的正常心理,但只有知道了自己本人也有这一心理特点,才能帮助你更理性地决策;同时,还要将市场情绪等非理性的因素纳入自己的决策考量,不至于因太相信“理性”而导致过度自信。

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连续授给行为经济学家。2017年获奖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H·塞勒,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塞勒早年就开始从事行为经济相关研究,有专家将他的理论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控制(虽然人是理性的,但却往往经不起诱惑);心理账户(不同心理账户里的“钱”不同);禀赋效应(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社会偏好(人并不完全理性自私,还有一定的利他倾向);过度反应(就是指投资者会对自己曾经受损的股票过度悲观,而对于自己赚钱的股票过度乐观)等等。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理财中那些令人“尴尬”的事实

一些既成的行为经济定理,无疑会帮助我们更了解理财中的“自己”,虽然它们中有些与常识相违背,有些甚至会令人有一丝尴尬。比如:

“数钱”的时候,1块钱永远是1块钱吗?看似答案确定无疑,但转念一想——你确定拿来去菜场买菜的和“双十一”疯狂买买买的是同样的“1块钱”吗?“心理账户”理论表明,假设公司多发了同样数量的钱,如果是工资,人们花钱就会更谨慎;而如果是奖金,就会更“放纵”。此外,在旅行的时候和打折的时候,人们也更倾向于“把钱不当钱”。因此,同样的1块钱,如果在你心里属于不同的“账户”时,则你看待它的方式就会大不相同。

遇到风险的时候,人们的行为也会“自相矛盾”——面对可能的盈利,人们倾向于保守;而面对可能的损失,则反之。这种现象通俗地说就是“人在亏损的时候赌性反而更强”。在股市中“割肉”为什么困难,就是这个原因,越亏越想翻身,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同等程度盈利所带来的快乐。而是否继续持有取决于对后市的理性判断,即未来的涨跌,而非当下的盈亏。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商家的营销手段也是“险象环生”,分分钟有让你破财的危险。同样价格下,满杯的冰淇淋和不满杯的哪一个更让你有购买欲望呢?但是如果再告诉你后者的实际分量更大呢?又如,在某些购票平台,为何要把附加的保险及鸡肋的增值服务设置在“默认”选项中呢?其实,这些都是商家精心策划的结果。很多时候,当消费者自以为捡到便宜的时候,或许正是商家大赚之时。

此外,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耳濡目染各色的专家站台、股神指点,他们似乎比你更了解你该怎么理财;还有铺天盖地的炫目广告,它们也比你更懂什么更适合你,或何时你该犒赏自己。这些信息在潜移默化地消磨我们的独立性,当思想被控制,“钱包”被操控也就不再遥远了……

总而言之,对普通人而言,决策时依赖直觉往往大于理性。行为经济学中“前景理论”的提出者Kahneman和Tversky认为,经济个体在一些不确定环境下进行较为复杂的决策时,往往根据直观推断或者经验法则,而不是像理性假定那样严格根据Bayes法则(一种概率法则)形成或者更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会理财的人必须“认识自己”

说起直觉,不如让我们再以一个故事来作尾声——回到1万多年前,当我们的某位祖先在原始丛林中觅食,遇到野兽,危险逼近之时,在他的理性大脑开始工作前,他身体所分泌的肾上腺素,就会配合神经、肌肉等立马作出“正确的”反应——跑!

这就是本能或直觉的作用,也可能是种种非理性行为的根源,它隐藏在人类的基因,以及社会无意识之中。尤其是在应激状态下,直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往往大于理性。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实际上,无论是在股市中厮杀,还是面对高收益的诱惑,或是商家各类激动人心的销售方案,还有生活周边的黑白鸡汤……投资理财中往往有很多情景会让人处于紧张的“应激”状态。但是,在这场理性者的游戏中,本能和直觉是靠不住的,否则我们就会成为“猛兽”的盘中餐。

需要指出的是,没人可以完全摆脱本能,但却可以摆脱对于“自我”的无知状态,而不任由行为中的“看不见的手”摆布。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记住这句话,对于投资理财大有裨益!

解读财经热点、传递理财知识

欢迎关注学习!这里有最接地气的财经文章和最有用的理财知识。

花卷财团往期热点文章

理财规划

后台回复“入坑”加入理财群(长期有效)

哪些行为让你破财?哪些行为让你破财?

花卷财团|理财即生活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