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恆選脫貧記

鳳凰週刊訊(劉鈺 林海燕)“選子,在哪兒忙哩?最近氣溫高,注意別中暑了!”近日,記者在鄧州市張村鎮堰子王營村採訪時,該村駐村第一書記、市委組織部下派幹部金鑫熱情地跟村民打招呼。

王恆選今年55歲,曾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患有哮喘、糖尿病十多年,因為糖尿病的併發症,導致他常年幹不了重活,生活十分艱難;他的妻子是個殘疾人,還有高血壓,常年服藥,勞動能力弱,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由於沒有固定收入,家裡生活捉襟見肘。

在貧困戶精準識別期間,金鑫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制定了幫扶措施,先後為其辦理低保、整修房屋、尋找合適工作,積極幫他落實“兩不愁三保障”,為他妻子辦理了殘疾證,讓這個家庭的生活得以維持。“隔三差五金書記都會抽出時間來看望我們,瞭解我們的生活狀況,幫助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困難……”說起村裡對他的幫扶措施,王恆選充滿了感激之情。

“我能有今天,還應該感謝另外一個人——我的幫扶責任人張旭。”王恆選感慨道,“自從2016年張旭成為我的幫扶責任人後,他就積極幫我聯繫鎮衛生院和醫生,帶我去看病,用藥半年後,我的症狀得到緩解,身上也有勁,人也精神了,可以做一些基本活兒。今年,我又正式加入村裡保潔隊,每月收入700元,還給辦理了保險,活又不累,現在家裡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去年,村裡的垃圾桶不夠用,選子向村裡反映後,主動開著三輪車去鎮里拉,把拉回來的垃圾桶有序地擺在村裡不同的地方,方便大家倒垃圾。”金鑫說,選子是勤快人,工作負責,人也實在,平時在村裡幹活非常積極,不計較得失,深受村幹部和群眾的好評。

走進王恆選家,記者看到羊圈內有9只成年羊,還有幾隻小羊羔在圈外散養。2016年,政府實施扶貧“到戶增收”項目,當時給他家發放了3只“扶貧羊”,經過夫妻兩人的精心飼養,羊群從最初的3只,增加到目前的9只,在這期間,他們還賣了2只羊,每隻羊能賣1200元左右。

“我整天在村裡做保潔,羊都是俺媳婦放養的,都是她的功勞啊!”王恆選指著媳婦笑著說。

為了把羊養好,王恆選夫婦倆沒少下功夫,每天吃完早飯,就把羊群趕到村外的河坡上。羊有哪些常見病?怎麼預防?如何打防疫針?一項項養殖方面的技術,夫婦倆都是在村部組織的養殖實用技術培訓班上學習到的,從不敢懈怠。

今年,王恆選家通過土地流轉每畝收益800元;天輝農牧試驗園到戶增收入股分紅1400元;每年養羊收入2400;擔任村保潔員每年8400元;再加上政策性資金,如低保、新農合、“糧補”、電力等資金補助,按照貧困戶脫貧相關標準要求,王恆選家已達到脫貧標準。日前,他主動找到村委,要求脫去“貧困帽”。

“我不能只靠黨和政府,更要靠自己的雙手脫貧,黨和政府幫了我那麼多,我自己要更努力才能對得起這份恩情啊。”王恆選深情地說。

王恆選是堰子王營村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一個典型代表。據瞭解,該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8戶81人,通過社會兜底、到戶增收、社會饋贈、實用技術培訓、轉移就業、產業幫扶、金融扶貧等措施,2017年已實現脫貧3戶9人。

“今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兩個確保’的脫貧目標,牢牢把握‘兩不愁三保障’, 結合實際,因戶、因人制宜,採取各類幫扶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該鎮鎮長陳秀善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