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福5
如何看待农村重度残疾的弧寡老人?
你好。我是三农问答达人@农民妹子一枝花,敬请关注,获取更多的三农资讯。
据测算,我国目前重度残疾老年人的数字总量是1244.24万人,这个数据还在增长。农村重度残疾老年人数字不详。
但是,农村重度老年残疾人的经济贫困和生活上护理上的长期缺乏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低关注,以期给与他们高度和谐的人道主义关怀,我认为,这部分重度的农村残疾孤寡老人应该全部纳入贫困人口保障体系,目前应该以低保或者五保待遇对待,或者送进当地养老机构,或者就地集中养老。重度残疾孤寡老年人并不适宜分散性的养老方式,因为重度残疾老年人的生活护理问题自己没办法根本解决。
农村重度残疾孤寡老年人,多在听力,视力,肢体,精神,智力以及多种残疾为主,自我生活和护理比较困难。这就涉及到一个生活护理和就医看病的大难题。因为重度残疾,大部分出于特困的生活水平,生活上面捉襟见肘,是很可怜的。这就要社会和民政部门多管齐下,想办法解决。
重度残疾孤寡老年人,因为劳动能力有限,没有经济收入,一般是病残都有,不但生活困难,肉体上也是备受折磨的,因残返贫因残致贫现象非常严重,因为没有自救自我造血能力,会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这样的话就会影响国家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就地集中供养。由当地村集体承担集体供养的具体工作,民政财政出钱出资。
目前探索出来的办法很好,也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河南上蔡县重度农村残疾老人集中托养和邻里照护的模式值得借鉴。
实践出真知,创新在基层。近年来,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针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突出矛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做法。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的“集中托养”和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邻里照护”就是其中的代表。集中托养对象统一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且日常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料或照料困难的人员。
集中托养还是有很多的好处的,农村重度残疾老年人可以一日三餐无忧,有病早治疗,同时降低了分散治疗的医疗费用,还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的问题。
经过县、乡镇村的共同努力,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建立乡(镇)、村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做法脱贫解困效果显著,同步实现了贫困重度残疾人及家庭的“脱贫”和“解困”。一是生活难以自理的贫困重度残疾人得到一日三次不愁等良好的照护,并获得了相对稳定、专业的医疗服务,降低了贫困家庭医疗费用支出,避免过去单纯靠社会保障和救助一兜了之、脱了贫解不了困的现象发生。二是残疾人家庭的精神压力明显减轻,家庭劳动力得到有效释放,通过外出务工等方式促进家庭增收,巩固了脱贫成果,有效降低这部分家庭返贫的概率。三是创造了农村新的服务类就业岗位。集中托养机构中服务人员均以公益性岗位性质优先从入住贫困残疾人家属和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聘,护理1名残疾人的报酬为每月1000元,目前普遍按照1:2的比例开展护理服务,报酬基本稳定在每月2000元,实现增收脱贫。
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如果压力不大的话,可以接受农村重度残疾老年人入驻敬老院集中供养,提供五保帮扶,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渠道,而不是只接受有条件出钱和有关系的人情户,这个是现实的民生问题。
邻里照护模式对于农村重度残疾孤寡老人的生活护理不是很专业,在资金上面也不方面供给,我个人认为不是太适合,不推荐。
农民妹子一枝花
国家应该出台一种机构 专门照看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 有能力的村集体及个人出资建设 专门孤寡老人 疗养院 怎么说呢 关键还在于每个公民尊老 爱老 关爱之心 用心去爱戴每一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