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伯电蚊拍打蚊子 煤气爆炸了!

记者 王真 通讯员 鲁青 童小仙

本报讯 夏天烧伤烫伤的人多。“记者如果现在到烧伤科病房来,就有十几个严重的病人,其中一大半是煤气罐爆炸引起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烧伤科主任韩春茂教授叹了一口气,“每年都是这样,我们医生看了这些病人都心痛。”

最让韩春茂教授印象深刻的是两个月前的一位患者,沈大伯,六十多岁。有一天,沈大伯吃完晚餐散步回家,厨房里有几只蚊子,“嗡嗡”叫的心烦。他随手拿起电蚊拍,一个白鹤亮翅,“啪”一声脆响。

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巨响,火焰迎面而来——厨房的煤气罐爆炸了!

韩春茂教授说,这位患者送到医院,全身80%以上深二度烧伤,气管切开,足足在烧伤科躺了两个月。目前已经出院,后续要做植皮和康复治疗。

“这样的病例真的多。电蚊拍一拍、打火机一打,甚至门关的重一点,煤气罐就爆炸!”韩春茂教授说,现在烧伤科还经常收到因为煤气罐爆炸导致的严重烧伤患者,因为夏天衣服传的少,伤势尤其严重。

沈大伯电蚊拍打蚊子 煤气爆炸了!

夏天来了 烧伤科进入收治重症患者的“旺季”

随着天气炎热,浙医二院烧伤科又进入了收治“旺季”。在诸多烧伤病人中,煤气烧伤显得尤为常见,其次还有吃火锅被滚烫的汤汁或者酒精炉烫伤烧伤的患者。

浙医二院烧伤科研究生金荣华,接诊过很多因为煤气烧伤的案例,于是在韩春茂教授等导师的指导下,对浙江省内的煤气烧伤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他的毕业论文为《2011-2015年浙江省液化石油气烧伤流行病学》。

煤气烧伤发生多吗?

论文对浙江省内五家医院的烧伤专科2011年-2015年的患者做了调查,他们都因液化石油气烧伤住院。

发现,五家医院烧伤科共收治的煤气烧伤占所有烧伤患者的9.12%。到了2015年,煤气烧伤发生率增加至15.99%,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就是说10个烧伤住院病人的就有1.6个是煤气烧伤。

而且,煤气烧伤的住院患者有48.83%为中度烧伤。一旦因为煤气烧伤住院,有一半的几率是中度烧伤,三分之一是轻伤,三分之一是重伤,想想就很可怕。

哪些人容易发生煤气烧伤?

厨房工作,厨师?NO NO NO,调查发现,工人和农民才是煤气烧伤的主要受难群体。目前使用罐装煤气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中村里的农民房或是群租房。

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受伤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并且以最具生产力的青壮年为主,其中41-50岁占比24.49%。在浙医二院烧伤科五年中的煤气烧伤患者,63.59%无医保。

上述数据你看懂了吗?就是说一旦发生煤气烧伤,很有可能就是工人或农民,他们是家中的顶梁柱,烧伤后的巨额医疗费用在无医保的情况下,可能压垮他们一家……

煤气烧伤发生多吗?为何会发生煤气烧伤?

调查发现,95.1%的原因是气体泄漏

调查发现,患者中的绝大多数使用的罐装液化气而非管道气体,这可能意味着,罐装液化气的使用有一定风险。

煤气送至燃气灶燃烧的过程中需经过3个装置(液化气罐、连接管、燃气灶)和2个连接处(液化气罐-连接管、连接管-燃气灶)。这5个部分任何一处失效或气体泄漏,都会引起严重的事故。

根据我国政府的规定,连接管需每2年更换一次,燃气灶及液化气罐需每8年更换一次,液化气罐阀门需每3年更换一次。这样的频率,你们家做到了吗?

特别到了夏天,温度升高,液化石油气不稳定,容易变成气体,如果遇上开关没拧紧或者管路接口等泄漏,液化石油气容易逸出。

浙医二院烧伤科收治过这样的案例,家里煤气泄漏了,闻到味道有异常也没放在心上,拿电蚊拍赶一下蚊子,或者煤气灶打不着火而用打火机助燃的。结果可想而知。

罐装煤气使用仍较普遍,怎么使用才能确保安全?

烧伤科的医生和相关厂家讨论,得出几点结论——

1、在购买新的煤气罐时,一定要检查好罐的减压阀等连接处是否连接牢固,是否有漏气,若有,坚决更换;

2、煤气罐忌撞击,煤气罐之间、与地面等都不能有大的碰撞,也不能将煤气罐倒过来。快用完时,也不能用摇晃来延长使用时间;

3、煤气罐忌高温,不要与炉子、暖气片等东西靠得太近;

存放煤气罐的地方保持良好通风,以免煤气泄漏时环境密闭造成煤气中毒;

4、家里使用罐装煤气的,回家时切记第一件事就是闻有无异味,如有异味,一定要先打开门窗通风,同时避免明火产生,如开灯、按门铃、打电话、使用电蚊拍、抽烟等等,如果发现异味较重,建议不要入内,马上拨打119,并想办法通知并疏散周围的群众;

5、煤气罐不要私自拆卸,若有零件需更换,请专业人士进行更换,并定期检修。

6、可以使用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