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漁排爲海上養殖打造「避風港」

2018-07-16 15:48:00 中國水產養殖網 出處:寧德網 瀏覽量: 2035 次 我要評論
新漁排為海上養殖打造“避風港”

7月13日,雖歷經颱風肆虐,“三都澳碧海藍天海洋牧場”仍完好無損。


強颱風“瑪莉亞”增強快、強度強、移速快、路徑穩,給寧德市海上養殖造成重創。

颱風過後,7月13日,記者來到素有“海上浮城”之稱的三都澳養殖區,映入眼簾的是殘破不堪的漁排,海面上漂浮著泡沫和木板,讓人心有餘悸。而抵達蕉城區三都鎮白基灣海域時,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三都澳碧海藍天海洋牧場”完好無損。

緣何同遇颱風,新舊漁排“命運”迥異?帶著這個問題,記者採訪了養殖戶、鎮村幹部和水產專家。

當日下午,蕉城區三都鎮城街村養殖戶陳言湊表情凝重,正在整理自己的漁排。此次颱風期間,他的128口漁排及堂弟的128口漁排,均有三分之二損毀,難以修復。

“沒想到這次颱風對漁排造成這麼嚴重的破壞,大黃魚損失100多萬元,漁排損失也達30多萬元。”陳言湊告訴記者,這批魚是他去年正月開始養殖的,本打算近期開始銷售。

城街村黨支部書記陳孝水說,他們村因為靠海,養殖戶有100多戶,漁排有8000多口。這些漁排半數以上都是用了5年以上的老舊漁排,加之傳統木質漁排本身穩定性較差,所以這次颱風給城街村養殖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近5000口漁排損壞。


受災嚴重的不止是城街村。據不完全統計,整個三都鎮網箱養殖受災約3.5萬口。

在霞浦縣三沙鎮,漁排受災情況同樣嚴重。古鎮村養殖戶丁宗玲的120口漁排全部被颱風吹走,損失達100多萬元。同村的其他養殖戶情況也差不多,原本沿著海邊排列的7000多口漁排絕大部分已不復存在。

相比之下,霞浦縣溪南鎮養殖戶詹其壽則幸運得多。詹其壽告訴記者,這次颱風風力不小,他本以為自己的漁排可能會“傷筋動骨”,哪想除了作業房有些傾斜外,前年購置的新型塑膠漁排安然無恙。

詹其壽在溪南海域從事養殖業已有8年之久。早期,他用的也是傳統木質漁排。2013年,颱風“蘇力”期間,在狂風大浪的侵襲下,他的傳統木質漁排發生斷裂,僅漁排就損失近40萬元。

2016年,詹其壽瞭解到有一種新型塑膠漁排,抗風浪能力很不錯。經過實地考察,他購置了100口新型塑膠漁排。

“雖然價格貴了一點,但新型塑膠漁排的柔韌性更好,遇到颱風不易發生斷裂,而且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還可以回收再利用,整體算下來更加划算。”詹其壽說,這次颱風證明了他的眼光。就在記者採訪的當天,周邊有2戶養殖戶還專門找上門瞭解新型塑膠漁排。


遼寧大連富谷集團也嚐到了新型塑膠漁排的“甜頭”。他們在白基灣海域設有養殖區,一邊採用傳統木質漁排,一邊則是試點的新型塑膠漁排。

受此次颱風影響,傳統木質漁排幾乎“全軍覆沒”,於5月投放的200萬尾歐美新品種舌齒鱸苗和60萬尾河豚苗難尋蹤跡,損失達1000多萬元。而另一邊試點的新型塑膠漁排卻安然無恙,3.5萬多尾黃條鰤依然在網箱中游動。

“為了企業安全發展和長遠發展,下一步我們打算繼續訂購150口深水大網箱。”遼寧大連富谷集團副總經理高全義說。

不僅是小型漁排,新型塑膠深水大網箱同樣經受住了“考驗”。在“三都澳碧海藍天海洋牧場”,記者看到,該海洋牧場1口周長165米的特大型深水網箱、8口周長80-90米的大口徑方形深水網箱同樣完好無損。據該海洋牧場負責人魏伏增介紹,此次颱風過境時最大風力達17級,卻並未對深水大網箱造成破壞。

如何讓養殖戶最大限度規避養殖風險,更好地發展養殖業,一直是寧德市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近年來,我們海洋與漁業部門加快改造海上養殖設施,推廣新型塑膠漁排等現代設施漁業項目,大力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提高抗風險能力,促進養殖戶增收。”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科長葉國獻說,但是推廣存在一定難度,許多養殖戶的發展理念還沒有及時跟上。


蕉城區三都鎮養殖戶陳登文道出了問題的關鍵:“新型塑膠漁排在抗風浪方面有一定的優點,我們也想改造,但是資金投入較大,希望政府在補助、貸款等方面予以一定支持,讓我們養殖戶更加有底氣。”

“目前,新型塑膠漁排在寧德的運用還不廣泛。”寧德市金鼎海洋水產研究所所長顏闊秋坦言,出現這一現象主要還是成本的原因。“許多養殖戶考慮的是短期效益,不願在漁排上多投入。但從長遠發展來看,使用新型塑膠漁排反而更合算。”

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口4米×4米的網箱,傳統木質網箱造價1000多元,使用壽命大概5年左右,而新型塑膠網箱的價格3000多元,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且廢舊的網箱還可回收再利用。如此算來,使用新型塑膠網箱,反倒更加便宜。

“不僅如此,新型塑膠漁排對於海域環境保護,也發揮著一定作用。”顏闊秋說,寧德海岸線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海上養殖業發展迅速,但大多采用傳統木質漁排,一旦漁排損毀將造成大量海漂垃圾,影響海域生態環境,不利於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記者 鄭雨桐 茹捷 王志凌 文/圖)

■ 記者手記

通過採訪調查以及水產專家的意見和建議,記者認為,傳統養殖業向著更新型、更科學生態養殖方向發展,是寧德海洋大市邁向海洋強市的必由之路。轉型升級、更新換代、漁旅融合,可望解決傳統養殖業的短板。

為實現上述目標,政府一方面應加大新型塑膠漁排等漁業設施的推廣力度,予以政策、資金、技術等扶持;另一方面,從源頭入手,制定、嚴把漁排養殖的環保準入機制,逐步淘汰傳統木質泡沫浮球網箱,真正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相關資訊:
相關文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