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典型的胡漢混血兒,讓中華重歸一統,卻無奈背上暴君的標籤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當時的晉王楊廣,日後背上千古罵名的煬帝楊廣率領五十一萬八千軍隊渡江平陳,逼降了和宋徽宗趙佶南唐後主李煜並稱位中國古代三大才子皇帝的陳後主陳叔寶,並順勢招降三吳嶺南等地區。重新統一了全中國。

他是典型的胡漢混血兒,讓中華重歸一統,卻無奈背上暴君的標籤

南陳末主陳叔寶

從東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之亂開始,到楊廣奉命統兵滅陳,前後經歷了400餘年的分裂割據,這是秦以後中國歷史上最長時間的一段分裂局面。這一時期,王朝更迭頻繁,割據政權林立,社會動盪不安。特別是西晉短暫統一後,圍繞著皇位爭奪爆發的“八王之亂”,最直接地毀壞了漢族王朝的統治的基礎,導致原居住在北部邊疆的各個少數民族匈奴、羯、氐、羌、鮮卑等趁機人主中原,並以武力相繼建立胡族政權,漢族統治者則退據江南,建立偏安政權,形成南朝的漢族政權與北朝的胡族政權的對峙。

他是典型的胡漢混血兒,讓中華重歸一統,卻無奈背上暴君的標籤

屠夫董卓

當時,南朝罵北人為索虜,北朝罵南人為島夷,南北界線一度極為嚴格。即使在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內部,也存在胡漢文化衝突,存在著漢化與反漢化的矛盾,並釀成內亂,進而引發六鎮胡化流民起義。然而,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並不是血統,而是文化,因為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五胡雖以武力征服了中原,但高度文明的漢族文化卻反過來又征服了胡族。隋唐大一統正是民族融合的碩果。

20世紀30年代,當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向國人昭示我國曆史上輝煌的唐王朝的李氏皇室有夷狄血統之時,國人大惑不解,難以相信也難以接受。其實,何止唐朝,隋朝的場帝楊廣,從血統上講同樣是一個典型的胡漢混血兒,楊廣的母親獨孤伽羅乃是鮮卑化了的匈奴人。然而,從文化上講,無論是獨孤伽羅還是楊廣,他們都自認為是漢族人,並追溯源流自許為漢族文化世家。

他是典型的胡漢混血兒,讓中華重歸一統,卻無奈背上暴君的標籤

暴君楊廣

陳寅恪先生指出:“漢人與胡人之分別,在北朝時代文化較血統尤為重要,凡漢化之人即目為漢人,胡化之人即目為胡人,其血統如何,在所不論”。民族融合使文明程度較低的各少數民族迅速跨人了更高的文明階段,胡族融入漢族,為中華民族增加了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楊廣的胡漢混血兒血統,一點也不妨礙他將成為中國皇帝。也不妨礙他為中華民族所作的貢獻。

關於對楊廣的評價,歷史學者們的評價分歧極大,爭議極多。有的說他是一代雄主,有的說他是蓋世暴君。但不管怎麼評價,確確實實是從他手裡讓中華重歸一統,這一點是不能抹殺的。關於京杭大運河,晚唐詩人皮日休的詩基本可以定下基調了,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弊在當代,利在千秋。我想,當時飽受摧殘的貧苦百姓可以多罵罵這位一心想著開疆拓土不顧百姓死活的皇帝,而我們作為後世子孫,卻不妨對他多一點寬容與體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