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典型的胡汉混血儿,让中华重归一统,却无奈背上暴君的标签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当时的晋王杨广,日后背上千古骂名的炀帝杨广率领五十一万八千军队渡江平陈,逼降了和宋徽宗赵佶南唐后主李煜并称位中国古代三大才子皇帝的陈后主陈叔宝,并顺势招降三吴岭南等地区。重新统一了全中国。

他是典型的胡汉混血儿,让中华重归一统,却无奈背上暴君的标签

南陈末主陈叔宝

从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之乱开始,到杨广奉命统兵灭陈,前后经历了400余年的分裂割据,这是秦以后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的一段分裂局面。这一时期,王朝更迭频繁,割据政权林立,社会动荡不安。特别是西晋短暂统一后,围绕着皇位争夺爆发的“八王之乱”,最直接地毁坏了汉族王朝的统治的基础,导致原居住在北部边疆的各个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鲜卑等趁机人主中原,并以武力相继建立胡族政权,汉族统治者则退据江南,建立偏安政权,形成南朝的汉族政权与北朝的胡族政权的对峙。

他是典型的胡汉混血儿,让中华重归一统,却无奈背上暴君的标签

屠夫董卓

当时,南朝骂北人为索虏,北朝骂南人为岛夷,南北界线一度极为严格。即使在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内部,也存在胡汉文化冲突,存在着汉化与反汉化的矛盾,并酿成内乱,进而引发六镇胡化流民起义。然而,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血统,而是文化,因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五胡虽以武力征服了中原,但高度文明的汉族文化却反过来又征服了胡族。隋唐大一统正是民族融合的硕果。

20世纪30年代,当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向国人昭示我国历史上辉煌的唐王朝的李氏皇室有夷狄血统之时,国人大惑不解,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其实,何止唐朝,隋朝的场帝杨广,从血统上讲同样是一个典型的胡汉混血儿,杨广的母亲独孤伽罗乃是鲜卑化了的匈奴人。然而,从文化上讲,无论是独孤伽罗还是杨广,他们都自认为是汉族人,并追溯源流自许为汉族文化世家。

他是典型的胡汉混血儿,让中华重归一统,却无奈背上暴君的标签

暴君杨广

陈寅恪先生指出:“汉人与胡人之分别,在北朝时代文化较血统尤为重要,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民族融合使文明程度较低的各少数民族迅速跨人了更高的文明阶段,胡族融入汉族,为中华民族增加了新的血液,新的活力。杨广的胡汉混血儿血统,一点也不妨碍他将成为中国皇帝。也不妨碍他为中华民族所作的贡献。

关于对杨广的评价,历史学者们的评价分歧极大,争议极多。有的说他是一代雄主,有的说他是盖世暴君。但不管怎么评价,确确实实是从他手里让中华重归一统,这一点是不能抹杀的。关于京杭大运河,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诗基本可以定下基调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弊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想,当时饱受摧残的贫苦百姓可以多骂骂这位一心想着开疆拓土不顾百姓死活的皇帝,而我们作为后世子孙,却不妨对他多一点宽容与体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