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春风化雨无声,立德树人有道,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直以来倾力“办有灵魂的教育,建有品位的学校,创有境界的文化、育有底气的人才”。6月20日,《中国教育报》在第7版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立德树人,为高素质人才涂上鲜红底色》为题,聚焦报道了陕西工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举措和成效。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报道的开头部分首先描述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蔺梦媛等4名同学创作演出的《情系梁家河》在今年4月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朗诵甲组一等奖。蔺梦媛和同学们在长达17个月的备演和排练的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精心准备、刻苦排练,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专程去延川县梁家河采风,为乡亲们现场表演、打磨作品。体现了陕西工院人树立远大理想,时刻与时代和梦想同行的精神品质陕西工院一直以来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开花结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千千万万高素质技能人才涂上了鲜红的底色。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报道的正文部分分别以“分层推进,掀起‘学思践悟’新热潮”、“ 多措并举,打赢思政课质量水平攻坚战”、“ 创新载体,夯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三个小标题分三部分展开论述,充分描述了陕西工院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分层推进 掀起“学思践悟”新热潮

陕西工院党委加强组织部署,在学原文、读原著的基础上,利用集体学习、集中研讨、观看视频等形式,先后共专题学习15次,并邀请与会代表作辅导报告,同时为党员配发学习材料与学习笔记,并以实地调研、辅导讲座、集体观影等形式丰富学习载体,凝聚思想共识;依托党团教育、学生社团、校园活动等载体,学院还通过开展专题报告、理论征文、知识竞赛、主题实践等形式,将立德与树人有机统一把“学思践悟”融汇到学生头脑里、落实在日常行为中

同时,坚持工作导向、任务导向的原则,学院把学习贯彻成效落实为推进工作的总抓手,促进改革发展的具体行动,以党建工作引领发展、以人才培养支撑发展、以重点项目助推发展。瞄准国家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创建全国优质高职学院和全省“四个一流”建设目标,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主体作用

,将“课程思政”与“工作思政”有机融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倾力办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多措并举 打赢思政课质量水平攻坚战

每个周一的清晨,陕西工院的师生们都聚集在国旗下,

参加“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朝阳冉冉升起时,师生们庄严肃立,郑重宣誓,决心用实际行动把青春的责任和祖国的重托扛在肩上。这是陕西工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展教育实践载体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的又一创新举措

聚焦当前学情实际,陕西工院探索构建了“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强化坚持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形成了融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践教育于一体的思政工作模式,打牢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组织全体思政教师学深原著、悟透原理,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的主题,开展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教学展示等活动,同时从提高学习效果“转化维度”入手,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为了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

,思政理论课形成了穿插问题线索、知识背景和现实素材的崭新理论教学方式,建设思政在线课程、名师示范课堂,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专题授课答疑解惑、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案例教学互动引导、实践教学强化吸引、创新考核成效落地”的预期目标。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在具体的授课环节,思政课程聚焦当前思想理论热点问题,突出案例式专题教学特色,

将思政教育的重心放在化育学生心灵的过程上,真正实现了适应学生特点,因材、因人施教,让学生爱学、乐学、喜学,也使全体思政课教师逐步向名师标准靠拢,先后有两人次受邀担任教育部门思政课专家赴省内高校听课督导,1人获评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1人获评陕西高校优秀思政教师,并荣获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高校思政课教案竞赛三等奖1项。

同时,学院积极拓展课程思政、工作思政的有效载体。为学生作“一带一路”专题讲座,定期举办“国旗下的成长”主题教育、“立德树人”论坛、“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和“我为学院和谐发展做贡献”大讨论,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马栏革命纪念馆、照金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参观调研、访谈宣讲和社区服务中了解社会、认识国情,进而达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育人目标。

强化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学生的

思想政治素质显著提升。毕业生以“知识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发展前景广阔”的特质广受用人单位好评,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安心一线工作,诚信履行协议率达到99%。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岗位适应率99%,优良率78%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创新载体 夯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依托一年一度的“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陕西工院在全院掀起《梁家河》的读书分享热潮,学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教育和引导师生员工边学习思考、边实践感悟,永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长期的工作。学院党委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组织协调、全院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主动担当、忠诚履责的强大合力,出台了《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率先在省内高职中成立了教师工作部和学生工作党委,为部分总支配备专职组织员,公开选聘了10名思政专业研究生担任专职辅导员,

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推动主体责任落细落实、落地生根。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同时,陕西工院依托校园网、校报、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宣传舆论阵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立了校园微信、微博的新媒体矩阵,及时传播校园声音、讲好师生故事,营造全方位、全覆盖的主流思想舆论宣传环境和氛围

;创新党员教育形式,探索开展“点赞身边的好党员”等30余项开放式、互动式党建特色活动,让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占据校园主流,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效增强,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明显提升,校园追赶超越、争先进位的氛围日益浓厚。

长期以来,学院将学习贯彻成效不断转化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50强单位、中国工业优秀党建单位、黄炎培全国优秀学校奖、陕西省先进集体等荣誉,连续三年蝉联省属高校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在2017—2018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荣膺全国第11名、中西部省区之冠。

就业率连续7年在97%以上的高校,近日被《中国教育报》特别报道!

《中国教育报》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国内惟一一份国家级的、面向全国教育界的教育日报。此次《中国教育报》聚焦报道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举措和成效,是对陕西工院办学实力的高度认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国家示范性优质高职院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正充满信心,豪情满怀地走向美好未来。

更多精彩资讯,敬请关注头条号:陕西工院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