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石家庄,我要吃这些

大鼻孔叔叔 大鼻孔叔叔是吃货

  • 这是一篇为旅行者准备的石家庄特色美食推荐

  • 文章中的美食餐厅及图片均是网上查找翻阅总结而来,图片均不是实拍

  • 叔叔意在为那些背井离乡的打工者和即将去到某个陌生城市的旅行者准备,因为我知道爱上一座城,回忆里忘不了的便是那美食和那人。

  • 石家庄,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河北石家庄平山指挥的。


有一种面叫饸饹

饸饹(读音he le),也叫河漏、和乐。在北方尤其山西和石家庄地区就属无极饸饹最为出名。

饸饹通常做法是将和好的豆面,一般是荞麦面,放进一个底部都是洞洞(圆眼儿)的容器里,好像是叫

饸饹床子。然后通过挤压面条就出来啦。

飞石家庄,我要吃这些

饸饹

饸饹面一般都是汤面,拌面和炒面也有。我觉得汤面会更入味点。

相传,少年包青天赶考路过无极县,此时饿的肚子呱呱叫的他闻到空气中一股香喷喷的味道,他顺着气味被勾引到一家饸饹面店。饥肠辘辘的他一见到小二便喊道:“速来三大碗饸饹。”店小二惊了一下,不过随即就端了三大碗饸饹还说道:“您要是吃得了这三大碗饸饹,我让您在鼻子上打上个三棒槌。”很明显,这三碗饸饹的面怎么看都比隔壁桌的要多上好多。包拯拿起筷子笑着说:“要是我吃不完,我让你在我鼻子眼里灌3碗甘醋。”谁知这个黑大汉一口气干完了这三大碗面顺带三碗甘醋。包拯大喝一声:“小二,快拿棒槌来。”小二早吓得跑到哪都不知道了。所以现在无极人吃饸饹面总喜欢放点醋,可能是受了我们青天大老爷的影响吧...

清朝的贡品,你尝过?

宫面,顾名思义宫廷里的面,怎么可能呢,开个玩笑而已。事实上,宫面原为手工挂面,是藁城地区特有的一种面食。因为清朝时连年进贡朝廷而被列为御膳佳品。

如今宫面不仅行销全国,还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可谓家喻户晓。

飞石家庄,我要吃这些

宫面

“这个是...这是经过慢慢熬煮,是时间和食材完美融合的结晶是高汤的香味,高汤渗入这空心面之后,汤的味道确实让面更入味了啊,不过应该还不止这样吧,也不能说酸酸的,能让面的味道这么爽口,应该是还有用番茄吧,每呲溜一口,都想着呲溜下一口,停不下来的魔力,鸡蛋的加入明显是让这份面更加营养,有嚼头了,每咬一口鸡蛋然后夹着浸进汤汁里沾下汤汁再拿起来咬一口,浓浓的蛋黄味带着酸酸的味道,轻轻地刺激着我的舌头。乍看之下,这碗番茄鸡蛋面好像没什么特别,其实里头下了不少让人吃起来回味无穷的功夫,没想到番茄鸡蛋面也能达到如此美味的地步,这一定不是真的吧!”

缸炉都能做烧饼了,母猪都能上树了

烧饼多多少少我也不说吃过多少了,光听过的就有好多。但你别说,缸炉做的烧饼我还头一次听说。

飞石家庄,我要吃这些

缸炉烧饼

以缸横卧,内壁贴饼,外温内烘。缸炉烧饼呈圆鼓形,色焦黄、味鲜美,香酥可口,别有风味。

缸炉烧饼第一步,烧炉。用陶瓷大缸打掉少半,横卧,用泥抹严实。用炭火或果枝烧炉至暗色,大约100℃,停火浇水刷炉。

飞石家庄,我要吃这些

烧炉

缸炉烧饼第二步,包剂子。斤水面在下,4斤油面在上,在面案上撰成拟纸薄片卷起捏成162个剂子,大小要匀,再撰成园皮,从香油中捞出肉馅包后拍扁。

飞石家庄,我要吃这些

包剂子

缸炉烧饼第三步,烤饼。烧饼做好,用手背一个个送卜炉壁,每炉要上80余个。个个挨紧贴匀。此时炉壁温度非常关键,温度低,烧饼贴不住掉在炭火里就成废品。

飞石家庄,我要吃这些

烤饼

听叔叔的话栏目:

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论语·学而》篇还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再是读书认知。

讲个小故事,有一个老师在讲台上问同学们:“如果在你饥饿的时候,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给你一碗饭,你是不是对他充满感激呢?”

同学们齐声回答:“是。”

“如果在你寒冷的时候,以为素不相识的人给你披上一件衣服,你是不是对他心存感激呢?”老师接着问。

同学们依然异口同声回答:“是。”

老师又问:“那么,我问你们,母亲为你们做了那么多饭,买了那么多衣服,你们在内心深处是不是心存感激呢?”

这一次,同学们都沉默不语。

不要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