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霸屏」滬港通十大活躍股 A股融資客果斷贖回

隨著終場哨響,世界盃“統治”資訊圈的情景也將暫告一段落。將視線轉回A股市場,弄清楚“白菜價”銀行股幕後的資金動向,顯然也十分有必要。

據《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統計,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霸屏”滬股通成交活躍股,共計17次上榜滬股通和深股通月度“十大成交活躍股”;25次上榜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合計42次上榜兩地交易的“前十大”。

同時,兩融市場方面,融資客則選擇快速離開銀行股,二季度以來(截至上週五),銀行股融資餘額快速下降了56.9億元;而今年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銀行股兩融餘額快速上升,彼時銀行股也曾階段性上演“大象起舞”。

十大活躍股42次花落銀行

在港交所披露的互聯互通市場(包含滬港通和深港通)每月成交數據中,銀行股是無疑最為亮眼的標的股,其交投的活躍度遠遠高於其他行業。而且,這一特點在滬港通中的表現尤為明顯(注:銀行板塊標的股主要集中於上海證券交易所)。

據《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統計,銀行股今年上半年共計17次上榜滬股通和深股通月度“十大成交活躍股”;25次上榜港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合計42次上榜兩地交易的“前十大”。在滬港通方面,銀行股的月度數據上榜率更是達到了三成,幾乎為“三分天下有其一”。

具體而言,國有大行和招商銀行(港股03968)是滬股通“前十大”的常客;平安銀行每月必上榜深股通“前十大”;而中信銀行(港股00998)、興業銀行也常常上榜港股通(滬)的“前十大”。

此外,大智慧信息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共出現在了37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中,銀行標的股中有4只入選,分別是中國銀行(港股03988)、建設銀行(港股00939)、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

其中,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更是坐到了平安銀行A股第三大股東的位置,持股量為4億股,僅次於中國平安(港股02318)及其關聯公司。中國銀行也在財報中披露,“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是以名義持有人身份,受他人指定並代表他人持有股票的機構,其中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資者持有的滬股通股票”。

“由於上市銀行股本數量比較大,滬港通和深港通資金能夠入圍股東榜單‘前十大’的情況自然屬於少數。但是,最關鍵的是它帶來的投資理念的轉變,從目前銀行股等大盤藍籌的市場表現來看,港股投資者的操作手法恐怕也不是對於過往投資習慣的簡單複製,而是對兩地投資者的操作手法進行了‘化學反應’”,市場人士指出。

該人士同時表示,“從港股市場顯示出來的交易特點來看,中小銀行獲得的認可度往往偏低,因為現在港股市場並不缺乏掛牌上市的地方銀行,因此滬股通和深股通資金並沒有在銀行股中多點開花,而是甄選了大中型銀行作為主要的交易對象。”

融資客拋棄銀行股

雖然今年年初,融資客攜槓桿資金快速佈局銀行股,但是二季度以來,絕大多數銀行股已經被融資客拋棄,融資客降槓桿意圖明顯。

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22家標的銀行中,僅建設銀行和北京銀行的區間融資額顯示為淨買入,但分別僅為2348萬元和1488萬元,其餘20家公司均為區間淨償還,22家銀行合計淨償還56.9億元。

具體來看,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港股01988)和交通銀行(港股03328)的區間淨償還額度最高,分別為21.87億元、9.41億元、6.06億元。

“雖然銀行股在兩融市場仍處於‘逆風狀態’,不過還算平穩”,上述市場人士指出。此外,融資業務投資者的減倉不一定是完全不看好銀行股,畢竟其資金成本遠高於普通投資者,融資的利率目前一般接近6%至7%,也就是說,融資買入銀行股的區間漲幅如果低於7%,投資者都很難賺到錢,而銀行股在目前的市況下適合防守但很難在短期實現飆升,融資買入資金大多又是不超過半年期限的中短線資金,堅守等待銀行股估值修復的成本會很高。

與融資客對於銀行股有所保留的態度類似,大宗交易市場對於銀行股也十分謹慎。今年以來,雖然交投依舊活躍,但是機構席位卻甚少作為買家露面。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針對上市銀行的大宗交易達99次,涉及21家銀行,成交金額共計36.73億元。具體來看,工商銀行(港股01398)交易次數為15次;其次為民生銀行,共計12次,常熟銀行排名第三位,為11次。

從交易席位來看,機構席位僅2次作為買家上榜大宗交易,交易對象分別指向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卻14次作為賣家上榜,交易對象包括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和中國銀行。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