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

付宇慧


在秦军完成一统霸业的路上,并非所向披靡,东方六国也非完全坐以待毙。这当中属赵、楚两国军队的阻击最为顽强,他们给秦军造成的伤亡也几乎不分伯仲,而秦国也几乎在这两国上顷全国之力。但若从主要战役的结果来看,那么对秦国来说赵国无疑是那个块最难啃的骨头。这不仅仅在于我们熟悉的长平之战,还有着许多一般人都不知道的过往。

或许大多数人对于赵国都停留在长平之战惨败的印象里,那个只会纸上谈兵、满嘴跑火车的赵括也让人觉得赵国在那次惨败之后将无力反抗。但通过翻阅史料,令人惊讶的是秦军即便在长平取得大胜,却依旧难啃赵国一根汗毛。这个境况,还要看下文细细说来。

▲《大秦帝国》中的赵括

这第一点要声明的就是,赵国起用赵括并非无人可用。在《千字文》文里有这么一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这里边提到了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前两位是秦国的白起和王翦,后两位则是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句话并非在于说这四人就是战国时期最好的四位将军,而是这四人都正好在战国末期,他们的一举一动几乎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

从将才来说,赵国在当时足可与秦国相媲美。且自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一直都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加之赵国北境常遭匈奴侵扰,它的边境军队实战经验也非其他六国可以匹敌。即便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军队在李牧的带领依旧数次大败秦军。这也是我们将赵国列为秦国最难打的国家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于赵国本身的国力,同齐、楚、秦、燕不同,赵、魏、韩三国乃是从春秋霸主晋国当中分裂出来的。这当中,魏国占有晋国曾经的核心地区,加之李悝变法,一度成为战国霸主。而赵国占有的是曾经晋国北部领土,也就是今山西北部、内蒙南部、河北、山东部分。同拥有八百里秦川沃土的秦国和占据整个长江中下游的楚国来说,赵国的土地简直又小又不利于耕种。这么说大家或许没什么概念,那就且看下文给出的数据(长平之战前):

楚国面积150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
秦国面积8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余万;
赵国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50万。

从上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比秦、楚两国,赵国的可用耕地简直捉襟见肘。即便如此,自伊阙之战(前293年)后到秦剪灭六国(前221)为止,这几十年间唯有赵国一直同秦国正面抗争。秦国坐拥4倍于赵国的国土面积,更为坚实的后勤补给,在长平之战后却仍要花将近40年的时间才将赵国消灭;而且这期间赵国还有反扑的机会,冲着这一点便可知赵国有多么顽强。

我们熟知的是:长平之战,赵括指挥无方,导致赵军大败,赵国士卒被坑杀40余万。不过实际上,这一场战役是赵军战死25余万,将领死后投降者被处决20余万;秦军自身伤亡也达25万。按照司马迁老爷子的话说,这一场战役后“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连秦国都“国内空”了,赵国的境况只会比这个更惨。当时赵括也是迫于无奈——赵国国君已派人去尚且富裕的齐国祈求粮食援助,齐国不肯。无奈之下,已经是几近断粮的前线军队只得被迫出门迎战。若是赵国军队能在正面打赢秦军,廉颇为何还要背负骂名坚壁清野而不出?只能说,赵国一开始就输在了后勤上,但是赵国的将士却用自己的意志顽强地扛了下来。当然了,这不是要为赵括翻案,毕竟他当时背负的可是赵国两百余年积淀下来的家底,就这样被他挥霍了实在可惜。

但即便主力打完了,赵国也并非空无一物。公关前259年,也就是长平之战后的一年,秦55万大军军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在廉颇、平原君等人的指挥下,赵、魏、楚三国联军共计28万余人大败秦军于城下,斩杀超过40余万敌军,一举抹平了长平之战的伤亡比。若不是秦国严苛的行政体系,连着两场大战下来,怕是没个7、80年都缓不过劲来。可惜的是,在几年之后的蕞之战中,赵国为首的五国联军共计百万余人惨败于秦军,使得东方六国真的无力再抗秦。

即便打光了最后的家底,赵国也没有被秦军轻易击垮。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军仅剩下的不过20万人相继于公元前233、232年赢下了肥之战和番吾之战,斩杀秦军21万余人,自身伤亡不过数万人。若不是李牧的存在,赵国也不可能仅凭20余万众抗击秦军。

纵观战国末期整个秦赵战争,从公元前236至前228年为止,秦军共计投入80余万人参与到灭赵的战争中,伤亡高达28万人。最终,秦军通过离间计,让昏庸的赵幽缪王赐死李牧,这才顺利攻下赵国国都。

公元前221年,随着的齐国不战而降,战国这一烽火不尽的时代落下了帷幕。翻看秦军横扫诸侯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赵国的将士们宛若铮铮铁刺插在秦国推进的道路上,成为了秦国最难越过去的那道山门。

1、《史记》

2、《战国策》


协虎战争史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廉颇、白起、王翦。秦国两个,赵国两个。不是说某个国家的不行,而是说其他国家的跟这四个比都是垃圾。

历史有一个评价: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在战国时期,能够打败秦军的只有赵国军队。历史学家对赵国的评价是:四战之国;(后面介绍下赵国的几个名将)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是全民皆兵,特能打仗。赵国历经战乱,首都几遭侵扰,四周诸国虎视眈眈。这一切迫使赵人分外的团结、耐苦、善战,也只有如此才能生存。

赵国地处太行山附近,国强兵盛,其军力为东方六国首,抵抗秦近百余年,而互有胜负。秦国要东出统一天下,首先碰到的就是赵国。赵国自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队的战斗力、生产力大增。

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倾全国力量攻打赵国。当时赵国45万军队,秦军号称20万军队,当秦国围困赵军后,秦昭襄王亲自到前线,发动将近60万军民,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投入战斗,断绝赵军的救援和粮道,赐民爵位一级。秦国对爵位相当的抠门,是靠杀敌来获得的,爵位可以用来抵罪用,相当于免死券,在长平之战,秦王上来就给爵位。最后,四十天的战斗,秦赵的伤亡比是3:2。最后,已经断粮40天的赵军,分四队突围的时候,主将赵括被射杀,赵军才投降。如果主将赵括不死,赵军或许真的就突围了。最终白起杀了40万投降的赵军,只留下了老弱200人送回赵国。

但是此时,秦军也损失惨重,国力损耗大半。秦王拒绝了白起继续进攻邯郸的建议,罢兵回国休养生息。就在此时,北面一个国家——燕国,一看赵国战败,赵国精锐丧失殆尽。就想攻打赵国,结果被赵国军队反打了一顿,赵军攻下了十几座城池。

赵兵以骁勇善战闻达于诸侯,尤其是赵武灵王改革后,赵兵单兵素质及军团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赵兵作战不足也是很多,如:

赵兵士气及作战意志的持续,更多的依靠主将的作用赵兵失败多是因主将战亡,而军乱而败。故只要赵军保持指挥官的存续,基本上赵兵很少溃败、投降,战亡也是成建制的。

赵国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国家,在战国时期,能够打败秦军的只有赵国军队。赵国的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赵国人全民尚武,而且骑射十分了得。从赵国的七子良将可以看出赵国的军力多么的强悍:

1.赵国最后的顶梁柱 武安君李牧

李牧是战国时期真正的打仗不挑剔,一辈子没打过败仗的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赵王迁在奸臣郭开(换廉颇也是他)的谗言下,夺了李牧的兵权。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前半生主要在北方防御匈奴,大破匈奴,灭了襜褴(chānlán),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公元前243年,燕国趁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后,入侵赵国。赵王派李牧进攻燕国,攻下燕国的武遂(现河北省徐水县西北的遂城镇)、方城(现河北省固安县南)

公元前233年,长平之战后,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大败秦军,斩首五万。

2.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廉颇

这位老爷爷虽然脾气不大好,但是其军事才能极高,能够和李牧、白起、王翦并列为“战国四将”,其能力可见一斑。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这位老爷爷打仗很有特点,早年攻打齐国的时候,以勇气闻达于诸侯。他要是打能打的对手屁滚尿流,后来守卫上党以及邯郸,白起拿他也没有办法。最后被秦国神将郭开(赵国的奸臣)给谗言打败,后出逃魏国。

战绩:

公元前284年,廉颇将,攻齐昔阳,取之。

公元前279年,廉颇将,攻齐。

公元前276年,廉颇将,攻魏几,取之。

公元前275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又攻安阳,取之。

公元前251年,廉颇为赵将,破杀栗腹,虏卿秦。

公元前250年,廉颇围燕国都。

公元前248年,廉颇攻燕。

公元前245年,廉颇将,攻魏繁阳,取之。

长平之战后,邯郸保卫战,廉颇大破秦军。

3.马服君 破秦猛将——赵奢赵奢不是很出名,但是他有个儿子很出名——赵括;纸上谈兵的哪一位。赵奢是最早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人。

赵奢当征收田赋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的下人仗着平原君的势力不肯缴纳。一脸:老子特么就不交,你能把我怎地,有种来打我呀?赵奢直接发挥了:社会我赵哥,人狠话不多。直接把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依法给剁了。平原君一听,卧槽,要杀赵奢。赵奢说:

“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带头率先垂范,则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

平原君一听,卧槽,这么有逻辑的人好久没遇到了,立刻把赵奢推荐给了赵王。赵王让赵奢掌管全国的赋税,果然,百姓富足,国库充实

阏与破秦,当时赵王问廉颇、乐乘,可以救援阏与吗,都说不可以。问赵奢,赵奢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赵奢大破秦军。

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满嘴跑火车的货,赵奢在临死前说过如果赵王让自己的儿子出战,绝对不可以。因为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而已,不堪大用。

阏与之战后,直到赵奢去世,秦军再也不敢进犯赵国。阏与之战,赵奢打的太他妈狠了,压根都没反应,秦军就被打全军覆没了。


嘟嘟读读


最难打的无疑是赵国,这不仅因为秦赵两国同出一源,血脉里都有好战基因,还因为战国时期赵国、秦国都具有统一全国的实力。此后赵国一直是东方六国拒秦的首道屏障,北拒匈奴,秦赵争霸,在国家的地理、人口、经济优势全无下,即使被白起坑杀40余万人、壮年男丁几乎全部战死的情况下,仍在次年就大败秦军……

先来看看秦灭六国之战的时间表:灭韩1年;灭赵14年;灭魏3个月;灭楚4年;灭燕6年;灭齐……呵呵,一个月也没用的了。

秦赵一家人死磕,其他都是看客。


1、秦赵同脉,血性强悍

秦赵是同一祖先:伯益,其因治水有功赐姓“嬴”。伯益后裔蜚廉、蜚廉长子恶来曾辅佐商纣王。蜚廉、恶来均是强悍战将,恶来“手裂兕虎”,可手撕野牛和猛虎。周武王伐纣时,恶来战死,蜚廉自杀。

蜚廉次子叫季胜。季胜有个后裔叫造父,有一年周穆王到西方巡视,乐而忘返。国人趁机作乱,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返回平定叛乱。造父因功封赵城,后人以赵为氏。恶来虽死,也有后人。周朝时的非子是恶来五世孙,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人称“嬴秦”。

春秋末期,赵氏曾差点儿被灭族,赵氏孤儿的故事举世皆知,但最终赵、魏、韩“三家分晋”,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秦国在远离中原的蛮地,曾被蛮人打得几乎灭国,也始终不受东方六国待见,但经六世努力,到秦襄公时正式成为诸侯。要说明的是:秦王室“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不姓嬴也不姓秦,而是嬴姓赵氏。原因是因赵氏封国大,名气旺,人才辈出,就以赵城为源,自称赵氏。

秦赵两国都有尚武之风,民风剽悍,蜚廉、恶来、赵衰(cuī)、赵盾、赵简子、赵襄子、赵桓子、赵献子、赵籍(赵烈侯)……如果说战国七雄中谁最有实力统一全国,非秦赵两国莫属。


2、北拒匈奴,秦赵争霸

赵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对军队进行改革的国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创华夏民族向蛮胡之人的学习之风,胡服代替宽大战服,传统步兵作战被改革,骑兵和弓弩兵成为军队主体,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制式骑兵部队诞生,赵国成为东方六国中作战能力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是唯一!

战国初期,秦赵争霸不断上演。赵武灵王曾装扮成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攻灭秦国。之后秦赵斗法,楼缓、蔺相如、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赵国名将辈出。慷慨悲凉之士层出不穷。当东方五国还在醉生梦死时,赵国就成为阻挡秦国入主中原的第一道屏障。

完璧归赵、渑池会盟中,赵国都是胜利一方。如果没有强大军队,外交上如何才能成功?而两国的第一次交锋是阏与之战,马服君赵奢一战面胜。

3、长平之战男丁40万被坑杀

秦灭六国中最惨烈的战役当属长平之战。战场源起是韩国无能,面对秦军迫境把自己的上党郡献给秦国。最终,赵国接手了这块“飞地”。如果没有实力,敢出手承接吗?赵国就是这样霸气!

随后,廉颇领兵拒秦长平。如果不是赵孝成王中秦国反间计,临阵换将,让纸上谈兵的赵括领兵;如果不是赵军被围,东方六国视而不见;如果不是秦国举15岁以上男丁全部参军阻击赵国援兵……46天后,弹尽粮绝的40万赵军就不会被白起全部坑杀。史载:消息传出赵国“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惨胜的秦国第二年举兵又攻赵。原因是赵国不愿割地求和,全国备战欲报血仇。秦昭襄王遂举全国之兵包围邯郸。史载:赵国兵士30余万皆为老年,13岁弱童也持器登城卫国。所谓哀兵必胜!邯郸被围5个月没有城破,秦国杀掉白起,换帅郑安平,再发兵5万。最终,粮草全部断绝的赵国等来魏、楚援兵,秦军兵败而退,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投降赵国。什么叫血性?看看男丁全无的赵国面对秦国就知道了。


4、痛打燕国,力抗强秦

一直做壁上观的燕国在邯郸之战后趁危出兵攻赵。被廉颇领兵击败,并围困燕都。其后燕国数次犯赵全被击败。

赵悼襄王六年,秦将蒙骜率军十万攻赵被击败,蒙骜被射杀而亡。赵幽缪王三年,秦军再出上党,意在赵都邯郸。李牧率兵一战称神,大败秦军,10万秦军全部被歼,秦军统帅出逃燕国。

随后,燕国再次攻赵,被李牧击败,燕军主帅自杀。再随后,赵国组织五国联军攻秦。如果不是楚军临阵而逃,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5、末代赵王复国抗秦

公元前229年,秦军攻赵,赵国中秦国反间计杀李牧。秦将王翦攻陷邯郸,赵王迁被俘。赵悼襄王的嫡子赵嘉在代地称王复国,汇合流散赵人与燕国联合,于易水河边再战秦军。直到公元前222年秦军才俘虏赵嘉,赵国被亡。

史载:赵灭之后,东方之国无一再可抗秦。从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2年,秦国最终攻灭赵国,是灭东方六国中用时最长、损失最惨重的。

赵国最终被灭还与天灾有关。史载:秦将王翦灭赵最终一战的前2年,赵国大地震,楼台、房屋、墙垣大半毁坏,地面裂开130步深沟,次年发生大饥荒。民谣说:“赵人大哭,秦人大笑。如果不相信,请看田里长不长苗。”

难道非秦灭赵,天要灭赵?


指动济南


先看看秦始皇灭掉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按理说,最强的国家要么是第一个被灭,要么是最后一个,齐国是传统大国,曾经强大到被五国围攻,齐闵王被杀,再也不想合纵抗秦,纵横家们的话,齐国人最后是说啥又不想听了,于是坐看其它五国被灭,其它五国中,以赵国最为厉害。



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发展,十分强大,虽然长平之战,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四十万赵国士兵被坑杀,但是并没有让赵国一蹶不振(换了其他国家恐怕早就完蛋了),但是赵国上下都没有因此而气馁,君臣勤政,大力发展农业,积累资本,积极结交其他国家,全国上下专心抗击秦国,在此情境之下,白起建议秦王不要攻打赵国,碍于白起的功绩,秦王虽然不满,但也没有表示异议,但还是没有忍住,仍然攻打了赵国。



赵国并没有怯战,赵军全线收缩后坚壁清野,退守都城,赵王亲自激励赵军,赵武灵王之子平原君也仗义疏财,让自己的老婆孩子亲自去前线帮忙,全国群情激愤,誓死抗击秦国,顶住了秦军的一次次冲锋,秦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邯郸却岿然不动,然而勤王仍然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攻打赵国,赵国向周围国家求援,但是各国要么等着赵国被灭,要么就是惧怕秦国的势力不肯救援,最后孤立无援的赵国最终在六国中式微,一蹶不振,秦国从函谷关内向外看的时候,惊喜的发现,已经没有人能够抵挡秦国了。


军事一点通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有书君认为,应该是赵国。同秦国消灭其他几个国家有所不同,灭赵国时,秦国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经过几代秦国帝王的努力,才完成了这个任务。从公元前283年开始,秦昭襄王就开始谋划灭赵国,他不断地对赵国进行挑衅试探。



但是直到公元前222年,秦政时期,秦国才完全灭掉了赵国。而秦国消灭其他国家,则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地取得了胜利,灭掉了这些国家。


有书君为你简单说一下秦国灭赵的过程。


长平关秦赵对峙三年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龁进攻韩国上党郡。韩将不愿投降秦国,便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赵孝成王接收了上党。秦军随后包围了上党,赵王连忙派廉颇率20多万大军去救上党。廉颇只能守住长平关,叫士兵们修堡垒,深挖壕沟,做长期的斗争。双方对峙了三年。


离间计白起射杀赵括


后来,秦国的大臣范睢用了离间计,使赵王听信谣言,启用赵括接替了廉颇。赵括领兵20万到长平关,加上廉颇的兵士一共40万。被秦国的大将白起设下埋伏,赵括被乱箭射死, 40万大军全部覆没。白起的大军乘胜攻打赵国邯郸,赵国形势危急。



赵魏联合胜秦


赵国说动魏王与赵国结盟,派兵救援。魏国派兵时受到秦国的恐吓,便在邺城就地安营。信陵君用计窃取了魏王的兵符,率大军去救邯郸。赵军和魏军两下夹击,打得秦军像山崩似的倒了下来。


王翦反间计灭赵


秦昭襄王死去后,秦王政亲政,派大将军王翦征赵。王翦运用反间计诽谤赵国的李牧,结果赵王杀了李牧。王翦乘机灭掉了赵国,俘虏了赵王。赵国只剩下了一座代城。公元前220年,秦国完全灭掉了赵国。


秦灭战国五雄



秦国消灭其他几个国家,则比较顺利。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30年,秦国用一年的时间灭了韩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只用了三个月;公元前226年到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楚国用了三年,可说是第二难打国家;公元前226年,秦国迅速消灭了燕国的主力;公元前221年,秦派兵灭齐,齐王不战而降。秦国最终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赵国最难打的原因:拥有较强的综合国力


六国中,赵国是最难打下的国家,有书君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赵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赵国经过学习胡服骑射,以及与匈奴的实战,部队作战能力很强。


赵国拥有比较多的兵力资源,长平关一战,就投入兵力达40万。赵国拥有很多军事人才,像赵奢,廉颇、李牧等。当然,赵国的经济实力也比较强大。


秦国的优势远远大于六国,经过商鞅改革,秦国国富民强。秦王重用人才,釆用远交近攻的正确决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秦国的改朝换代,可说是摧枯拉朽。人类历史发展虽然具有曲折性,但什么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秦始皇是我国第一的封建制度的国家的君主,他也结束了我国战国末期诸侯混战的局面。秦国通过吞并其他六个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朝代,那么秦国为什么要吞并其他几个国家呢?  

  秦灭六国的示意图


秦国起初也和其他几个国家一样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国是在 商鞅 变法之后逐渐变得强大。秦国在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 死后 秦惠王 继位后有了一个转折,秦惠王虽然杀死了商鞅但他一直励精图治将秦国治理的非常强大,之后秦国在秦惠王的努力下成为战国四雄之一和楚国齐国处于同等地位。

后来秦始皇 嬴政 统治秦国,由于嬴政是一个非常有野心和有能力的人,再加上丞相 李斯 的策划和帮助,嬴政有了一统天下的欲望,在这种欲望的催使下,秦国在嬴政的带领下逐步吞并了其他六个国家,一统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统一的王朝, 秦朝 。

我们都知道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并不是秦国而是齐国和楚国,秦国之所以能后来居上成为战国时期的霸主,甚至灭掉了其他六个国家一统了中原,与它自身一直不断改革和变阵是很有关系,再加上秦始皇嬴政的雄才大略才奠定了后来秦国统一天下的局面。所以秦国灭六国的原因很简单,它要一统天下所以灭六国是必须的。历史和世界都是一样的“优胜劣汰,强者生存”。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一国-楚国


在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其他六个国家的战争中一直都是所向披靡的,但有一个国家让秦国最为头疼,花费了最大精力和最多的兵力去攻打,但还是久久攻不下,这个国家就是楚国。  


  秦始皇的画像

秦国再攻打楚国的时候花费了比攻打其他国家更多的时间,为了攻下楚国秦国耗费了很多的兵力。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 王翦 率领了10万大军向楚国发起进攻,但由于楚国一直都是用武治国,所以兵强将勇,而且楚国的城墙坚不可摧,所以王翦迟迟没有攻破楚国的防线。

秦国与楚国的这场战争一直持续了一年之久,由于当时秦国已经打败了其他四个国家。楚国没有援助而且将士们斗志涣散,再加上一直都处于备战状态,导致粮草不足,所以楚国国君无奈只能撤军投降。虽然秦国最终打败了楚国,但是秦楚的这场战争双方都受到了消耗,秦国花费了两年时间才恢复国力。

楚国为什么会是让秦国最难打的一个国家呢?楚国也是 周朝 的一个诸侯国,楚国最初起源于河南新郑,楚国从春秋时期国力就一直很强。后来经过 楚威王 的统治和改革楚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但楚威王死后楚国的国力就逐渐衰弱,以至于最后被秦国所灭。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楚国之所以是秦国在灭六国的过程中最难对付的一个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它疆域辽阔,还与楚国强大的国力和基础有关。

战国七雄 争霸是我国很重要的一段历史。在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中秦国最终胜利了成为了霸者统一了中原。秦国为了能够成为霸者而策划了秦灭六国的战争,我们都知道一场战争除了双方的军事实力之外最重要的还有战略方针和军事策略。秦国为了灭掉其他六个国家采取了什么战略策略呢? 

秦灭六国的策略是由当时秦国的丞相李斯提出来的,李斯为秦国确定了先安抚魏楚两国,和燕齐两国交好,消灭赵韩两国然后各个击破的策略。最终这场战争的胜者是秦国,秦国以一国之力击败了六个国家成为 春秋战国 时期的霸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制度的国家。秦国的胜利不单单是由于秦国的国力强盛,还和李斯确定的战略方针有很大的关系,正是由于李斯为秦国制定了正确的战争策略,才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秦灭六国的战争策略是很成功的,历史上将这一策略命名为“远亲进攻”策略,正是由于这一战争策略的正确才为秦国带来了胜利,使得秦国成为这场战国末期诸侯混战的胜者。

从秦灭六国的例子上我们不难看出一场战争中确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策略是决定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正确的战争策略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战争中获得优势从而获得战争的胜利,秦国在灭六国的战争中获得胜利要归功于秦国确立的策略。

俗话说“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战局的历史事件更能很好的印证这句话。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几个时期之一,在这长达几百年的混乱时期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就是秦灭六国之战。 

在公元前223年也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末期的时候,有七个国家称霸于中原大地上,它们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由于秦国逐渐强大发动起了战争逐渐灭掉了其他的六个国家。

秦灭六国之战从公元前231年到公元前221年历时10年时间,在这10年时间中秦国相继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六个国家,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局面,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朝代,秦朝。

史书上记载的秦灭六国之战历时了十年,但是秦国为了策划和准备这场战争却花费了多年的时间。秦始皇嬴政成为秦国的国君后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当时的秦国丞相李斯向嬴政提出,远交近攻 的策略,所以秦始皇在第一年就灭掉了韩国和赵国,同时准备向其他国家进军,在 荆轲 刺秦失败后又灭掉了燕国,燕国被攻破后秦始皇又进一步向其他国家进军最终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原。

秦灭六国之战这场战争长达十年,在这十年时间中,秦国灭掉了其他六个国家可以看出秦国国力的强势。

希望我回答对你有帮助!喜欢的记得关注或点赞哦…


瞐虹侃篮球


赵国和楚国。赵国在长平之战主力部队损失殆尽之后,竟然又生存了30多年,不可谓不强!甚至到了最后的几次战争,赵军还2次击败过秦军的攻势。最后秦军动用反间计,屡战屡胜的赵军主将李牧被昏聩的赵王处死,赵国自毁长城而灭亡,不过赵国王室还北逃代地复了国,又坚持了6.7年才灭亡。

赵国的战斗力来源还是之前赵武灵王搞的胡服骑射,使得赵军的战斗力是极其强悍的。虽然之后逐渐衰弱,但相较其他国家战斗力还是不错的。除了秦国,赵国和其他国家的战争基本上就没输过,即使和强秦对打,7次关键性大决战,也是输5赢2,在六国里表现最好。赵国的缺陷在于它源于晋国的分裂,面积小人口少,只要拼消耗就得完。

战果七雄里,就属三晋比较吃亏,被夹在齐国中间,赵国在北边还能向北发展,韩魏两国四周被其他国家包围,几乎没有发展空间,魏国武卒随强也没用,没有发展空间,体量就那么大。

除赵国外,最牛的就是楚国了,楚国的特点是地广人多,整个长江流域几乎都是它的。当时华夏民族统治的区域,它占了一半多。不过楚国大而不强,缺乏名将名相,内部斗争激烈,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差,虽然抵抗坚决,但只要一决战,就一溃千里。若不是它地盘大,人口多,战略纵深广,王翦也不至于要60万来平定楚国。

其他国家里,魏国燕国也有过强烈的抵抗,信陵君死后,魏国就开始了厄运,作为世仇,秦国长年累月对魏国进攻,土地不断减少,但魏国反抗也很强烈,秦国灭了韩国赵国之后才彻底灭了魏国,还是靠的水淹大梁城,为了报复魏国的抵抗,始皇帝特地下令屠城。

燕王听了代王嘉的馊主意,杀了太子丹来缓解秦国的攻势,没用,不得不进行强烈抵抗,但燕军的战斗力并不强,很快就被攻破了国都,燕王逃到辽东组织抵抗,第二年被灭。

这里最奇葩的是齐国,坐视五国被灭,不仅不帮忙,也没有枕戈待旦,等到秦军突然兵临城下,齐王索性举国投降。

哦,还有个韩国,没说头,太弱小了,它完全被各国领土包围,没有发展空间,战国后期,韩国领土只相当于秦国一个郡,最后韩王安不得不献土请降。


云中史记


这个如果把时间段限定于“秦灭六国”的话,秦军碰上的最难打的对手应当是楚国。我没记错的话这也是春秋战国时在秦国历史上动用兵力最多的一次,另外一次是对赵国的长平之战,这两次大战动用兵力均达到60万。要知道,即使是几百年后的淝水之战也才有八十多万人,而那次前秦军队几乎把整个北方能拉的兵丁全带上来了。

最初,李信、蒙武二人兵分两路各率十万人进攻楚国,结果由于大军冒进被项燕打的大败而归。嬴政大怒之下想起了之前说打楚国要60万大军的王翦,事实证明了王翦是正确的,嬴政便亲赴称病的王翦家中探望并请老将军出山。老将军没有像白起那次一样,在嬴政答应了给60万军队的条件后便率兵出战。

王翦比李信更懂得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道理,王翦刚来的时候楚军也是动员了全国之力打算拼死一战,大概是50万人。两军摆开阵势之后项燕就懵了,对面跟来驻防似的,成天也不打仗也不训练,除了警戒哨一帮人就在营地里发呆。直到后来楚军实在受不了了就把一些人调离阵地,这时候王翦带人突然袭击,一下把楚军打散了,楚军再就没能聚起来。后来,兵临寿春,楚王负刍被俘。

当然,说着容易,王翦和那60万部队当年愣是在敌国境内耗了一年,要是秦国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反倒会是楚军耗死秦军。而王翦若不是参透了嬴政的心思,怕是也早就被生性多疑的秦王咔嚓了。所以说,对付楚国这一仗应该是最难打的。


军事新观察


秦始皇灭东方六国的战争中,我认为灭楚是最难的,后来有句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话最后应验在项羽身上了。说明楚人是强悍不可征服的人。为了灭楚,嬴政几乎倾尽了全国之力。

灭楚之前,嬴政召开了战前会议,商议作战方案。秦王嬴政首先发问灭楚要多少兵马?

老将王翦表示非六十万大军不可。嬴政听后不悦,60万大军几乎是举国兵力。是嬴政所有的家底,嬴政敢赌吗?

就在这时,年青干将李信说20万足矣。嬴政听后大悦,说:“王老将军,您老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秦王嬴政于是令李信率领20万大军开赴楚国前线,随军一起还有蒙恬将军。

当秦国的20万大军打过来时,楚国在干什么呢?此时的楚王心急如焚,征召全国臣民保卫楚国,于是一代战神项羽的爷爷项燕登场了,项燕带领他的八千子弟兵和项氏一族横空出世。一场交锋开始了。

首先,李信和蒙恬兵分两路,李信率军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蒙恬率军攻打寝丘(今安徽临泉),二人相约在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会师。战事起先对秦有利,李信和蒙恬都取得了胜利,打的楚军节节败退。可惜,小胜后的李信信心满满、自高自大,中了项燕的圈套。项燕一直保存着实力,故意引诱李信孤军深入。

最终,狂妄轻敌的李信惨败而归。李信的惨败,让嬴政悔恨不已,还是自己太大意轻敌了。嬴政痛定思痛,此时他想起了一个人,老将王翦。那么王翦何在?

在家养老,上次嬴政没有听从王翦的建议,王翦干脆请辞回家养老去了。嬴政决定亲自去拜会这位老将军,因为灭楚不能停,一旦停止,那么其他几国的残余势力肯定会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

嬴政见到王翦后,先是赔礼道歉,寡人糊涂,当初没有听老将军的,如今楚人反扑,希望老将军出面。王翦说,多谢大王垂青我,可是我年老多病,经常说糊涂话,让大王见笑了。嬴政知道这是王翦的托词,于是说,老将军,以前的事情就当他过去吧。

比起白起,王翦显然是个聪明人,再者说,识时务者乃为俊杰,他不想做第二个白起。于是王翦对嬴政说,既然大王这么信任我,让我出征,请给我60万大军。嬴政同意了。

不过在出征前,王翦让嬴政赏赐他良田和豪宅,说给自己和子孙,嬴政笑了笑答应了。当王翦大军行至函谷关时,王翦再次上书要求嬴政赏赐良田和豪宅。

我们不禁要问,堂堂的一个大将军要这些干嘛呢?他就不怕人家说他只是个贪图富贵名利的人吗?这就是为臣之道、做人的智慧了。你想啊,60万大军对于嬴政来说,几乎是所有的家底。现在嬴政的家底在王翦手里,如果王翦要造反,嬴政拦得住吗?所以,王翦唯有这样做表示我王翦对你嬴政忠心耿耿,只有自毁才能打消嬴政的猜疑,安心打仗。

当年王翦灭赵就是嬴政充分信任他,而对手李牧却遭到赵王猜忌,被王翦用离间计,兵败身亡。古代君臣之道莫过于此,所以王翦就算撕破老脸,不顾名节也要这么做。更可况,灭楚是一场苦战,天知道要打多久,如果一旦失去信任,被猜忌,很可能前功尽弃,一切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而且王翦要面对的对手是项燕。秦国战神对战楚国名将项燕,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交锋,这也是春秋战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一次的战争。

秦始皇的部队开进了楚国,秦楚军队玩起了相持战。王翦深知,楚国纵深很大,对手很强,不可能一下子并吞,只能步步为营,稳打稳打。

就这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形势发生了转变。秦军这边,王翦一边休养生息,一边鼓舞士气。

而楚国这边判若两样,楚国豪门世族林立,各种政治势力互相敌对,勾心斗角,派系斗争严重削弱了楚国的凝聚力。而且长期的相持也让楚王对项燕的动机产生了怀疑,极大地不信任项燕,认为项燕拥兵自重。

最后以至于粮草不济,项燕兵败自杀,他的衣钵只好由他的孙子项羽来继承了。与其说项燕是被王翦打败的,不如说项燕是败于楚国内斗。

随着项燕的战死,楚国也就走上了末路。公元前223年,嬴政37岁,王翦60多岁。楚王被俘,楚灭。


秉烛读春秋


战国末期,秦国的士兵所向披靡,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秦国消灭六国,嘴上说起来容易,但是实际中,可是非常之难的,那么在秦灭的六国之中,哪个国家是最难打的呢?相信每个人心中的评判标准都有所不同。仔细查阅一番历史,客观的讲,最难啃的骨头还是楚国。

秦国打楚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从时间上来说,秦打楚国耗费的时间比打其他国家更多,王翦带领十万大军攻打楚国,有趣的是,楚国一直是崇尚武力的,并且是以武治国,因此他们的士兵作战能力是非常强的,王翦一时半会无法攻破。战事持续一年之久,楚国面临粮草不足的情况,并且这个时候楚国已经是孤立无援,士兵们也是军心涣散。最终楚国只能选择投降。这还不是楚国能坚持这么久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楚国太大了,人口也多,战略纵深广。实际上强大的秦国,为了吃下楚国,战争结束后整整修养了两年才缓过劲来。

有趣的是战国时期,楚国曾经是最强大的一个国家,也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原的。但是改革失败后,楚国便一蹶不振,走向了下坡路。实际上在战国中后期除了楚国难打,有人认为还有一个便是赵国。严格的说赵国的战斗力也是非常的强,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士兵更加的勇猛,可以这么说,赵国在战争中,除了输给秦国,对战其他国家几乎没有败仗,但是赵国很快便被灭了,虽然赵国不难打,但是他的威胁太大了,说得直白一点,只要赵国被灭,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综上所述最难打的是楚国,不过这个难打并不是说他的威胁大,而是真的是不好打,国土太大,人也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