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民宿發展應遵循怎樣的市場邏輯?

分享|民宿發展應遵循怎樣的市場邏輯?

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大陸地區客棧、民宿總數為53852家,而到2017年年底增長到20萬家的規模。所以在國內民宿市場宏觀環境變化、消費升級、酒店業面臨產品更新迭代的時代背景下,井噴式的發展模式使民宿業成為了下一風口所在。

那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民宿的發展應遵循怎樣的市場邏輯呢?

總所周知,民宿是以其鮮明的特色、差異化的環境、有親和力的氛圍、靈活多變的經營方式展現著住宿行業不同的產品特質,就以其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民宿不僅促進了旅遊“住宿業”概念的清晰化,豐富和完善了住宿業產品的體系,更充實和強化了住宿業的組織架構,尤其是2017年10月國家旅遊局出臺的《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使長期遊離在體制外的民宿徹底告別了以前尷尬的處境,正式成為中國住宿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提升了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但在民宿的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非理性的發展方式,如缺乏深入的市場論證,憑熱情、靠感覺、一哄而上的“大躍進”發展方式顯然背離了市場規律現象比比皆是。同時表象化的文化運用方式以及不舒適的產品狀態,使特色化標牌下的民宿重新走向了同質化的窠臼模式。

因此在總結近年來民宿業發展的經驗教訓下以及中國旅遊市場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民宿業的市場發展邏輯可遵循一下幾點原則:

分享|民宿發展應遵循怎樣的市場邏輯?

一、區位品級是前提

區位品級是指特定場所或空間各種條件因素的豐厚程度與能量大小,其高低直接影響到主題的市場覆蓋能力、產品差異化吸引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可持續創新能力以及議價能力,所以對於民宿而言,遵循市場發展的邏輯是優化區位品級,充分考慮不同區位各種條件因素的差異,實施最優化的選址政策。

因為區位品級的高低決定著民宿未來市場的廣度與深度,影響著民宿規模、投資大小、服務功能設置、預算決算、人力資源計劃、品牌設計與推廣等發展戰略決策,更決定著民宿風格、產品設計、服務方式、市場營銷方式等經營策略的制定。

二、專業性是基礎

民宿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理性科學的市場定位、功能定位與特色定位;產品配置的人體工程學水平;藝術裝飾對美學規律的遵從;服務的溫馨、親切與趣味上......

它要求民宿在設計、建設與運用過程中,高度關注其地理位置、周邊環境、交通可進入性、地方特色、產品基本舒適度等要素,依據民宿特質,把握市場需求,注重產品的品質與系統的有效性能,從而實現民宿市場美譽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分享|民宿發展應遵循怎樣的市場邏輯?

三、個性化是動力

作為一種特殊性住宿產品,在民宿中消費者更加期待產品的差異化和個性化的特質,只有文化與功能的交融,品位與服務齊暉才能把握民宿市場競爭的核心。

但需要強調的是個性絕不是隨意,個性化是民宿主人對所在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興趣,有一定理解,為民宿產品開發找到了豐富的營養和素材;是民宿主人擁有將所在地文化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吸引力產品的能力和眼光;是民宿主人的文化分享熱情;是民宿主人在以賓客為中心理唸的基礎上,通過硬件建設、軟件設計體現出對賓客無微不至的關注與呵護以及每一位從業者對賓客發自內心的喜愛以及付出。

四、舒適性是保證

所謂舒適性是指環境對人的刺激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它是一個複雜的動態概念,會因人、因時、因地而不同。就住宿業而言,環境包含硬件環境、服務環境和心理環境三個層次,提升民宿產品的舒適性必須關注這三個環境的建設。具體而言,即建設“八個一”關鍵環節:一種可依託的旅遊資源與環境空間,一張舒適的床,一個能夠鬆弛身體、放空大腦的熱水澡,一頓可口、提神的早餐,一處充滿芳香的交流空間或場所,一位充滿魅力的民宿主人,一段可講述的居留經歷,一段令人回味的人生記憶等。

文章來源 | 環球旅訊(有刪減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