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作為城市變遷的記錄者、發展的見證者,商業地標除了是區域、城市的“時尚策源地”、“約會中心”、“最佳外拍背景”,同時應肩負著“城市、區域嬗變和進化的濃縮體現”這一重要使命。

解構城市商業地標,見證區域蛻變之路。安居客特推出“地標看成都”系列策劃,本期,我們接著來看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北改”遲來 “北亂”城北盼新生】

與城東一同趕不上城南、城西的步子,城北自上世紀90年代被冠以“北亂”的帽子後,其發展節奏一直慢於平均水平,甚至很長一段時間裡,給人以“被成都拋棄”的錯覺。

不比城東“宜居宜養,生態健康”的先天優勢,城北因有著大量批發市場,商業整體呈現為產品廉價、服務檔次不高,且小商販雲集、人員混雜,致使區域長期配套滯後、商業低端、交通擁堵、環景髒亂,給人以“髒亂差”的不良印象。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特別是“城市向東”政策的提出,城東駛上了區域發展的“快車道”。眼看已經墊底,城北似乎並不為之所動,照舊停滯不前——大型開發商、高端品牌、新進人才無一不對城北敬而遠之,甚至網友都發文《關於著力改善成都城北交通現狀的建議》,催促政府部門能有所動作……而城北,到底在等什麼?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其實,這是個誤會。

城北因區域廣、面積大、人員多,從前期綜合規劃,到“北改”的正式提出,歷時彌久。作為成都市規模最大的民生工程,“北改”涉及金牛、成華、新都三區,東起新成華大道,西至西大街-金牛大道,南抵一環路,北至繞城高速金牛、成華北邊界,規劃總面積約195平方公里,工程項目約360個,所涉及到的棚改拆遷戶,更是數字龐大。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時間去克服難題、逐步推進。短期內,城北給人以無明顯改善的視覺感知,不足為怪。

即便如此,成都市政府還是提出了“一年出形象、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變化”的發展目標,並於2012年2月正式啟動“北改”。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地標“變臉” 新生城北初長成】

如果說城東的“崛起”是厚積薄發,那麼新城北的“養成”則是一出“變臉”。

動作慢,起步晚,先天不足的城北,即使搭上了“北改”這班順風車,沒有“硬貨”撐場面,還是難以打破老舊印象——“寧要城南一張床,不要城北一套房”,道盡了城北的辛酸和無奈。

對於“北改”中的城北,想要一改舊面貌、塑造新形象,商業突圍是關鍵——作為區域“門面擔當”,商業的繁榮程度直接反映著區域的綜合實力、發展潛力、價值空間。

在城市商圈隨人口外遷、從市中心向城市各方向擴展的今天,面對百十個專業市場、近百萬消費需求,儘管已有華潤、保利、藍光等品牌開發商率先“試水”,但以底商為主的商業形態,遠不能滿足城北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生活需求。

城北太需要新型、高端商業來填補空白、裝點門楣!

2012年12月,“第一個吃螃蟹”的金牛萬達廣場,在人民北路宣告開業,就此拉開了城北高端商業入駐的序幕。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金牛萬達)

作為萬達商業地產“第三代城市綜合體”成熟作品,當時西南最大、檔次最高的城市綜合體金牛萬達,總佔地200多畝,總開發面積近120萬㎡左右,集居住購物、休閒、餐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以“兩倍於春熙路、三倍於錦華萬達”的規模,成為城北新商業“體量座標”開創者。

緊隨其後,泰業北城廣場、飛大壹號廣場、成都宜家二號店等商業體,走不了“體量取勝”的路子,開始在業態上“玩花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2013年9月開業的金牛凱德廣場與12月開業的福地廣場。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金牛凱德)

商業面積約10萬㎡的金牛凱德廣場,入駐品牌已超400家,主打家庭消費路線。其最大的亮點是有一座 1.3萬㎡的空中花園,此外還設有咖啡館、寵物園、多功能運動場、兒童遊樂場、青年活動區和老年健身區。多樣的業態呈現,使金牛凱德成為交大片區娛樂化、個性化、綜合性一站式的地標性購物中心。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福地廣場)

總體量約18萬方的福地廣場,肩負著“升級大豐商業檔次,改寫大豐商業格局”的重要使命。除了家樂福、蘇寧電器等知名品牌的入駐,福地廣場全方位滿足著大豐居民多元化、多樣性、一站式的消費需求。

如果說金牛凱德、福地廣場是片區性的“業態地標”,那麼被譽為“城北第一座真正全業態綜合體”的龍湖北城天街,則將影響力擴展至整個成都。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龍湖北城天街)

2013年12月開業的北城天街,是龍湖“天街系”在成都的第一個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約70萬方的總體量,龍湖北天街包含著大型商業、精裝公寓、龍湖旗艦soho等多條產品線。其中,近30萬方的大型購物廣場,呈現為全新的“體驗型”購物模式,涵蓋了百貨、餐飲、休閒、娛樂、親子等多種業態。自此,五塊石片區居民才首次感受到,出門即有大型高端商業的優質體驗。有媒體報道稱,龍湖北城天街開業當天,即吸引了近20萬人次競相湧入。

龍湖北城天街的出現,是城北商業在水平方向的跨越;綠地城的現身,則是城北商業在高度上的突破。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綠地城)

2014年,熱衷打造摩天樓的綠地聞風而至,為城北獻上一座約86萬方的城市綜合體,其中包括202米高的商務辦公區、近46萬方的商業中心(涵蓋12萬方購物中心、海派風情商業街、中央露天劇場、精英商業街等)。綠地城的出現,不僅是讓城北多了一座“又高又壯”的新地標,更重要的是,它讓人們在談及城北時,語氣裡多了幾分驚歎。

【多點開花 “財富城北”需慎行】

火車站整改、道路規劃、市場搬遷、舊城改造…… “北改”帶給城北的,除了“舊貌換新顏”,還有人氣、商氣、財氣的高度集聚——在南、西、東三個方向均大局已定時,初上路的城北,無論開發空間還是未來潛力,都存在太多可能。尤其是手握大量的土地儲備,在土地資源稀缺的主城,讓城北更為耀眼。

恰如其分,“財富城北”的打造理念被順勢推出。華潤、金科、瑞安、保利等一批品牌開發商聞風而動、緊抓機遇,競相入駐開工,給已經燃起的城北商業,更添了一把火。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華潤熙悅廣場)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的城北,已開業以及在建的商業綜合體共10個,預計將帶來超146萬㎡的商業體量。其中定位於區域重點形象工程的青龍廣場,是成華區政府在青龍場著力打造的首個複合型城市綜合體。

用“花樣”助攻“北改” 看城北地標的“變臉”大戲

百花競放的商業氛圍,直接推動著實現“財富城北”的步伐加速邁進。而喜人形勢背後隱藏的風險,卻不容忽視:受樓市行情、新房政策驅使,越來越多購房者開始關注並選擇城北。敏銳感知的房地產開發商,怎能錯失這樣的良機?於是,商業扎堆的現象,開始在城北出現。

如何避免重走“城南關店潮”的老路,如何堅持 “城北特色”,打好商業、“北改”的差異化之戰,對大步邁進的城北來說,還需要多幾番審慎思量、多幾重市場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