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副中心要来了,7城竞争上岗,南充是“种子”选手

今天,

我们来说一个严肃的话题——

对于偌大的四川,

成都的一城独大究竟怎么破。

凭良心说,“独大”不是成都的错,

但四川只靠一个成都,当然不行。

四川召开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不仅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更明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毫无疑问,“主干”肯定是省会成都,更令外界关注的是,究竟哪座区域中心城市能够崛起成为经济副中心?

种子选手: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

那么,究竟谁的实力更胜一筹?还是得拉出来比划比划。

01

经济副中心,关键词还是经济,先看一张图↓↓↓

四川经济副中心要来了,7城竞争上岗,南充是“种子”选手

去年,四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0万亿元,其中,成都以1.39万亿元,占比达到37%,可谓遥遥领先。

排行老二的绵阳GDP总量为2074.8亿元,成为四川首个跨过2000亿门槛的地级市。德阳、宜宾、南充则紧随其后,逼近2000亿大关。在“1500亿”一档,泸州、达州、乐山差距并不大。

但同时也不难看出,在绵阳领军的第二梯队里,并没有绝对的“霸主”,大家“咬”得很紧。

四川经济副中心要来了,7城竞争上岗,南充是“种子”选手

除了成都以外,其他市州的经济排名并非一成不变,甚至一个大项目就可以改变局面。

02

事实上,四川建经济副中心这一举措早已有迹可循。

今年3月,彭清华调任四川省委书记。

在4月举行的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仪式上,彭清华提出要深入研究思考事关治蜀兴川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第一个课题就是要处理好支持成都率先发展和注重区域均衡发展的关系。

他开门见山地说到,“这段时间,我听得比较多的是四川区域发展布局问题。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认为应集中支持成都率先发展,另一种是认为应更加注重区域均衡发展。我认为,这两种看法各有道理,应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广东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以全省31.2%的面积、54.5%的人口,创造了近80%的GDP,而近年来,广东珠三角以外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占比在稳步提高。

据媒体报道,5月以来,彭清华密集调研,绵阳、德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种子选手”已悉数在列。

但截至最新的全会公报,并未指定点名,看来是要“竞争上岗”了。

03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一条好汉三个帮,成都是需要帮手的。

问题是,怎么帮?如何互帮互助?先来看看经验之谈。

在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邓玲看来,上述7个“种子选手”目前都还不具备马上成为经济副中心的条件,倒是川南几个城市已经有比较好的集聚度,如果把它们看成一个“超大城市”的话,很可能成为经济副中心。

四川经济副中心要来了,7城竞争上岗,南充是“种子”选手

(图据《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邓玲说,区域不协调是四川的“老大难”问题,虽然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等7个城市GDP都超过1500亿,但离成都依然还很远。

“单个城市要成为副中心,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要靠一些城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邓玲说。

“建经济副中心,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如果能在制度上进行大胆创新,很快可以组团式发展。”邓玲希望,能够更大力度地推动同城化发展,激发更多的合作。

当然,副中心一定是“干”出来的,要用业绩说话。正如彭清华所言,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一定能够形成几个经济总量3000亿元到5000亿元左右的城市,“到时候我们会敲锣打鼓把‘副中心’的桂冠给你戴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