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神探”和他的“破案经”

“鄠邑交警刘红毅,‘神探’破案人称奇。交通肇事你甭逃,‘火眼金睛’抓住你。”这是西安市鄠邑区群众对公安鄠邑分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副中队长刘红毅的由衷夸赞。

现年40岁的刘红毅,自1999年参加公安工作,一直坚守在交警大队不同岗位上,特别是自2010年初担任公安鄠邑分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副中队长,从事事故处理和逃逸事故侦破工作以来,先后参与破获重大逃逸事故案件100余起,破获其他逃逸案件300余起,参与处理各种交通事故2000余起。他在多年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及处理事故工作中,创新出“五心”“破案经”,被人们誉称为“神探“,成为交警队里执法办案的“土专家”、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破案能手。他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被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评为先进个人,被西安市公安局评为优秀民警,被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先进个人。

刘红毅的“五心”“破案经”是:“细心”,就是在侦破重大疑难案件中,首先要做到立足现场,客观真实,对现场勘查工作做到细致、全面,动静结合,能主动发现痕迹物证,又能对痕迹物证科学分析,寻找蛛丝马迹,能准确划定侦查、勘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做到条理清晰,指挥得当,细致入微。通过对现场周边环境、地形道路情况的细心了解,确定逃逸车辆可能逃逸的方向,为案件的排查提供方向性。“耐心”,就是在侦破逃逸案件中,要有极强的耐心,第一时间在现场收集证据,调取监控查看,分析事故成因,确定案件侦破的大致方向,发动民警对嫌疑车辆进行排查,以破获案件。“用心”,就是运用科技手段加传统摸排走访,掌握新的公安平台、互联网查询功能、微信等的使用。对全区路段和监控,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加快案件线索查询速度。“热心”,就是对青年民警热心培养,在查处逃逸案件中,带领年轻民警多实践,做好传、帮、带,毫无保留地将老民警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民警,让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尽快成为侦破逃逸案件的行家里手。“公心”,就是在处理案件中,办案民警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对案件当事人一视同仁。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先入为主,不主观臆断,公平公正,化解矛盾,秉公执法,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事故办案民警要有‘五心’,一句话概括就是要有‘匠心’。要用工匠精神去办案,把案子办成铁案。”刘红毅如是说。

2015年10月8日上午8时许,河南籍个体车主王某驾驶自家货车去宝鸡市拉货,经过鄠邑区境内,和一辆轿车相撞,王某感到自己的责任不大,但又担心自己是外地人,当地民警会偏袒本地人,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中午时分,王某来到刘红毅的办公室,从口袋里掏出一沓百元大钞,硬往刘红毅口袋里塞,请求刘红毅在事故处理中予以关照,当即被刘红毅拒绝。事故处理完后,王某对公正、公平的处理结果非常满意。他感动地说:“俺是外地人,出了事故,俺责任不大,又怕民警偏向当地人,没想到俺的担心是多余的,交警秉公处理,俺打心眼里敬佩他,感谢他。”事后,刘红毅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事故处理民警,就要用工匠精神去办理案件,秉公执法,为警清廉,不徇私情,一碗水端平,要让群众在案件处理中感受到法律和真情的温度。要真正把案子办成铁案,不要让群众在背后戳脊梁骨。

今年6月4日凌晨5时55分,公安鄠邑分局交警大队接到当地派出所转警称,在鄠邑区重阳路蒋村镇青三村南发现一具尸体,疑似交通肇事逃逸。警情就是命令。值班副大队长张鹤带领刘红毅和事故中队民警立即赶往事发现场。通过对现场的细致勘查,刘红毅发现现场留有少量塑料碎片及一LED灯头,从而确定这是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经调查,60岁的李某凌晨在重阳路锻炼时不幸被撞身亡。随后,刘红毅带领事故中队民警展开调查,经过对现场遗留塑料片的比对,最终确定肇事车辆应是一辆红色类似御捷牌四轮老年代步车。刘红毅对肇事逃跑车辆沿路的监控进行调取,发现该车来回方向均在东西七号路蒋村镇郝寨村出现,随即民警以郝寨村为重点展开排查,发现该村共有7辆类似御捷牌四轮老年代步车,其中3辆为红色。刘红毅和民警与其中一辆车主74岁的聂某联系,但聂某闪烁其词,谎称自己在县上企图蒙混过关。在铁的证据面前,在民警的说服教育下,聂某迫于法律威严和思想压力,于当日下午4时投案自首。聂某供述,其驾驶红色御捷四轮老年代步车沿重阳路由北向南行驶至青三村南时,与在该路晨练的李某发生碰撞,聂某见状仓皇驾车逃逸,受害人李某当场死亡。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历时10小时,在刘红毅带领办案民警的攻坚下成功告破。聂某对刘红毅说:“你们交警真神咧,我这车没牌没照没保险,你们咋一下子就查到我咧。这案子查破咧,我认罪咧,思想也解脱咧。我一定积极赔偿,争取人家谅解,宽大处理。”

多年来,刘红毅在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用创新推出的“五心”“破案经”,成功参与侦破了一批交通肇事逃逸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人民警察执法为民的庄严承诺。面对记者的采访,刘红毅诚恳地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娃,我今天能当一名人民警察,是我的光荣。我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警徽,对得起这身警服,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不辜负党和父老乡亲对我的培养。”(本报记者黄保山刘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