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漲十倍絕不會是房價!

昨天公佈了上半年重大經濟數據基本符合預期,只不過權威部門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房地產稅收的制定,由此看來炒房的好日子或許不會太久了,不過房地產一旦崩塌確實對經濟是巨大的衝擊,涉及到的行業太多了,譬如銀行、鋼鐵、水泥、基建、建材、家電等等,最大傷害的恐怕還是炒房最後接盤者,房子與股票相比流動性更差,我國的民眾有一個陋習就是買漲不買跌,房價如果暴跌房子無法出售的,試想一套房子幾百萬、甚至幾千萬誰敢接盤?今年以來表面上看房價繼續瘋狂上漲,實際上與炒作有很大關聯,最主要的新開樓盤十分稀少也促使投機炒作更加瘋狂;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兩句話,在這樣一個敏感時刻裡,絕對深得底層人民之心,無他,道出了“望房生嘆”者的心聲罷了!特別是從去年年底開始的一線城市牽手二線城市上演的這出瘋狂上漲的樓市之歌,斷送了無數買房者的夢,而中央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定位問世之後,立馬穩固了底層怨憤不已的民心,穩定了抱怨者仰天長嘆的愁緒,真如同及時雨一般!如果房價控制住了未來十年投資漲十倍的就只有股票了,

如果不是股票也絕對不會是房價,試想一線城市目前有的地段30萬一平方會漲到300萬一平方嗎?更為可怕的三線城市平均每套房價300萬左右還能漲到3000萬?如此下去還能讓老百姓活嗎?房市虹吸了幾十萬億資金什麼地方能容納?唯有股市方能接納,股市大發展之目的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只是,倘若你天真的以為這句話是道與"炒房者"聽得,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說老實話,買不起房的人真不應該怨恨炒房的人,無他,他們不過是在特殊的體制下佔得先機、先行一步罷了!如果錯誤的將房價高企歸咎於無良的開發商、罪惡的炒房者,那麼,講老實話,若是你這種認識不發生改變的話,你這輩子很難買得起房子,儘管我自己也是無房者中的一員。我知道怎麼樣能夠討得無房者的認同,但那會違揹我不說假話的原則,若不揭開這塊紗布,我們不過是一直蒙在被中的意淫者,除了將滿腔的怨氣發洩給開放商的囤積居奇和炒房者的一擲千金外,我們又能收穫些什麼呢?開放商的無良是被土地財政強逼出來的畸形人格,炒房者的罪惡是被貨幣超發倒逼出來的自保之策。為什麼這麼講?因為94年的分稅制在重新理清中央與地方的稅收歸屬之後,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土地財政的副作用。地方要發展,錢從哪裡來?所能指望的就是土地財政這塊大頭了。地方政府深知細水長流的發展之道,在大規模城鎮化的背景下,一方面是新進城者對房子剛性需求的急切渴望,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像扣牙縫一樣地往外賣地,供需的嚴重不平衡,也就不可避免的推漲了土地出讓價格的節節攀升,那麼建築在土地之上的附屬品的價格也就不可避免的水漲船高,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要靠買房的人來買單!稅收問題或許可以解釋開放商的無良,貨幣超發則可以解釋炒房者四處興風作浪。

貨幣超發的直接後果就是貨幣資產的貶值,先富起來的人不可避免的想要尋求一種抵禦通脹的手段,固定資產就成了首選。特別是98年福利房改革之後,明眼人立馬覺悟到,商品房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你不買,你才是傻子!於是,千禧之年的開始十年,但凡買房的人,都順利的跑過了通脹。貨幣超發不僅沒有縮小貧富差距,反而因為房子的保值作用順利的拉大了這一差距。有房者繼續廣 、多購房,無房者繼續一點一點的攢錢,結果十年辛苦不如房價一夜暴漲,也就只能是“望房興嘆”,恨不出生富貴家!如此一來,破解房價高不可攀的頑疾,就必須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上同時發力,否則只能是無力迴天。任你調控政策再剛猛有力,須知,彈簧壓得越低反彈得越厲害,最終受傷害的還是底層渴望買房的人!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覺得“房子不是炒的”這句話不是道與“炒房者”聽得,因為只要畸形的財稅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興風作浪,炒房的人就絕不會安於現狀,除非你讓他們將資產轉移到海外!而眼下來看,這又不現實,所以它只能是道與財政部和央行聽得,畢竟是他們制訂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綜合來說,要想遏制房價過度炒作的良方唯有儘快推出房產稅,如果每戶除了第一套住房之外的所有房子都要徵稅,並按照多餘房子按數量逐步增加稅收的政策就更有效,譬如第一套不收稅、第二套收25%、第三套收50%,以此類推完全可以遏制房價;假如房價下跌對於股市絕對是利好,房市虹吸的資金太多了,每個城市的炒房資金都有百億之上,由此看來在未來的十年或許股票比房子保值,漲十倍的絕對不會是房價、而是股票!房子,本身就是安家樂業的必需品,是用來遮風擋雨的庇護所,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房子的意義也越來越多,比如除了能滿足遮風擋雨外,更講究舒適度和品質,但歸根結底它也是房子,而不能當成股票一樣炒來炒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