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籍上将刘振华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刘振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 2018 年 7 月 11 日 7 时 3 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97 岁。

刘振华同志 1921 年 7 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 ( 今泰安市 ) 大汶口镇东大吴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受革命思潮的影响,1938 年 4 月,参加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 4 支队,1938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刘振华同志历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 4 支队警卫连战士、排政治员、连政治干事、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第 4 支队 1 团 2 营政治教导员,鲁中军区第 3 军分区 9 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1940 年 8 月,在攻打莱芜寨里战斗中,刘振华同志率领 " 钢八连 " 突击队,为全营打开前进道路,与兄弟部队一起消灭了 100 多个日军和全部伪军。由于多次出色指挥战斗,刘振华同志被誉为 " 能打仗的政工干部 "。在一次反扫荡中,山东纵队第 1 旅副旅长廖容标亲临指挥,大部队突围后,留在村中坚持指挥的廖副旅长腿部中弹,鲜血直流。这时敌人的合围圈越来越小,在此危急关头,刘振华同志一面指挥 2 营抗击敌人,一面吩咐副营长胡念筠背着廖副旅长冲出村庄,且战且走 5 公里,终于摆脱敌人的追击。

解放战争时期,刘振华同志历任鲁中军区赴东北干部营副政治委员,东满人民自卫军直属第 1 支队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宽甸警备司令部司令员,辽宁军区保安第 3 旅副政治委员、第 2 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 3 纵队 7 师 20 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第 40 军 118 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进军广西和解放海南岛战役。1947 年 5 月,刘振华同志在第 20 团 9 连深入开展了 " 吐苦水、算苦账、挖苦根 " 诉苦教育试点,增强了战士们的政治觉悟和纪律观念,大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这就是闻名全军的 " 诉苦教育第一课 "。这个教育经验被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罗荣桓充分肯定,在东北部队全面推广,后来被毛主席称为 " 新式整军运动 "。1948 年 10 月,刘振华同志所在的第 3 纵队参加了夺取锦州的战斗,第 7 师担负实击任务。时任师政治部主任的刘振华和参谋长苟在松率领第 19 团突击队,仅用 15 分钟就在城北撕开了突破口登城成功。经过 31 个小时的激战,胜利解放锦州。接着奉命东进,参加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大会战。辽沈战役刚结束,刘振华同志所在的第 3 纵队又奉命挥师入关,投入平津战役,参加了包围北平和攻占南苑机场的战斗。1949 年 2 月 3 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入城式。3 月 11 日,刘振华同志所在师改为第四野战军第 40 军 118 师。

新中国成立后,刘振华同志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 40 军 118 师政治部主任、副师长,120 师师长,118 师师长,第 40 军副军长、参谋长、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1950 年 4 月,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奉命解放海南岛。第 40 军参加了解放海南岛的总攻战斗。在总攻前,第 15 兵团决定先派 2 个营、后出 2 个加强团的兵力,分批潜渡海南岛,以改变岛上的敌我态势,然后里应外合,接应主力大规模渡海强行登陆。3 月 26 日,时任第 118 师政治部主任的刘振华指挥加强团潜渡,很快夺取了滩头阵地,并在玉包港附近,收拢了 3 个营 50 多艘船的兵力,向五指山挺进,与琼崖纵队会师。4 月 15 日,第 15 兵团向海南岛发起总攻, 第 40、41 军相继登陆成功。5 月 1 日,海南全岛解放。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刘振华同志所在的第 118 师首批开赴朝鲜。1950 年 10 月 25 日, 第 118 师在温井以西布下了口袋阵,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志愿军 勇士们奋不顾身扑向敌人,经过 2 个多小时的激战, 全歼充当美军 " 开路先锋 " 的李承晚军第 6 师 2 团 3 营和 1 个炮兵中队。当晚又与兄弟部队歼敌一部,攻占温井,从而揭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第 118 师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后来,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把 1950 年 10 月 25 日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第 118 师作为第 40 军的主力,在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每次都是打先锋。刘振华同志曾 3 次率部打过 " 三八线 ",围歼李承晚军第 8 师于横城。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刘振华任第 118 师副师长,后被任命为中朝联军游击支队支队长,率领游击支队进入翁津半岛,肃清了该岛上的全部土匪。刘振华同志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1970 年 11 月,刘振华同志被任命为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大使。刘振华同志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一面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一面抓好使馆内部的组织和作风建设,加强外事纪律,严格请示报告。使馆一直保持着团结、朴素、扎实的工作作风,大家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努力完成中央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1976 年 6 月,刘振华同志离任回国,被任命为外交部副部长和外交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副组长,分管外交部的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他勤勤恳恳,勇于负责,大抓思想工作、干部管理和机关作风改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979 年 1 月,刘振华同志重新回到军队工作,先后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刘振华同志注重做好新形势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把雷锋精神贯注到基层连队建设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上。为提高部队干部、战士的科学文化知识,沈阳军区在全军率先创办了现代管理学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现代管理人才。1986 年,刘振华同志指导兴办吉林白城市边海防干部子女学校,倾注了大量心血,解决了军区边海防干部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多年来,这所学校为部队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987 年 11 月,刘振华同志调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他深入基层,广泛接触干部战士,狠抓部队的薄弱环节,重点抓了各级领导机关的作风问题。在北京军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他在肯定军区取得的 12 条经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8 条建议,对改进机关作风、加强基层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在部队引起强烈反响。他不仅提要求,还率先垂范。1988 年春节,他来到北京卫戍区连队,和干部战士谈心,检查连队营房、食堂、厕所和内务卫生,晚上冒着严寒到执勤点查哨,除夕夜下伙房帮厨,为北京军区机关干部做出了榜样。1988 年 4 月,他千里迢迢奔赴云南边疆的老山前线,代表北京军区党委和首长看望参加轮战的部队。他还亲自给军区师旅以上干部宣讲 " 老山精神 " 的深刻内涵,在他的积极倡议和亲自领导下,北京军区深入开展了 " 老山精神 " 教育活动,极大地促进了部队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0 年 4 月免职,1998 年 7 月离职休养后,刘振华同志依然关心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传统,为部队建设和发展继续发挥余热。1993 年 3 月, 他作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侨务工作做出了新贡献。他还应邀兼任《中国老年报》常务副董事长,同叶飞、廖井丹等老同志亲密合作, 创办了颇具影响的《中国老年报》,为中国的老龄事业做出了贡献。刘振华热情关心和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应邀担任了北京军区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协会顾问、辽沈战役纪念馆高级顾问、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顾问等多项职务。刘振华同志和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一起积极推广山东郯城县种植银杏致富的经验,建设了 " 辽沈战役纪念林 ""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林 " 两个大型的银杏林园。

刘振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1964 年 4 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 年 9 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振华同志在八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事业,为国家和军队建设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新中国的创建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为反对侵略、保卫和平, 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在血与火、生与死、荣与辱的考验面前,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反映出一名共产党人高尚的革命境界和道德情操。他身经百战,指挥果断,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和组织领导才能。他事业心强,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敢于负责。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他廉洁奉公,克勤克俭,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刘振华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崇高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刘振华同志永垂不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