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青銅器:雲紋銅禁 (公元前620~前467年) 現藏於河南博物館

中信出版集團供圖

近日,電視節目集結成的同名書籍《國家寶藏》,由獲得獨家授權的中信出版社出版。

爆款電視欄目出書的案例並不多見,早前的《大國崛起》《舌尖上的中國》到近來的《朗讀者》,《國家寶藏》再添一例。

《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我們把創作的成果立字成書,讓那些偉大的文明、燦爛的智慧,不僅可以在節目中點燃眾人沸騰的熱血,還能以一種更為溫潤持久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的生活,豐富更多人的日常閱讀。”《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如是說。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稱,《國家寶藏》這本書的出版,是我們“看門人”歷史使命的延續,也是對文物的歷史譜系、價值傳承的深入挖掘,視頻中所無法呈現的浩如煙海的歷史細節將在書中一一呈現。

講述專業古老的寶藏故事

《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為什麼要做這本書?《國家寶藏》圖書策劃人、中信出版社副總編輯沈家樂、李穆有一個分享——

我們出去旅行,有時會逛博物館,大概轉過盧浮宮、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日本國立博物館等等。但反觀在國內,大概除了故宮博物院和西安兵馬俑,到其他任何一個城市都很難產生第一時間去博物館的想法。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作為研究機構的國內博物館在營銷上面沒有太大眾化,比如我們從來沒有類似《博物館奇妙夜》這樣的影視作品喚起大家對博物館的各種好奇;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沒有在大眾心裡留下特別具體的印象。

在《國家寶藏》節目剛開播時,我們作為普通觀眾被深深打動,原來我們有那麼多收藏在禁宮裡的、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書寫在古籍裡的寶藏,那麼具體、那麼生動地展現給我們關於“我們為什麼是現在的我們”的記憶。

《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據統計,節目播出後全國掀起了一股走進博物館的熱潮,參與《國家寶藏》的9大博物館參觀人數增長了50%。今年3月,湖南旅遊局有一個報告顯示,整個湖南省最受觀眾的旅遊景點的大排行,省博物館位列第一。

有很多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慨,“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生中華家。”“所以,我們也想用圖書的方式記錄並傳播‘此生無悔入華夏’的自豪,用《國家寶藏》所開創的輕鬆多元的方式,講述專業古老的寶藏故事。”沈家樂說。

6月初,清華大學、中信出版集團以及央視欄目組聯合舉辦了一場《國家寶藏》主題文化論壇。在論壇上,中信出版集團董事長王斌很是感慨,“在今天這個消費主義的時代,這樣一個作品(《國家寶藏》)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歡,應該說我們還是更需要文化和思想價值的創作,尤其央視的團隊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表達,激活了深沉古老的歷史,‘喚起了今人對中華民族的溫情的記憶’。”

“作為文化從業者,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王斌說,“我們用文字這種更溫情、更持久的方式,把作品持續地表達傳播出去。”

《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圖書出版走了一條複雜的路

6月15日晚,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在綜藝單元中,《國家寶藏》(第一季)榮獲最佳季播電視節目獎。獲獎消息一出,各大博物館官微都齊刷刷地轉發著這樣一條祝福微博:“恭喜《國家寶藏》摘下這朵璀璨的‘白玉蘭’!”

電視節目如此火熱,圖書出版如何有所“破題”?

《國家寶藏》涉及的人物豐富、視角眾多,圖書編輯拿到手的是一份20多萬字的臺本文字以及一個硬盤供參考的數百萬字的考古材料。

這本書怎麼做呢?有兩個選擇:一是忠於節目原有的形式,文字錄入,編輯修改錯別字語病然後出版。但是如果只是節目文字的錄入,出版的意義在哪裡?第二個選擇,打破視頻節目的框架,重新梳理現有資料,編輯出適合文字閱讀的內容,用出版的方式來延續《國家寶藏》所開拓的承啟上下五千年的意義。可以想見,這是一個複雜且工作量巨大的工程。

“我們決定走複雜的道路,這也契合於蕾領銜的節目主創團隊想法。”沈家樂說,要讓這來自9家博物館的27件國寶,更完整詳盡地展現給讀者。用節目所定的輕鬆活潑的風格,以及文字所特有的厚度,展示更多的歷史細節和故事。

《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試圖把她完整地介紹給大家”

“石鼓不是石鼓,是中華文脈;秦簡不是秦簡,是律法初心;越王勾踐劍不是劍,是中國劍魂;曾侯乙編鐘不是編鐘,是華夏正音;千里江山圖是綠水青山,而瓷母是我們海納百川的胸襟……”

圖書編輯重新去整理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從他們出生的歷史年代到後世第一次被發現的情況,到今生故事。“如果文物是有生命的,那我們試圖把她完整地介紹給大家。”

讓沈家樂他們尤為感觸的是,重新閱讀那數百萬字的考古材料,找尋短短几十分鐘視頻背後的大量信息,更加明白考古學家、文物專家們在這些國寶的身上所花費的畢生精力,也會是大眾瞭解文物、瞭解歷史、瞭解“我們之所以是現在的我們”的特別通道。

“其實在我看來,文物本身就是活的,歲月不會悄悄流過而沒有痕跡,只是缺少我們去發現;文物的價值也不應該是我們去發掘的,因為它們本身就存在。”單霽翔一直如此認為。

讓《國家寶藏》這本書成為“發現”的渠道,則是出版人的責任。

《國家寶藏》:立字成書,溫潤持久

為了讓讀者在瞭解國寶知識點的同時,能對每件國寶都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編輯跟央視節目組一起重新敲開9家博物館的大門,去搜集高清圖片。這些國寶,有的隔幾年才會拿出來展一次,有的是隔離陳列的,所以想要一手的高清圖片只能找各大博物館的支援。好在,這9家博物館在嚴謹審核的同時給了圖書以極大的授權支持。

有意思的是,節目播出後,當時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網帖,題目是“這世上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有一個初心、夢想很容易的,最難的是能夠讓初心變成一個實打實的作品,變成一個實打實的結果,呈現在觀眾面前。“我們只是很認真去了解國寶的故事,努力去擦掉國寶身上的灰塵,然後他們就熠熠發光了。”

國寶身上的灰塵如今已拭去,如單霽翔所言,通過圖書這一載體,我們能夠再度靜靜地品味和欣賞這些文物,也能夠完整地捕捉歷史,從而完善自己對文物、文化的認知。“相信在讀過《國家寶藏》這本書之後,再走進博物館時,看到的文物將是另一番面貌。”

陳俊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