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每逢大型體育盛會如奧運會、世界盃、青奧會、亞運會、全運會,動商研究中心都會推送一些世界“思考”文章,目的是啟迪心智、弘揚體育、崇尚運動、傳播動商。作為集前瞻性、啟蒙性、公益性、教育性於一身的新媒體,有責任為提高民眾的體育認知水平和形成運動習慣提供服務。世界盃是最火爆的體育賽事,透過世界盃的思考,大家可以更深入地瞭解足球,瞭解競技體育。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歷時31日,已於昨晚結束,法國隊戰勝克羅地亞隊奪冠。20年來法國隊三進世界盃決賽,兩次奪得世界盃冠軍,是所有國家隊表現最好的,其世界盃歷史戰績超越阿根廷似乎已擋不住。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世界盃之後,有些人生活迴歸往常,有些人生活發生改變,但世界盃賽事和故事還會餘溫繚繞一會兒,趁熱還可以再聊幾句世界盃的熱點問題。下屆世界盃還有四年的等待,而且還是在冬季舉行,也許四年一晃而過,也許很多這屆世界盃的印象會很快煙消雲散,但思考無速無限無價。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一、 關於足壇格局

從俄羅斯世界盃來看,足壇地域格局依舊,歐洲、南美處於頂尖,亞洲、中北美、非洲較弱。日本隊是亞洲足球代表,其足球發展體制完善,國家隊建設專業,高水平球員能在歐洲立足,但身材對抗上的弱點在與歐洲隊伍對壘時凸顯。非洲球員無論在技術還是在體能上均有一定個人水準,但集體戰術能力和心理穩定性較弱,北非的隊伍近年崛起較快,與歐洲足球密切的關係是重要原因。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從俄羅斯世界盃參賽國來看,人口排名前四位的中國、印度、美國、印尼都沒資格參賽,而冰島(30多萬人口)、烏拉圭(300多萬人口)、克羅地亞(400多萬人口)、塞爾維亞(700多萬人口)、瑞士(800多萬人口)、丹麥(500多萬人口),這些“芝麻小國”都能參加世界盃,並且表現不俗,特別是克羅地亞隊甚至殺入決賽。其實每屆世界盃參賽國中都有一些人口和土地“小國”,國家雖小、人口雖少,但其國家足球隊水平不低。再次提示我們,一個國家足球水平與國家人口數量關係不大,而可能與國家的足球人口、人們平均足球水平息息相關。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決賽第18分鐘,克羅地亞球員曼朱基奇不慎自擺烏龍1:0

美國、中國世界兩大經濟體其國家隊此次俄羅斯世界盃都沒入圍,看來國家足球水平與經濟體量關係也不直接,而可能與足球經濟水平有關。歐美這些“小國”,體育是國家支柱產業,特別是足球乃支柱產業中的支柱,踢球、教球的人多,各級別聯賽絡繹不絕、層層遞進,足球產業多樣全面,足球從業人員很廣很多,足球生活豐富多彩。

為了打破足壇格局的不平衡,世界盃要擴軍勢不可擋,但一時半會兒也難以根本改變,國際足聯在考慮到更廣泛的代表性的同時,更不能忘了世界盃需要的精彩性。如果世界盃隊伍間水平差異太大,卻都“野心勃勃”,那麼越來越多的“擺大巴”比賽是很多球迷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在世界盃名額分配上,不能太“勢利”,足球發展水平高的地方應多分配名額,足球發展水平低的地方少分配些。但當代足球發展水平受到的影響太多了,如何充分處理好足球發展水平不平衡、不協調與世界人民日益增長的足球需要是國際足聯面臨的新時代主要矛盾。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二、 關於隊伍打法

一夜之間,好像很多球迷忽然之間變成“懂球帝”,都在談球隊打法,也說明老百姓對足球有更深層的瞭解,但還是存在一些概念誤區,可以進一步理清。

球隊要在明晰運動員特點、發揮自身優勢、避免自身弱點,在磨鍊合適高效的技戰術運行方式的基礎上,根據對手的特點進行適當的應變,調整到最佳的技戰術水準而形成打法,而不是根據設想的先進打法風格塑造隊員、隊伍,即使看上去很先進,卻失去了隊員個性和特點,而失去了隊伍鋒芒。在國家隊集體球類隊伍的技戰術打法上,是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的,必須得根據現有隊員特點和水平打造適合隊伍的攻防打法。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決賽第28分鐘,克羅地亞隊佩裡西奇抽射破門1:1

打法沒有什麼先進不先進之說,只有合適不合適、有效不有效之談。只要有效,能進球、防得住,就是好打法。這屆世界盃流行兩種打法,主要跟兩支沒有來參賽的隊伍有關:一是“意大利”式防守反擊打法,一是“荷蘭”式全攻全守打法。所謂的“擺大巴打法”(瑞典、烏拉圭、俄羅斯、冰島、伊朗、丹麥等隊)主要就是防守反擊打法的演化,雖然有時打得挺“難看”,但有時比賽效果很好。所謂的“傳控打法”(克羅地亞、巴西、德國、阿根廷、西班牙、日本等隊)主要就是全功全守打法的演化(不論是西班牙隊、德國隊這種傳控加高中鋒的“先進”打法,還是像巴西隊、阿根廷隊傳控與邊路突破結合的“復古”打法),雖然令人總體“失望”,但也有打的“賞心悅目”的時候,克羅地亞隊還高歌猛進。

實際上,打防守反擊的隊伍,傳控就不行了嗎?打傳控的隊伍,防守反擊就不行了嗎?肯定不是這樣的。傳球、控球是足球最基本技術,打到世界盃這種級別的運動員,傳控技術肯定有相當水準,只是遇到更強的傳控隊伍(如俄羅斯隊對陣西班牙隊、比利時隊對陣巴西隊、法國隊對陣阿根廷隊、法國隊對陣比利時隊、英格蘭隊對陣克羅地亞隊),要閉其鋒芒而主打防守反擊。能快速利用空間打反擊進球,何必在那裡導來導去呢?打傳控有時也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對方不給打反擊的機會。當然,有些隊伍躊躇滿志,想先發制人,像德國、巴西、比利時、阿根廷、克羅地亞等隊的失利往往都與太過於自信球隊的傳控進攻,而偶爾犯下“冒進主義”失誤被對手抓住反擊。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其實真正強隊,該打反擊時毫不猶豫,該打傳控時絕不吝嗇,該快就快、該控就控。這屆世界盃成功的隊伍中英格蘭隊、法國隊、比利時隊都是秉承複合打法,既能打傳控,也能打防守反擊,面對德國隊、阿根廷隊、西班牙隊、巴西隊、克羅地亞隊時能低調地主打防反,面對一些弱隊也可以瀟灑地主打傳控,有機會打反擊快攻時堅決打快,沒機會打快攻就以防守為主、控制節奏,走“機會主義”路線,有時場面還不好看,但往往效果很好,這是攻守均衡、靈活的集中體現,這源於隊員的豐富多彩。球隊的勝負主要歸於隊員,而不是打法。

從規律上來說,晉不晉級與打法如何無直接關係,都是各隊自身在執行打法的過程中的效果不同而已,“先進”打法照樣能輸,“落後”打法照樣能贏。一味的模仿所謂先進打法,而沒有所謂先進打法的載體(運動員),結果導致四不像。所有適合球隊高效的打法往往是順其自然、渾然天成、應變自如,而不是強行打造、人為捏合、保守僵化的。但人無完人,國家隊打法是沒有多少選擇的空間,得根據隊員……,不像俱樂部可以花錢買自己戰術風格的隊員。所以,真正的強隊肯定是傳控、快攻、遠射、邊路、支點、定位球攻擊都得到位,而防守又穩固、沉著、均衡的隊伍。

讓人聯想到,給中國足球出主意的聲音很多,說要學德國或意大利或克羅地亞,說國少隊、國青隊、國家隊都按一個風格模子打造必成大器。但是少年隊、青年隊、成年隊隊員不同,打法怎麼可能全糅合成一個風格,難道從少年時期開始,不符合這打法的隊員必須堅決排除?難道從少年開始,不符合這打法的技術必須堅決不學?我去過不少歐洲國家,雖然主要接觸手球俱樂部和國家隊,但理念還是貫通的,他們的教練無不說,從少兒開始就從不剋制隊員技戰術方面的天賦、自由和發揮,但各種技術打法都要練,長年累積,自己自然會發展出最適宜、最舒服的技術方式,最終才有可能呈現無限可能的技戰術水準!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意大利隊、荷蘭隊沒有俄羅斯世界盃的資格,但他們的防守反擊和全攻全守打法盛行,他們的世界盃故事告訴我們,你即使有再輝煌的過去,有再多人的喜惡,也逃脫不了“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根本競技規律和“動態發展,起伏漲落”的根本運行法則。所以,無論球隊如何變化,打法的活力是永恆的。

三、關於定位球破門

這是一屆定位球(點球、腳球、任意球、邊線球)大放光彩的世界盃,定位球得分和打法都較多,特別是法國隊、英格蘭隊的定位球大獲成功。而克羅地亞在淘汰賽半決賽決賽均在防對方定位球丟球,真是深受打擊最大之一吧。世界盃比賽各隊都比較重視防守,防守緊密,運動戰(陣地+快攻)進球非常艱難,被突破往往採用犯規,導致任意球增多,特別是造前場任意球也成為隊伍戰術打法中重要一環。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決賽第38分鐘,法國隊獲得點球機會格列茲曼一蹴而就2:1

定位球攻防更是訓練水平的體現。現在足球職業化很明顯,世界盃開賽前一月左右各路隊員才從各地集結備戰,隊伍集中訓練時間短,如果國家隊打法與各俱樂部差異較大,那麼俱樂部的戰術打法對國家隊隊員還是會有一定干擾。所以,集訓主要目的就是確定主要打法、針對對手、磨合陣容、消除干擾、演練定位球,但很多訓練內容其實隊員都事先有基礎,但其中定位球的攻防是從正式集結集訓開始的,所以,定位球攻防突出體現了訓練水平、教練員水準。

四、 關於比賽裁判

任何一屆世界盃都希望做到公平,裁判的角色非常重要。裁判要根據規則做到客觀、公正、公平的判決,並且國際足聯提倡的反種族歧視、反政治干預、反非體育道德行為等等,這一切規範通過執裁裁判的判罰似乎更有效,但任何一屆世界盃都會出現判罰問題而難以保證絕對公平。一方面裁判的爭議判罰的確存在,另一方面國際足聯對裁判的公正和專業的管理也有待商榷。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2018年6月16日,法國對澳大利亞的世界盃的比賽,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因為視頻回放裁判改判的比賽,受益於這次改判的法國隊最終以2:1戰勝了澳大利亞。

俄羅斯世界盃為了減少誤判,使用了VAR技術,引入了視頻裁判,但仍然暴露出一些問題,國際足聯也沒有絕對否認。比如備受爭議瑞士與塞爾維亞裁判的誤判,而導致國際足聯對裁判的“懲罰”;比如巴西與比利時8進4決賽時不少爭議判罰的問題,這麼關鍵的比賽為什麼找塞爾維亞巴(巴西小組賽戰勝塞爾維亞將其淘汰)裁判執裁?比如亞洲、非洲裁判偏少的問題。比如視頻裁判與主裁判的關係問題等等。

關於VAR,其使用一方面減少了誤判、漏判的可能,但也會造成執法標準不一的問題,比如塞爾維亞隊對瑞士隊、阿根廷隊對冰島隊、巴西隊對瑞士隊、巴西隊對比利時隊等比賽都出現一些爭議,比如一到淘汰賽階段VAR露臉次數明顯減少,有些裁判也不睬。實際上根源於兩個問題:第一,VAR裁判也是人,而且是不同的人,都會有認識的差異,如何減少偏差增進統一?要靠國際足聯裁判委員會好好制定適用規則。第二,VAR使用與場上裁判判罰的關係還不清晰,是不是以後對VAR使用的主體(隊伍可以挑戰?還是主裁說的算?)還要進一步限定不得而知。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決賽第59分鐘,法國隊中場球員博格巴遠射破門3:1

另一方面,不少人忽略的是,VAR如何使用不僅涉及到足球判罰規則,更可能影響足球運動特點。比如VAR使用過多、時間過長導致暫停增多,不僅影響了比賽節奏,更是導致運動負荷結構變化。VAR使用多會讓運動員休息間歇增多,使得對體能佔優、運動員持續運動能力強的隊伍受到影響,若長此以往不加以限定,也許對足球運動員體能特別是有氧能力的要求就下降了,而對技術強而體能弱的隊伍絕對是一大利好。

五、關於“冷門”與“黑馬”

此屆世界盃總是充滿“冷門”,克羅地亞隊甚至被認為是“黑馬”。實際上小組賽三場比賽已經足夠證實自己是不是“黑馬”,無論比賽多麼艱難糾結,強隊還是往往能取勝,無論防守多麼頑強,能取勝的弱隊還是屈指可數。到了世界盃淘汰賽直至最後決賽都是一場定勝負,勝者為王,而不是強者無敵;強者未必勝,弱者未必輸,最終強者必是最後的勝者。相比於2000年之後的世界盃八強,此屆的法國隊、烏拉圭隊、俄羅斯隊、克羅地亞隊、比利時隊、巴西隊、瑞典隊、英格蘭隊都可以稱得上是“強中強”,而法國隊分別戰勝烏拉圭隊、巴西隊、比利時隊、克羅地亞隊成就超級強隊,而此屆的德國隊、阿根廷隊、西班牙隊、葡萄牙隊早早出局,都是情有可原、實力不濟,其實並沒有那麼“強”。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決賽第65分鐘,姆巴佩一腳低射,為法國隊再下一城4:1

強隊之間也還得分個強弱。莫德里奇是皇馬三年歐冠核心球員(皇馬現在可以賣c羅,但肯定不賣魔笛),拉基蒂奇是巴塞羅那後腰,曼朱基齊是尤文圖斯得力中鋒,洛夫倫是利物浦中後衛(2018歐冠決賽利物浦後防核心),克羅地亞隊前中後三條線都是頂級球員坐鎮,而英格蘭中前場球員,除了凱恩,還沒有“強實力派”球員,只有亨德森作為利物浦球員參加了今年歐冠。客觀上來說,克羅地亞實力佔優而英格蘭較弱是很顯然的。那麼為什麼那麼多人會選擇英格蘭贏呢?第一,喜歡英超而喜歡英格蘭,但實際上英超是新時代小世界盃,在英超風生水起的主要不是英格蘭球員,所以英超強不代表英格蘭隊強。第二,喜歡英國而喜歡英格蘭隊,但英國好不代表英格蘭球員好。第三,不太瞭解或不願意多瞭解克羅地亞隊,推測很多球迷並不常看球,但凡瞭解克羅地亞球員的都會做出更冷靜而準確的判斷。其實人各有好,任性和偏見在足球上可以一覽無餘,只要開心就好,但不要太糾結,太勢利啦!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其實足球是圓的,強弱似乎相對而可以互相轉化,但實際上還是強弱有別,弱隊勝強隊還是稀缺的。從此次世界盃來看,強者能成為最後的勝者,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有幾大點。

1、 陣容厚實、均衡。

隊伍要走到最後的決賽,要過五關、斬六將,陣容厚實、均衡是重要保證。比如典型的烏拉圭隊、俄羅斯隊、瑞典隊的陣容不足,沒法與法國隊、克羅地亞隊、英格蘭隊抗衡。最後的四強法國隊、英格蘭隊、克羅地亞隊、比利時隊球員,幾乎都在五大聯賽效力,50%以上都在五大聯賽冠亞季軍效力,這決定了陣容的高水準。而且到了賽事後期,傷病、狀態、判罰等問題隨時需要調整隊員,此時能夠頂的上來的差不多水平的替補球員就成為隊伍繼續前行的節點。比如巴西的主力後腰卡塞米羅沒能踢巴西隊對比利時隊的1/4決賽,替補出場的費爾南迪尼奧明顯薄弱,是巴西隊被淘汰的關鍵一環。所以,世界盃這種賽事,對於替補球員來說,一定要安排適當的比賽調整狀態,不然太長時間沒比賽勢必更影響其比賽能力。

陣容不均衡,勢必影響攻守效率,也給對手防守減輕壓力。比如阿根廷隊中後場防守弱,比如葡萄牙隊前場就一個C羅攻擊點有威脅,比如英格蘭隊中場守強攻弱等等。

聯賽水平是水,國家隊水平是船,水漲則船高,在高水平聯賽、高水平俱樂部效力的隊員越多,國家隊水準往往就越高,進入新千年後的數屆世界盃冠軍必有歐冠決賽主力成員就是一大印證。

2、 心態平穩沉著、專注集中、堅持不懈。

奪冠大熱德國和巴西都是背上了“奪冠”的包袱,總感覺端著,遇到機會把握不好,一旦遇到困難、被對手防守侵犯、久久不進球,就更容易導致急躁,導致更多機會的浪費。此次世界盃最後幾分鐘,甚至補時時期進球高發,不到最後一分鐘千萬不能有一絲鬆懈,堅持到最後一刻也許就有轉機。

3、 防守穩固、進攻高效、打法靈活、個性突出。

強強對決,任何打法弱點都會被對方放大而利用。像西班牙隊屬於典型的攻擊沒什麼效率,阿根廷隊屬於典型的防守薄弱,巴西隊屬於典型的攻防轉換較慢、把握進球機會能力不強,德國隊屬於典型的個性“被壓制”、打不出自身特點,打法靈活的法國隊、比利時隊,能打快攻就堅決快攻,沒有快攻機會就打陣地進攻,丟了球、搶到球就儘快進行攻防轉換,一路高歌。當然,打法與教練息息相關,進入新千年後,教練執教3年內取得成功的例子特別多,而與教練是不是大牌關係並不大,當然教練執教超過四年仍能取得巨大成就的就往往得“大換血”(像德國勒夫、法國德尚),球員水平高而且多是保證打法不斷成功的前提。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7月15日,分獲世界盃金球獎和最佳新秀獎的克羅地亞隊球員莫德里奇(左)與法國隊球員姆巴佩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曹燦 攝

特別是在賽事的後期,在僵持階段,球星的技術個性發揮了關鍵的尖刀作用,姆巴佩、格里茲曼、德布勞內、阿扎爾、費萊尼、莫德里奇、佩利西奇、博格巴等等球星,在球隊晉級的道路上發揮了獨特的個性化的作用。強隊往往有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的關鍵先生,而弱隊往往把握機會的能力差和關鍵先生少。

4、 比賽期間良好的管理會提高戰鬥力。

西班牙隊在世界盃開始時炒掉主教練,內馬爾摔倒動作過於誇張而引起的各方聲討,阿根廷隊總爆出教練問題,德國隊爆出隊內內訌,瑞士隊和克羅地亞隊爆出政治言論等等,對教練、球員、甚至裁判的心態都會產生干擾,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戰鬥力。

5、 科研醫療後勤保障是成為強隊的強大後盾。

世界盃小組賽一般每5-6天一場比賽,相對調整時間比較長,隊伍科研醫療後勤保障的力量重要性還凸顯不出來,但一旦到了淘汰賽,隨著比賽的日趨艱難、隊員的疲勞傷病、對手的強大變化、媒體的高度關注等等,科研醫療後勤是隊員疲勞恢復、對手技戰術分析和隊伍正常運行的重要保證,任何一環出問題,都可能導致隊伍的失利。

六、關於足球認識

世界盃也是各種球迷學習交流的舞臺,中國很多球迷,不管是真的,還是偽的,都喜歡趁著世界盃聊聊足球。在公共平臺、在網絡世界,多傳播些科學的足球知識、足球理念和足球規律,多傳播正確的足球價值觀令人稱道。當然人各有識,不同人對足球觀點不一很正常,不能以言廢人,更不能以人廢言,不能為了博眼球、點擊率而特立獨行、毫無根據的話邪道。足球是圓的,誰都能說,誰都可以說的對,但說的幾乎永遠不會是真相,這是足球的“圓滑”所在。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俄羅斯世界盃決賽第69分鐘,法國隊門將洛里門前玩火,克羅地亞隊曼朱基奇抓住機會破門4:2.

為什麼那麼多國人會覺得此次世界盃不少球賽被賭博集團操控?一是可能被忽悠了,“賭球之說”在網絡上有一席之地,特別是網絡足球賭博在世界盃期間被報查處更是讓這種忽悠大行其道;二是可能先入為主了,對足球、對球隊、對當今球壇各球隊情況瞭解的不夠,習慣於想象、記憶及思維定勢,或存在感情色彩。一旦出乎自己意料或自己忠愛球隊被淘汰,一時難以接受總感覺假,實際上並不是球假,而有時是自己對球懂少了而對足球的個人感情戰勝自己理智。實際上,種種歪理邪說說多了,特別是對足球不太懂的普通老百姓更是一種誤導,也是對足球生態環境的一種破壞,特別是對於當前正在改革發展中的足球土壤來說更似一種“傷口撒鹽”。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當然,很多人足球認識水平很高,特別是有些名人或傳媒很懂球而又喜歡說足球,什麼“賭球”操控,什麼“缺乏氣質”,什麼“缺體能”,什麼“白斬雞”……,有時比純粹的網絡噴子對足球傷害可怕多了,因為錯誤太嚴重而且傳播範圍廣。根據這些說法,好像球員水平不行是因為不想去歐洲闖蕩,好像一身腱子肉就能踢好,好像死拼到底就能勝利。足球是圓的,任何解釋都會有道理,但將任何解釋作為強加的規則運用到足球實踐中,那麼就會把足球從“圓”變成“方”,走不遠,肯定也贏不了。足球作為競技體育,還是要以爭勝為目的,而不是賭氣!球員去歐洲俱樂部必須得達到相應水準,否則貼錢卻只能倒水,還不如不去;請最好的體能教練,把那些球員練成c羅那樣滿身腱子肉球技就能長進了嗎?“即使輸也要輸的有氣勢”,對於這句話我覺得偶然遇到強隊可以這樣說,大部分情況下是根本錯誤的。

所以,說足球怎麼說、怎麼玩都可以,但發展競技足球根本上還是要從規律來,什麼是足球規律呢,說不清楚,大家共同探討吧。這也是動商研究中心敢於提供各方面思想的原因,讓大家去思考、判斷、批評,讓大家比動商研究中心研判的更深入、更廣泛,讓大家和我們一起共同為中國足球發展而貢獻微薄之力。

俄羅斯世界盃“熱”思考

1.俄羅斯世界盃的冷思考

2.南京青奧會的冷思考

3.平昌冬奧會的“熱”思考——六思六問

4.青奧會的熱追捧與冷思考

5.天津全運會的冷思考

6.【動商薦讀】在動態中思考——身體是一種神聖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