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对入伏有什么讲究?

农人马小妞


明天入伏,在农村,入伏是有讲究的。

入伏饺子立秋面,谁若不吃谁就是王八蛋,别误会,这可不是悠然在骂人,是我们当地流行的一句类似顺口溜的节气谚语。

入伏这天必须包饺子,天气多热也得包饺子,一家人围着桌子,吹着风扇,淌着大汗吃饺子,其实真吃不了几个,大热天谁喜欢吃啊,但规矩不能破,入伏饺子必须吃。


好像别的地方入伏谚语是: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意思是说三伏天消耗体能,需要吃只鸡补充营养,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在农村,三九是补养的季节,但三伏却是调理身体的好时候。



围着桌子吃饺子时,公公会慎重叮嘱:从今天开始,冰箱里的东西拿出来后不可以直接吃,熟食的话加热后吃,水果的话拿出来缓缓凉气再吃,坚持一整伏,身体里的湿气会被排出来,有具好身体比啥都重要。

农村还有 “头伏萝卜二伏菜” 的说法。就是在头伏里种萝卜,二伏开始种大白菜、雪里蕻、芥菜等。

明天入伏,您家乡可有不一样的讲究?


悠然见东山


又是一年入伏时!明天,7月17日就是今年的入伏日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煎饼摊鸡蛋。”大伙皆知!除了吃饺子以外,我们这边农村入伏的习俗讲究还有一项,叫“臭椿树果实泡水洗澡”治百病!

说“伏”太热,先送上一碗绿豆汤凉快下!



我们是北方农村,“入伏”也是乡亲们生活中的一个节日。吃五菜饺子,洗避邪澡这两项缺一不可!



记得小时候,这一大早醒来来,大人们会到地里采一些马苋菜,黄花菜等等菜品,凑够五样菜,作饺子馅!入伏吃饺子,取意饺子形似元宝,“元宝藏福(伏)”的吉祥之意!五样菜做馅料,五菜克五毒,避邪的意思。

此外,大人们还会到一种叫臭椿树上采果实下来泡水盆里,放院子里经一上午太阳晒,下午或晚上,全家人都要用这样的水擦洗全身,名为治百病。现在城里人有的也讲究,大早上的菜市场也有卖这种果实的!果实如下图,样子似片片叶子,中间有个扁籽!

大家知道香椿树叶可以食用,煎鸡蛋特别香!而这种臭椿树呢样子与之还很像,但味却很臭,却有传说这种树很神,常有神仙居住,所以民间才有了这种采果实洗澡治百病的习俗。

这些农村习俗已流传了千百年,我们没有必要讨论它是科学还是迷信,只把它当作老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祝福吧!

明日入伏吃饺子,元宝藏福祝您好运!您那里入伏又有什么讲究呢?欢迎留言交流!

【关注村姑说村事,我们有缘再相会!】


村姑说村事


北方农村入伏,自然要吃饺子。菜园里摘几条嫩黄瓜,擦丝挤出汤汁,和着五花肉剁馅儿,爱吃素馅儿的用鸡蛋调黄瓜馅儿,爱吃海鲜的加虾仁或扇贝丁,黄瓜汁儿正好拿来和面,包一顿清鲜的黄瓜猪肉水饺吃,天气再热也能吃一盘。



农村老话:“入伏饺子立秋面,谁家不吃王八蛋”,充满了诙谐与调侃,也说明入伏吃饺子的规矩,是千百年来传下来的节气习俗。

入伏不贪凉。儿时农村,满头大汗从地里干活回家,不管多渴,母亲也不许直接喝凉凉的井水,要么喝温开水,要么先坐下等消消汗,再喝井水或冲凉。

讲究的农村人说,三伏天酷暑,满头大汗时浑身毛孔全开,此时温水热水还好,若是冰凉的冷水冲澡,冰寒彻骨的冷饮喝下去,很可能“激”着,造成身体伤害,落下病根。



农村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冬天造成的老寒腿、风湿骨痛、腰腿疼,可以在三伏天调理,尤其伏里的30或40天最关键。别说不能贪凉,还要防风,老寒腿的三伏天穿棉裤,让积在骨缝间的寒病随汗水排出。

但夏天落下的病根更啰嗦,很难调理的。儿时在农村,看到一头大汗捧起冰凉井水就灌一大瓢的后生仔,老人们总忍不住多嘴:“年轻不觉,老了就找上了”。



“一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大饼卷鸡蛋”,朴素的农村老话,其实传递的是节气习俗的内在深意:入伏天气高温高湿低气压,农村地里的活儿不少,很容易中暑中毒(给果树打药中毒,每年都有)热感痢疾等,更需要补充营养,多吃点好的保持体力充沛,以免邪气乘虚而入。

您老家农村入伏还有什么讲究?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我是阿兮随笔,欢迎关注一起畅聊三农!谢谢点赞转发!

阿兮随笔


农村对入伏有什么讲究?

入伏意味着一年到了最热的季节了,民间有热躲三伏之说,意思就是说大家在7月17一8月26日这40天的时间里,进行户外劳动,必须要选择一早一晚的时间凉快较好,以免自己因为天气炎热而中暑了是吧。


至于说到入伏在咱们农村有什么讲究,我看各地方的讲究有所不尽相同吧。

在七星老农家乡,进入头伏天就有"头伏吃鸡,二伏吃狗肉,三伏吃甲鱼"之说。

头伏吃鸡,还必须要吃籽鸡公炒辣椒,并且还要尽家中儿子先吃,首先保证好儿子的身体健康与发育。

二伏吃狗肉汤,这主要是说大家因为在二伏天这最热的20天里,消耗的体能最大,流的汗水较多,大家喝点儿狗肉汤进补一下身体。

三伏吃甲鱼,意思就是说大家进入三伏天不但劳动辛苦,同时流的汗水较多,喝的水也较多,大家喝点甲鱼汤可以化化身体里的石头,以免影响着自己的身体健康吧。

在七星老农家乡,在三伏天讲究多多,大家平时一早一晚喝绿豆煮稀饭,中午休息时吃西瓜,喝中草药凉茶,用野菊花,芝麻打擂茶喝,清凉解毒,也有的用艾叶拔火罐,做针灸,冬病夏治,反正一句话,想方设法让自己一家人,安安全全地度过最炎热的三伏天。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今日入伏,在农村,入伏还是比较讲究的,有一些小仪式,哪怕是一顿饭。

入伏“吃饺子”

入伏饺子出伏面,是我老家鲁西北一代的顺口溜。在我老家,入伏这天是要吃饺子的。

至于为什么,老年人都搞不清,反正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说的,这么过得。

刚刚跟母亲通电话,母亲正忙着调馅儿,她包饺子呢。后院婶婶昨儿给了她一个瓠瓜,可以拿来做馅。

在农村老家,虽然忙得昏天黑地,不知道初一十五,但是人们对于这些节气都记得特别清楚。

比如入伏、交九、再比如二十四节气,纵使这家忘了,乡亲们也会互相告知。淳朴的农村人,依然保留着这些淳朴的民风。

种萝卜喽——头伏萝卜末伏菜

入伏之后,就可以种萝卜了,白萝卜、红萝卜、胡萝卜,不管什么样的萝卜,都是可以种了。

“头伏萝卜末伏菜”,很重要的农事指导。在我老家,头伏一般都会种些水萝卜(白萝卜),用来腌咸菜。

玉米地里,总会有那么一两株玉米旱死或是涝死,这时节补种玉米都晚了,于是就会种上水萝卜,好过闲着啊。

想起小时候的,那一年雨水比较多,很多玉米都被水淹了很久,涝得厉害,于是村里就发补助,而补助就是水萝卜种子。

犹记得村民那些那些水萝卜种子说笑的表情,那笑容里,多少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

农村是古代历法比较好的传承地,纵使现代化耕作制度改变很多,但是农历在农村生活中还是一直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入伏饺子出伏面”,惟愿这风俗一直传承


漫行草木间


农村对入伏有什么讲究?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季节,三伏加一秋,白天长夜间短,太阳光直射的时间长,积温很高,一般人受不了。

但心静自然凉,在三伏天学习养生保健技能,很有用的。三伏天太长了,初伏中伏末伏,从七月中到八月半,不是随便就可以过夏的,我们老家前天还有老太太热死的,不是在开玩笑。

农村老话讲,冬吃萝卜夏吃姜,胜似医生开药方。在炎热夏季多吃时令蔬菜水果,确实是进补的大好时机。还有老话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三伏天还是学习锻炼身体的好时机。

俗话说得好,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可见,在三伏天,农村人也是知道和注意进补养生的。在三伏天,因为天气炎热,不适宜剧烈的体育运动,那么食疗食补就很重要了。

三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天热,温度高,湿度大,白天长夜晚短,人注意不好,容易免疫力下降,于是进补很重要的,但也要注意过犹不及的道理,不暴饮暴食,不吃过于寒凉的生鲜果蔬,容易上火得病。

农村老人会说,夏季要适当的运动,不要贪睡起的太晚,因为白天就早晨凉爽些,起的早可以外出活动一下筋骨。不避寒暑,百毒不侵。还是有好处的。

以后总结下在三伏天农村人的讲究。不追求一时痛快,少吃生冷不贪凉爽,饮食清淡少油腻。清热解毒茶多喝。


农民妹子一枝花


在农村入伏天是一定要吃饺子的,每到了伏里天家家户户都会包上两顿饺子尝尝,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老人们都还是比较在意这个的,但是在城市里确实很少见的,最多就是公司给员工发放一些高温补助一类的,也没有说吃饺子的说法。


还有的地方说三伏天吃只鸡,一年都是好身体,其实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就像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一样,都是有讲究的,还有就是到了夏天的时候,立夏那天我们都会吃立夏馍,啥是立夏馍呢,就是过年时候的蒸馍用筷子串起来挂在墙上,等到立夏的时候配葱花做成炒馍花。

其实今天的农村讲究还是不少的,到了春季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还有冬至的时候也是一定要吃饺子的,人家说饺子就像我们的耳朵,冬至不吃饺子冬天就会冻耳朵,虽然说没啥关系,但是代表了老百姓的一种信仰,是他们从心底里崇拜的东西。


商丘身边事儿


在北方,不管什么节或者特殊的时令,饺子几乎是必备的!

在中原地区的北方,吃饺子是最普遍的,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吃饺子是比较流行的,我们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顺带也吃饺子,中秋吃饺子,冬至吃饺子、入伏也吃饺子!感觉饺子这个发明真是太妙了,什么场合都可以拿来用!

再者,入伏,还有吃面的习惯,面条流行在河北河南山西和陕西,这个四个地方的面条比较有名,入伏在我们那已经是比较弱化的一个东西了,基本也就嘴上说一说,没什么特别的讲究!

入伏的时候一般都是小麦刚收获的时候,小麦收割完成还是要小小庆祝一下的、买点肉,整上几个菜,配上几瓶啤酒,就可以了喝了!

入伏的前后,天气炎热,我们老家一般都不喜欢吃热水面条,都是把苗条煮好捞出来,直接过凉水,整好卤子还是不错的,主要就是弄点蒜泥还有醋溜的豆角,伴起来好吃的很!

总结:谢谢


俺是乡下人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与末伏之间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因天气太热,三伏天里宜伏不宜动,在吃上也有讲头。文史学家说,古代的时候皇帝到了三伏天要吃冰, 要给大臣们赠送冰, 咱们现在吃冰很容易, 家家都有冰箱 。那个时候很难, 冬天把冰存到窖里面, 在地下挖很深 ,咱老百姓吃一些降温的东西, 比如说凉面 二伏饼 三伏是疙瘩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