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品牌頭版:業界唯一百萬用戶交流平臺!聚焦互聯網、新零售、新商業的品牌玩法、幹法,第一時間報道最新品牌案例、營銷方法,在這裡,創造品牌影響力!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失重餐廳”

點餐只需要一個平板

結賬也在移動支付上完成

最重要的是就連送餐都不需要人

什麼無人餐廳在它面前都是弱爆了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它指的不是像太空裡失重

而是運用無人軌道上菜系統,

菜品從天而降

17秒把菜送到食客面前。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這家店剛在北京開業時

颳起了一陣“失重”狂潮。

打開朋友圈,

不是在曬工業螺旋軌道,

就是在曬準備去“失重”吃飯,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你以為它只是上菜牛

當然不

店內有各種菜式

不管你是喜歡什麼口味

總有一種能滿足你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而且開業5個月來

人氣一點沒有減少

平均每天客流量達1000人,

週末更是人氣爆棚,

翻檯率能達到10次。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這家店叫做“SPACELAB失重餐廳”

無人點餐、無人送餐、無人收銀的

三無餐廳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從天而降”的菜品

這家店的老闆是來自德國的機械小霸王馬提亞斯,他在42歲的時候想,如果可以設計一套沒有服務員的智慧餐廳,那該有多好。很快,他付諸行動。

2007年,馬提亞斯的第一家餐廳在紐倫堡開業,沒有服務人員,只有眼花繚亂的機械和金屬軌道,顧客點餐通過電子設備,餐具和菜品在空間內上下翻飛傳送而來,因此被取名為“過山車餐廳”。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失重餐廳不光背景牛叉,內部更是炫酷到沒朋友。餐廳內裝置了雙迴路多螺旋軌道系統,利用重力驅動,不需要制動裝置,依靠軌道的螺旋角度減緩速度,讓餐品完好地“飛”到食客面前。

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失重原理”來傳菜,顧客來這裡後只需要坐好用平板電腦點餐,食物便會坐著過山車出現在面前。顏色對應的餐品傳遞給雙螺旋軌道,用失重原理飛速送餐到桌。

主打注重娛樂化、體驗感

“國外版本的工業設計感太強,不太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就餐習慣,因此我們在空間上做了一些改良。”北京店的餐廳代理張鳳來說。

因此北京的失重餐廳除了營造金屬軌道和太空感裝飾品的“硬”視覺衝擊之外,還有采用了圓形木桌、弧形玻璃屏障、藍粉黃色桌墊、布藝軟沙發等“柔”的元素,達到一種融合的平衡。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失重餐廳還被稱為“無人餐廳”,就是因為“無人點餐、無人送餐、無人收銀”三大經營特色。

顧客進店後,服務人員會引導他們到相應餐位就坐,餐桌上放置著不同顏色的點餐iPad,顧客可以通過iPad上定製的菜單自主點餐,並掃碼支付。

支付成功後,顧客的下單信息會實時同步到不同的廚房檔口(主要分為飲料區和主食區)顯示系統,餐食做好後,不同檔口的廚師會根據顧客下單信息出餐,並將包裝與餐桌。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而且,在餐廳二樓是等候區,等候區有一面大屏幕,會播放各種影片,這是安撫等位的孩子的好辦法。大人們可以一邊聊天,一邊觀看食物在天上飛,排隊的過程也不會感到枯燥。

不止於網紅餐廳,口味才是重點

北京的失重餐廳前期建設7個多月,共計投入1500餘萬元。按照創始人馬提亞斯的想法, 失重餐廳主要體現的應該是“科技未來”,利用黑科技的加持,弱化餐飲的功能。

然而,餐廳再有科技範兒,也不能逃開它是吃飯的場所,餐廳可以有誇張的裝潢,炫酷的服務,但絕對不能脫離“顧客體驗”。為此,國內的失重餐廳著重在產品上下功夫。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失重餐廳主打混合式西餐,把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際特色美食進行融合後,呈現給顧客。不僅有吸引年輕人的“失重沙拉”,還有專為小朋友設置的“兒童意大利麵”,更有符合老年人口味特點的“孜然漢堡”。

而且餐廳擁有一個以十幾位中外名廚為核心的產品研發團隊,可以保障菜品的不定期更新需求。

比如,餐廳會根據每週的數據排名,把售賣排名較低的菜品進行替換,同時,會把當下市場流行且符合餐廳定位的菜品,及時融入到菜單中。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失重餐廳看似在玩黑科技,但是他們的本質還是經營餐廳,只是把傳統的餐廳做得“更有意思”。

不管是產品的更新頻率,還是人工智能系統的升級,主要的目的都是要吸引消費者來店裡就餐。做餐飲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出品之上,只有保持出品的高質量和維持顧客的“新鮮感”,餐廳的經營和發展才能持久。

無人餐廳已成未來趨勢

相比傳統餐飲門店,無人餐廳的翻檯率更高、人工成本更低。以一般正餐餐廳為例,1300平米的營業面積能夠設置大約250個餐位,相對應的工作人員需要80-100位

馬雲的無人餐廳太弱了,這家餐廳已做到無人送餐,還是從天而降!

但是失重餐廳卻只需要40位工作人員,便能夠輕鬆運營起1370平米的餐廳,平均日翻檯率4次,週末期間客流量大,日翻檯率在10次左右,這是讓一般餐飲門店可望而不可求的經營數據。

其實近年來,隨著“無人”概念的推出,各種無人產品已漸漸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往後的“無人餐廳”也會越來越多。尤其是移動支付的普及和外賣市場的擴大,C端消費者的行為逐漸改變著B端商家的經營模式,加速推動著新餐飲時代的到來。

如今整個商業都在向體驗化發展,餐飲也是如此。餐廳提供的早已不僅僅是就餐,而越來越多承擔起娛樂和社交的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