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單飛創業估值過億,不到30歲身家千萬!

品牌頭版:業界唯一百萬用戶交流平臺!聚焦互聯網、新零售、新商業的品牌玩法、幹法,第一時間報道最新品牌案例、營銷方法,在這裡,創造品牌影響力!

大三成為餓了麼聯合創始人!

26歲成為眾眾地推 CEO,身家上千萬!

28歲成為共享健身房創始人, 成立一週估值過億,資本追著他投!

他是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單飛創業估值過億,不到30歲身家千萬!

這個人就是覓跑共享健身房創始人畢振,28歲就身家千萬的連續創業大牛!

1

餓了麼前聯合創始人淨身出戶,從零起步

“同學,我們是一個網上訂餐網站......”

黑乎乎的樓道上,畢振又敲響一間宿舍,繼續推廣“餓勢力”,宿舍的學生一聽是訂餐的,二話不說開口大罵。

“17號樓,419宿舍。”沒有時間平復心情,畢振將門牌號記起來,等明天再來掃一次。

這是2013年的夏天,畢振孤身一人,上午談店,中午送餐,下午掃樓。

那個時候的他立志一定要把“餓勢力”外賣做起來。

不久前,畢振還是餓了麼聯合創始人之一。2012年,還在讀大三的他加入了剛剛起步的餓了麼,成了一名市場營銷部組建者,先後培養了數十名城市經理和大區經理。

而現在,他淨身出戶,從零出發,創辦了餓勢力外賣平臺。在他的篳路藍縷下,“餓勢力”發展得不錯,很快擴到了青島、濟南、煙臺等6個城市。

直到2014年,美團和餓了麼打進了山東的市場,餓了麼COO陳強邀請他重回餓了麼,掌管魯東大區外賣業務。

拋棄高官厚祿,從零起步,這樣的勇氣值得欽佩。

2

我有一個創業夢:要用Uber模式搞定地推

迴歸後的畢振,創業想法從未斷絕。

多年的業務經驗令他發現,如今地推成了很多初創企業的絆腳石。

為此,他想:能不能通過地推的互聯網化,幫助企業提升用工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隨後,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畢振帶著在餓了麼培養的團隊,自立門戶,創辦了眾包平臺。

剛開始的時候,10幾個人擠在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晚上客廳的泡沫板上躺了一地人。

幸運的是,沒過多久畢振就拿到了易一天使500萬元的天使投資,就這樣,“眾眾”APP上線成功。

他是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單飛創業估值過億,不到30歲身家千萬!

“眾眾”平臺採取預付費的模式,企業在平臺發佈需求,由地推人員搶單完成。

曾經有一個餐飲客戶,將同樣任務交給自建團隊與“眾眾”完成。一週時間,自建團隊拓了約15家店,員工除了底薪、五險一金、拓一家店還能提成150元,而眾眾拓了約40家,單店成本只花了80元。

在企業所關心的執行方上,畢振和他的團隊們也是毫不懈怠。

一部分是公司市場部人員,剩下的一部分起初是通過測試的兼職人員,後來全部換成了專業的地推團隊。

早在去年,眾眾就有300多家客戶,地推註冊人員3000人,月流水超過100萬,服務的客戶包括了支付寶、微信錢包、百度錢包、借貸寶、陌陌、搜狗等等。

地推達人利用互聯網開創了地推新紀元。

3

再創共享健身夢:其實我不懂體育

在地推進行的過程中,畢振發現社區有著豐厚的流量和市場潛力,但特別難進。

如果學校場景規模為10,商圈為100,社區能達到1000流量的規模。他開始尋找進入這一個市場的痛點。

直到有一次,在給同事們辦健身卡,邀請他們免費健身,但沒有一個人去的時候,他感覺找到了痛點。

傳統的健身房是通過售賣年卡和私教課來獲取盈利的,因此,健身房隨處可見的推銷人員,極大地影響了用戶體驗,再加上服務又跟不上來,有健身需求的人也被磨掉了。

與此同時,現在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忙綠,根本擠不出時間去健身房。

畢振嗅到了這裡商機。

於是,一個佔地5平米的共享健身倉進駐北京上海的社區了。目的是為了充分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最大限度發揮健身的自助性,貼近私人生活場景。

押金99元、掃碼上線,一分鐘2毛,半小時6快,線上預約、再加上跑步機、內置空調、空氣淨化設備、消防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智能電子屏等娛樂設施,用戶可以通過屏幕聯網聊天、聽歌、觀影、收發郵件等等。

按照單人單次運動20-30分鐘來算,減去設備、能耗、折舊和運維成本,健身倉的回本週期大概需要8-10個月左右。

三個多月,覓跑健身倉就和萬科、綠地、招商局等多家地產巨頭簽下了上千個場景社區,其中上海500多家、北京1000多家,並計劃今年進駐十個左右的一二線城市。

他是餓了麼聯合創始人,單飛創業估值過億,不到30歲身家千萬!

“說真的,我不懂體育,我的出發點不在體育上,我做的是運動健康方向,為的是降低運動門檻,達到全民健身。

就是這樣的一位體育門外漢,讓公司成立一週估值過億,4個月3次共融資1億元。

共享經濟熱度不減,全民健身口號不斷打響,共享健身房為人們提供更划算、實用的健身消費模式,相信這樣的模式也會越來越普及,達到共享單車一樣的熱度。

對於自己現在做的事,畢振說到:我越來越發現我們在解決一個民生問題,如果有一天,有人覺得不去鍛鍊鍛鍊就難受,那就是我們最大的貢獻了!

4年完美逆襲,發傳單的小夥子變身CEO!

創業,不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名稱,而是可以觸碰到的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