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曾經住過的285大院(二)

致我曾經住過的285大院(二)

二、澡堂子

六七十年代,經濟不發達,各家各戶都不具備洗浴的條件,既無太陽能更沒聽說過淋浴器,要想衛生只能去公共的澡堂子。那時候,在我們大院的東北角就有這麼一個澡堂子,男女共用,週日上午男的洗,下午女的洗。大院澡堂的設施非常簡陋,除了大小不一的兩個池子外,就只有周圍一圈的淋浴噴頭,甚至連儲物櫃都沒有,一進門就是一長溜的大通鋪,只要有地兒,便可把衣服隨手脫放在那裡。雖說不安全,可直到88年我們家搬到隔壁的幹休所,從沒有聽說誰家丟失過衣物。每到週日,大院的澡堂子總是人滿為患,熱鬧得如同今天放映大片的全球通影城。

澡堂裡的兩個池子,一個是熱水池,一個是溫水池。熱水池裡通著一根蒸汽管,一扭閥門,熱騰騰的蒸汽就伴著‘嗵嗵’的山響衝進浴池,那動靜比消音器壞了的幸福250還大。有時起早第一批進澡堂,就會趕上鍋爐工新換的清澈乾淨池水,大人們都管這叫“頭過水”,而能夠洗上“頭過水”,在那會兒是件十分讓人愜意的事情。“頭過水”剛剛燒好,通常也最熱,這時就有皮糙肉厚而又不怕燙的大人,勇敢地衝下池子,一邊大聲吆喝,一邊不停地用雙手攪拌。等攪到滿池子云霧繚繞之時,便猛然一個下蹲,整個人就完全坐在了熱騰騰的池子裡。

許是小孩皮嫩的緣故,大院裡的孩子只要下水,就本能地躲在溫水池裡玩,極少跟大人們摻和。而大人們在熱水池裡泡夠了、也吹夠了,就喜歡把我們像拎小雞一樣扔進熱水池,然後看著我們在熱水裡掙扎、撲騰,開心地哈哈大笑。這種原始的勇敢者教育,不僅不會讓我們的父輩生氣,反而得到了他們的讚許,美其名曰:男子漢就應該不怕燙!說來也怪,雖然水的表面奇熱無比,可是下層卻溫和地多,只要你有勇氣稍微堅持一會兒,那池子便不再感覺有多麼燙,然後渾身由裡而外的通透就會緊接著湧上心頭。

澡堂裡,大人們最喜歡做的事除了閒砸牙,就要屬溜嗓子了。我們大院的澡堂雖然簡陋,但很高很寬闊,這樣一來對聲音也就有了一種共鳴的效果,在池子裡大聲說話有時都能聽到回聲。喜歡泡澡的人,水溫越燙越會感到舒坦,而隨著熱氣蒸騰,整個浴室裡瀰漫朦朧,這時一句“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憑陰陽如翻掌保定乾坤”,那肯定是位泡舒服了的爺們過過戲癮。喜歡歌唱的也不閒著,一曲《打靶歸來》同樣能唱得蕩氣迴腸。當然,也有不歌不戲的,就為了泡澡泡到忘情時,運足丹田之氣,幹吼兩聲。對所有這些冷不丁發出的動靜,一般常泡澡的人都會習以為常,而被嚇了一跳的,過後往往也只是會心地一笑——人在熱水裡浸泡血液流通加快,筋骨放鬆,放聲吼上幾嗓子,既釋放出胸中的濁氣,又愉悅了心情,也算是一種心理減壓吧。

跟大人們不同,我們孩子洗澡時最喜歡的遊戲就是憋氣。一聲號令,兩人同時把頭扎進池子裡,以最晚抬頭的為勝。那時候,雖然大院老少都在一個池子裡泡,可誰也沒覺得有啥不衛生,更沒聽說過性病、傳染。偶爾憋氣時不小心嗆上一口,也不覺得有啥大不了的危險,抹把臉、順口氣,繼續玩。放在今天,除非是瘋子,否則那種行為簡直是不可想象。

儘管擁擠、儘管簡陋,可在那個年代,能夠足不出院就可以解決個人洗澡問題,還真是一個相當牛逼的特權。除了部隊,在我的同學裡,好像只有市委和農機學院的,才能夠享受如此待遇。為此,我們紅旗七路小學的很多老師都藉口家訪,順便去我們大院澡堂子洗澡。時間久了,難免會有人不樂意,畢竟每張一毛錢的洗澡票,是部隊提供給家屬們的福利。

一天,我們285大院的孩子集體被各班老師喊出來,一番訓話之後,我們被告知從當天起,我們院的孩子都不用來校上課了。沒有疑問、沒有悲傷,甚至連一絲猶豫都沒有,我們就象快樂的小鳥衝出了學校,興高采烈地在警通連的操場上瘋玩了一上午。事後經家長調查,我們才得知,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為部隊的衛兵拒絕放老師們進大院洗澡。要說那時的部隊領導還真是尊師重教,當天下午就跟學校達成共識,以後老師們可以隨便進出大院澡堂,衛兵不得干預。非常可惜,這場猶豫洗澡引發的聽課風波就這樣被無聲無息地擺平了,第二天我們還得背起書包上課堂。前不久在超市遇到我小學的班主任,談及此事,年逾七旬黃老師還是笑得喘不過氣來。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都有了浴室,連帶桑拿和按摩的整體衛浴都不稀罕。偶爾天冷了去洗浴中心,總是帶著十分的警惕,漫說不敢下池子,就是哪個人多咳嗽幾聲,都害怕他帶著什麼細菌,抑或是艾滋病的攜帶者。那份如臨大敵般的小心,讓重溫兒時的澡堂溫馨成為了一種奢望。

文:老橡樹,大院子弟:神龍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